比如,觀察一尾金魚,從整體順序來看,其葉菱形,分為上頭、中軀、下尾三個部分,鰓以前是頭部,肛門以後是尾部,而鰓和肛門之前便是軀幹。從局部結構來看,以頭為例,其前端有口,兩側有鼓起的眼袋和眼睛,眼的前麵有兩個鼻孔,兩側還各有一片鰓蓋,鰓蓋後緣掩住鰓孔,能開合,與口的運動互相一致配合,讓水不停地由口流入,由鰓排出,尾翼長,肚子大,顏色鮮。經過這種順序地有步驟觀察,就可以獲得一個完整、清晰的觀察印象。

用不同順序觀察不同類事物,往往采用從整體到部分,再從部分到整體的順序分析法。如觀察街景、公園、山色等自然景象,多采用由近及遠或由遠及近的方位順序法;而觀察某一事件,則必須按照開頭(起因)到中間(經過)再到結果的時間發展順序。

(2)求同找異法

求同找異法就是認真觀察和研究觀察對象,找出其同類事物之間的異同,並分析其間的關係,其意義在於提高觀察者的觀察分析、思考、概括、歸納能力。例如對蜜蜂進行觀察,必須會注意到蜜蜂那神奇的觸角和善於舞蹈的多條腳,由此,引發出觀察螞蟻、蝸牛、蜘蛛、晴蜒等動物的興趣。在觀察這些昆蟲家族的秘密時,自會發現這些昆蟲有的有觸角,有的短而小,有的沒有觸角,有的昆蟲有翅膀,有的有甲殼(如瓢蟲),有的沒有。通過這種求同找異法,比較同類事物之間的異同,進一步觀察、進一步比較的積極性就會自然產生。

(3)追蹤法

追蹤法又可稱為間斷觀察法,即在不同時間、不同條件下對同一事物進行間斷地、反複地追蹤觀察,以了解事物的發展變化過程,掌握規律,而對類似情況作出準確分析和判斷。比如,用一個月的時間觀察月亮陰晴圓缺的情況。

追蹤法的成功實施要靠注意力的長期穩定來實現,而注意力所指向的並不僅僅是觀察活動這一事件本身,而更多是在所觀察對象變化發展的規律。

因此,運用追蹤法進行觀察,不是囫圇吞棗,而是運用大腦,經過篩選、比較、分析,從而得出符合規律的客觀認識。

(4)破案法

破案法就是從某一觀察的現象、線索中的疑問之處入手,進行探索性的觀察,分析找出問題的原因,發現解決問題的辦法。

比如瓦特有一次詭看到暖瓶塞被頂開掉到地上了,他想,暖瓶塞子為什麼會被衝開?是什麼把它衝開的?它究竟有多大的衝力?帶著這些問題,進一步觀察,分析和實驗,終於受此啟發,瓦特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台蒸氣機。

再如,有一個叫焦滌非的人,他念小學三年級時,一次其父帶他到鐵路邊,平時很愛觀察的焦滌非發現鐵軌是一節一節連接在一起的,他想,為什麼不用一根長長的鐵軌卻在連接處留下一道道縫子呢?於是他問其父,其父答道:“因為鋼鐵會熱脹冷縮,如果用一根長長的鐵軌或接頭處不留縫隙,那麼鐵軌在炎熱的夏天就會膨脹變形,七拱八彎的,若不信,你可以自己測量測量。”在父母的支持和幫助下,焦滌非通過觀察測量發現,溫度的變化,很有規律,氣溫每下降11℃,間隙就增大一毫米。經過近一年的觀察,他詳細做了觀察記錄,同時還寫出了鐵軌熱脹冷縮的觀察報告,獲得了全國征文比賽優秀獎。更重要的是,通過這一年的觀測活動,他不僅掌握了中學階段的物理知識,而且對觀察和自然科學實驗的興趣大大增強了。

(5)隨感法

隨感法是最簡單,也最基本的觀察積累手段。它的形式為隨看隨記,隨想隨記。它可長可短,字數不定,形式自由。例如,觀察養蠶,隨看隨記,某年某月蛾卵由黃變黑。

某年某月某日,小蠶破殼而出。某月某日,第一次蛻皮。某月某日第二次蛻皮。某月蠶身由黑變白,某月某日,蠶身由白變亮。某月某日,開始吐絲織繭,某日繭成。某日繭破蛾出,某日雌雄蛾子交死,某日產卵。此時,如若翻開隨記,就會發現自己擁有了第一手資料。

隨感習慣的養成和恐固,可以豐富觀察內容,提高觀察興趣。

(6)觀察日記法

隨著觀察材料的不斷積累和豐富,簡單的隨感式摘記顯得過於簡單,這時就需要記寫觀察日記了。

世界著名生物學家達爾文從小就具有十分出色的觀察力,這和他舅舅常鼓勵他記觀察日記分不開的。當時,達爾文已經對自己搜集的標本做了一些簡單記錄,有的還附有簡單插圖,可是舅舅對他說,“隻做摘記是不夠的,要把你自己當作一個畫家,但不是用顏色和線條,而是用文字。當你描述一種花,一種蝴蝶,一種苔蘚的時候,你必須使別人能夠根據你的描述立刻辨認出這種東西來。為了搞好科學研究,你必須進一步提高你的文字表達能力,要象莎士比亞那樣用文字描繪世界、敘述曆史、打動人心。”

我國古代地理學家徐霞客就是一個善於觀察和堅持寫觀察日記的科學家,他遍走我國的名山大川,仔細觀察和考察,晚年他把自己的觀察日記整理出來,終於留下了光輝的科學著作《徐霞客遊記》。

(7)任務法

未經過訓練的人在觀察時,往往注意力不集中,東看看,西瞧瞧,容易受不相幹事物的幹擾,忘記了觀察目的。因此,在觀察訓練的初期,在觀察活動之前,應適時地給自己或訓練對象提出一些要求,下達一定的任務,確立一定的觀察目的,使觀察有計劃地進行。如觀察對象有什麼特征?周圍的環境怎麼樣?有什麼變化?等等。

任務法是比較常用和易行的方法,它有利於觀察計劃的順利實現。

(8)列項劃勾法

列項劃勾法是任務法的進一步深化,具有更強的實際操作性。

在明確觀察任務和目的後,可以給自己列出一個轉繞觀察任務的項目表,恰似上街購物前的“購物提示”,它能夠促進使訓練者有計劃、有目的地觀察相關內容。

列項劃勾法在每一次觀察結束後,實際已保留了較完整、較全主要特征法。

所謂主要特征法就是觀察事物時,認準被觀察對象的主要現象和特點。這是針對一些人在觀察時通常分不清觀察中的主要現象和次要現象,或者總是注意那些有趣的、奇特的、自己喜愛看的現象而忽視主要內容而言的。

比如,我們觀察一隻烏龜,如果問“烏龜的主要特征是什麼?”,可能不少人會說烏龜有兩隻小眼睛、短尾巴、四隻腳和身子藏於甲殼之下,其實不對,烏龜的特征在於其背殼,四隻腳兩隻小眼和短尾巴等這些都是其他許多爬行類動物的共同特征,而非烏龜所特有,因此烏龜背殼的硬度、形狀、花紋才是觀察的重點。

再如,我們觀察一隻公雞,觀察重點是什麼呢?應該是重點觀察雞冠和羽毛顏色、大小,因為這是與母雞相區別的特征。觀察鴨子,重點自然應放在腳蹼和羽毛的不濕水性上,因為這是鴨子區別於雞的重要特征。

(9)個體差異法

所謂個體差異法,就是在對同類事物進行觀察時,抓住其個體特征。例如,同樣是軍官,同樣是被逼上梁山,而林衝和楊誌卻是截然不同的兩種心態和兩種性格,這就是他們的個體差異。

在實際觀察中,我們麵對的更多是一個個體,這一個體除了具有同類事物的類別特征外,更重要的是具有其個體特征。因而,要使觀察進一步深入、細致、具體事物具體分析,必然抓住事物的個體差異。

相傳,歐洲大文豪福樓拜在向契訶夫介紹自己的寫作經驗時,曾要求契訶夫走過每一個大門時,觀察每一個守門人,並把他們記錄下來,福樓拜說:“我要你寫每一個守門人,不是讓你找出這個守門人和其他所有守門人的不同點,他的麵貌、他的眼神、他的動作都是他所獨有的。我讓你記錄每一個守門人,要讓別人能從所有守門人中一下子找出他來。”福樓拜的話道出了觀察中“個體差異法”的實質內容。

(10)中心單元法

所謂“中心單元法”,即圍繞某一觀察對象或內容開展一係列觀察活動,以求完整、準確地把握和理解事物的現象和本質。

例如,觀察種子發芽成苗的這一過程,圍繞種子是怎樣發芽的這一中心,設計出一係列的觀察活動。比如什麼時間種子長出根?什麼時候張開瓣?葉子什麼時候長出?顏色怎麼樣?每天需澆多少次水?

中心單元法貴在圍繞“中心”堅持下去,否則無法獲得對事物的完整印象和深入了解。

(11)邊緣視覺法

一個觀察力不夠準確的人,常常是隻見樹木,不見森林。相反,觀察力準確性較高的人,既能把握事物的整體,又能敏感地觀察到事物的細節。這一能力需要觀察者具有較廣泛的視覺範圍,又有較高的視覺敏感度,為此,可進行邊緣視覺法訓練。

所謂的“邊緣視覺”,就是先保持固定的目光聚焦,凝視正前方,同時又用眼觀望四周,但不是以頭的扭動或轉向而帶動目光去看,而是用眼睛的餘光。原來,在人的視敏度很高的中央視覺區外緣,還有一塊很大的,相對來說尚未被充分利用的視覺區域,就叫做邊緣視覺。而人的視網膜上,隻有一小部分處於敏感的中央區,其餘則都在邊緣視覺地帶。因此,對邊緣視覺的開放和訓練,可以大大提高視覺的感受力範圍和感受性程度,對視察完整性和準確性訓練大有幫助。

邊緣視覺,非常具有開發價值,它能使觀察者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特別敏感,而且也善於捕捉他人易忽視的細節或事物的某些特征。比如,從雜亂無章的複雜環境中選認出自己所找或選認的事物,靠的就是邊緣視覺。一個邊緣視覺良好、觀察敏感度高,又對汽車有濃厚興趣的人能對身邊一馳而過的汽車,準確地說出車名、車型及車的顯著特征。

在進行邊緣視覺訓練時,要注意既看清事物整體,又要把視覺敏感的中央區對準需要進行細致觀察的部分,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又要抓住關鍵和要害。一目中的。

5.培養觀察力的方法

人的觀察力並非與生俱來,而是在學習中培養,在實踐中鍛煉起來的。特別是對學習自然科學的人來說,觀察力尤其重要。同學們要從小養成自覺地、認真地觀察各種自然現象的習慣、興趣和能力。通過直接體驗,積累對自然現象的感性認識,培養對事物進行科學觀察的能力和習慣。

為了有效地進行觀察,更好地鍛煉觀察力,掌握良好的觀察方法是必要的。

(1)確立觀察目的

對一個事物進行觀察時,要明確觀察什麼,怎樣觀察,達到什麼目的,做到有的放矢,這樣才能把觀察的注意力集中到事物的主要方麵,以抓住其本質特征。目的性是觀察力的最顯著的特點,有目的觀察才會對自己的觀察提出要求,獲得一定深度和廣度的鍛煉。反之如果東張西望,左顧右盼,對事物熟視無睹,你的觀察力就得不到鍛煉。例如,你想要辦一個新的商店,需要從別的商店獲得一些商品陳列的經驗,此時,你去觀察一定帶著目的性。隻有帶著目的性的觀察才是有效的觀察,才能盡快提高自己的觀察力。

(2)製訂觀察計劃

在觀察前,對觀察的內容做出安排,製訂周密的計劃。如果在觀察時毫無計劃,漫無條理,那就不會有什麼收獲。因此,我們進行觀察前就要打算好,先觀察什麼,後觀察什麼,按部就班,係統進行。觀察的計劃,可以寫成書麵的,也可以記在腦子裏。

(3)培養濃厚的觀察興趣

每個人由於觀察敏銳性的差異,在同一件事物的觀察上出現不同的興趣,注意到不同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特點。因此,培養濃厚的觀察興趣是培養觀察能力的重要前提條件。為了鍛煉觀察能力,必須培養每個人廣泛的興趣,這樣才能促使人們津津有味地進行多樣觀察。同時,還要有中心興趣。有了中心興趣,就會全神貫注地對某一領域進行深入的觀察。

有的同學喜歡觀察星空,特別是對銀河、火星、月亮等觀察興趣很濃,能長期堅持並寫出觀察日記。這樣就可以增長知識,打開思路。有的同學對植物很有興趣,注意觀察植物的生長過程,從播種、發芽到發育、成熟,並做了大量觀察日記。教師也經常給以指導,輔助以必要的知識。這樣做不僅極大地培養了學生們的觀察興趣和持久的觀察力,也提高了他們對事物發展全過程的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