凍瘡多半容易發生在身體外露部位,如手背、手指伸麵、足跟、外耳等處,此處或沒有衣帽掩蓋,或活動較少,有時還可累及鼻尖及小腿下部,多見於中小學生。凍瘡大多可呈對稱性分布。早期可見皮膚蒼白,以後出現大小不等的紫紅色斑及局部腫脹。開始局部有麻木感,繼而奇癢無比,局部脹痛,並有疼痛感,較重者局部還可發生水皰,如抓搔等原因水皰破裂,可流出白色漿液,底麵呈紫紅色潰瘍,一般感覺又癢又痛,十分難忍。抓破後可繼發細菌感染,甚至化膿,雖經治療,有時因創麵較深,可致疤痕。

對皮膚比較嬌嫩又極易過敏者,往往潰瘍可以經久不愈。在醫療條件較差的邊遠山區及農村,還有的形成壞疽,皮膚變黑,組織壞死、脫落,病程遷延日久。凍瘡與天氣寒暖關係密切,氣候轉暖,局部血液循環恢複,局部凍瘡可逐漸縮小,腫脹消失,紫紅色斑變淺,局部皮膚逐漸恢複正常。

為了預防凍瘡,冬天要注意外露部位的保暖,經常活動,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尤其在冬季,無取暖條件下聽課和寫字的中小學生,在伏案寫字時要定時搓雙手及麵部、雙耳,使容易生凍瘡的部位皮膚充血、發熱。同時要注意手、腳等部位經常保持幹燥。

一旦發生凍瘡,必須加強凍瘡部位的護理,受凍以後,不要立即接近火爐烘烤或浸在熱水裏,局部應先用溫水或暖水袋加溫,然後擦幹,塗上防凍藥膏。患處須戴手套,穿厚襪、棉鞋,必要時戴耳帽或耳罩。如已經發生水皰、潰湯或繼發感染,應去醫院診治。

中小學生咯血的治療

氣管、支氣管、肺有出血時,其血液隨咳嗽從口中而出血液呈鮮紅色,並有泡沫,這就是咯血。咯血時多伴有喉癢、咳嗽,可以是痰中帶血絲或血塊,也可以是完全的血液或血塊,多呈鮮紅色,有時還混有泡沫。

引起咯血的常見原因主要是呼吸道疾病,在成人以肺結核多見,在青少年中則以支氣管擴張多見。

青少年如曾患過嚴重的肺炎如病毒性肺炎及反複呼吸道感染,氣道內細菌繁殖、破壞,並有炎症和修複的疤痕,以及痰液積聚刺激,使局部支氣管管壁受到破壞,失去收縮和擴張功能,久而久之成球狀、囊狀擴張。這些病變部位在再次感染或劇烈咳嗽時可因局部毛細血管破裂而致出血。

某些先天性疾病如肺、支氣管發育不全及胰腺囊性纖維化、先天性纖毛活動不良綜合征等,其終末支氣管也呈擴張狀態,淺表毛細血管吻合成血管瘤,在劇烈咳嗽時可引起血管瘤破裂而出血。

肺結核是成人咯血最常見的原因,多見於空洞性肺結核,但青少年少見;其他肺部疾病可引起咯血的有肺膿腫、特發性肺含鐵血黃素沉著症、肺真菌病等。

引起肺咯血的全身性疾病主要見於心血管疾病和出血性疾病。前者見於先天性心髒病、二尖瓣狹窄、肺血管畸形,後者由於血液中凝血因子、血小板等缺乏或異常可導致全身出血,如劇烈咳嗽,即可引起咯血。

患者出現咯血,首先應絕對臥床休息,保持安靜,避免緊張。咯血量較大時要保證呼吸道通暢,應側臥位或頭低位,以避免血液倒流入肺。有呼吸困難時應吸氧,隨時進行生命指征監測。

要避免患者精神緊張,患者越緊張、越煩躁,越容易加重咯血,在必要時可選用鎮靜劑。劇烈咳嗽是引起咯血的主要原因,如咯血量大應加用中樞性止咳藥,抑製咳嗽反射。

少量咯血可自行停止,但大量咯血必須使用止血藥。一般常用的有維生素K、止血敏、6-氨基己酸、對羧基苄胺等,嚴重患者則可靜脈點滴垂體後葉激素幫助止血。如大量咯血,用上述方法不能控製出血,則要考慮氣管插管或經纖維支氣管鏡插入氣管深部,找到出血部位,用球囊壓迫止血。如仍不能控製出血,為挽救生命,則必須請胸外科會診,做急症手術切除肺出血部位。

中小學生嘔血的治療

嘔血是由食道或胃出血所引起,突然發生大出血時,血液從嘴裏吐出來。少量出血一般不是立即吐出來,而在嘔吐時與嘔吐物混於一起吐出來。嘔血有時為鮮血,有時為咖啡色或暗紅色,其顏色的變化主要取決於出血是來自食道還是胃,以及出血量和血液在胃內滯留時間的長短。一般出血量大,血液在胃停留時間短時多半為鮮紅色;而出血量中等以下,在胃停留時間較長,經過胃酸長時間作用,則成為酸化血紅蛋白,呈暗紅色或咖啡樣。

嘔血往往伴有劇烈嘔吐,嘔血前由於血液對胃黏膜的刺激,往往有上腹部不適,同時有惡心,一般嘔血的量較大,多數呈咖啡樣或暗紅色,由於胃酸的作用大都有血塊。嘔血一個很大的特點是多數含有食物殘渣,可聞及胃酸味。

要根據患者年齡及體重來判斷出血量,對青少年來講,如僅有20毫升出血屬少量出血,如一次嘔血超過200毫升,屬大量出血,加上在胃中可能還有殘留的出血,往往可導致出血性休克。

引起青少年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見的原因可有新生兒自然出血症、各種出血及凝血係統疾病、消化道潰瘍病及胃黏膜出血,以及肝髒疾患而致門脈高壓導致食道下端靜脈曲張破裂等。近年來胃潰瘍出血有增多趨勢。

治療消化道出血的方法主要取決於出血量的多少及病變原因。一般出血量大時應按急症處理,讓病人平臥,頭向側位,防止把嘔出的血液吸入肺內,在出血期間應禁食禁水,及時輸液、輸血,補充血容量,積極治療出血性休克。

根據患者的出血情況,可選擇應用維生素K、6-氨基己酸、對羧基苄胺、凝血酶等促進凝血的藥物。口服中藥三七粉、雲南白藥有時亦能收到較好的止血效果,也可下胃管注入收縮血管藥物,如腎上腺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