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可卡因
可卡因是一種微細、白色結晶粉狀生物堿,具有麻醉感覺神經末梢和阻斷神經傳導的作用,可作為局部麻醉藥。
可卡因由古柯樹葉中提取。古柯樹是一種常綠灌木植物,廣泛地生長在南美洲地區,尤其是在秘魯、玻利維亞、巴西、智利和哥倫比亞等國。古柯樹二年可采摘四次樹葉,平均每片古柯葉中含可卡因生物堿0.5%~1%。
幾百年來,南美洲安第斯山脈地區的印第安人一直就有嘴嚼古柯葉的習慣,用以增加力量,消除疲勞,增強耐饑渴的能力。到本世紀初,可卡因的功效越來越被人們所熟知,濫用它的情況逐漸增多,以後很快發展為一種震撼世界,尤其是歐美國家的毒品。
非法製作、販賣的可卡因一般有三種類型:堅硬塊狀,大量銷售的往往是此種可卡因。薄片狀,此種可卡因一般純度較高,被吸毒者視為可卡因精品。粉末狀,這往往是用於零售而被稀釋的可卡因。
毒品的特點
毒品之所以有那麼大的市場,世界各地屢禁不止,是與其獨特的特點分不開的。我們隻有認識了它,破析了它,才能有效地控製它,禁止它。
身體依賴性
毒品作用於人體,使人體體能產生適應性改變,形成在藥物作用下的新的平衡狀態。一旦停掉藥物,生理功能就會發生紊亂,出現一係列嚴重反應,稱為戒斷反應,使人感到非常痛苦。用藥者為了避免戒斷反應,就必須定時用藥,並且不斷加大劑量,使吸毒者終日離不開毒品。
精神依賴性
毒品進入人體後作用於人的神經係統,使吸毒者出現一種渴求用藥的強烈欲望,驅使吸毒者不顧一切地尋求和使用毒品。一旦出現精神依賴後,即使經過脫毒治療,在急性期戒斷反應基本控製後,要完全康複原有生理機能往往需要數月甚至數年的時間。更嚴重的是,對毒品的依賴性難以消除。這是許多吸毒者一而在、再而三複吸毒的原因,也是世界醫、藥學界尚待解決的課題。
對人體機理的危害
我國目前出現最廣、危害最嚴重的毒品是海洛因,海洛因屬於阿片燈藥物。在正常人的腦內和體內一些器官,存在著內源性阿片肽和阿片受體。在正常情況下,內源性阿片肽作用於阿片受體,調節著人的情緒和行為。人在吸食海洛因後,抑製了內源性阿片肽的生成,逐漸形成在海洛因作用下的平衡狀態,一旦停用就會出現不安、焦慮、忽冷忽熱、起雞皮疙瘩、流淚、流涕、出汗、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這種戒斷反應的痛苦,反過來又促使吸毒者為避免這種痛苦而千方百計地維持吸毒狀態。冰毒和搖頭丸在藥理作用上屬中樞興奮藥,毀壞人的神經中樞。
青少年如何遠離毒品,從公安部門最近的數據可以看出2003年我國內地累計登記在冊的吸毒人員已達到103萬人,其中74%吸用海洛因,同比上升了11%。在吸毒人員總數中,35歲以下的青少年占到72.2%以上。一些毒品販子利用青少年的好奇心理,采取多種手段引誘青少年上鉤,致使染上毒癮,難以戒斷,有些被送進勞教所勞教。
對市場的侵透力強
據北京某勞教所統計,吸毒的成因,38%是好奇,12%是受親友影響,26%是精神空虛、追逐時髦,24%是被引誘上鉤。一是社會、學校對毒品危害的宣傳力度不夠,政府有關部門采取的預防措施不力。毒品對青少年的引誘力是相當大的。當前一些不法分子往往采取在飲料、啤酒中放置冰毒或搖頭丸的手段引誘青少年上鉤。加上娛樂場所管理混亂,易為犯罪分子有機可乘。學校思想道德教育薄弱,社區工作發展極不平衡,一些單親家庭的子女得不到親情的關愛,因而造成青少年涉毒問題愈演愈烈。二是受毒品暴利引誘,毒品犯罪分子猖獗。我國已處於毒品的四麵包圍之中。國內一些不法分子為謀取暴利,與境外販毒分子勾結,致使毒品犯罪呈現職業化、擴展化、武裝化、國際化的趨勢。毒品濫用多樣化和製販吸毒一體化,加大了禁毒工作的難度。如廣東警方破獲販運的冰毒一年竟達五噸之多,可見毒品犯罪何等猖狂。毒品犯罪分子的手段之一,是利用一些社會經驗少、辨別能力差的青少年為他們走私販運毒品,以他們年齡小,處於無刑事責任和隻承擔相對刑事責任及減輕刑事責任的年齡段,可以逃脫罪行為誘因,引誘他們參與犯罪活動。這樣一來,一些青少年不僅僅自己成為毒品犯罪的受害者,同時也成為了毒品犯罪的“害人者”。
對社會極具誘惑
構築拒毒心理防線——正確把握好奇心,抑製不良誘惑。初中階段是人生成長的關鍵時期,對生活充滿熱情和憧憬,渴望擁有五彩斑斕的生活和精彩人生。在這個關鍵時期,如果吸了第一根煙,嚐試了第一口毒品,涉足了青少年不宜進入的場所……一旦染上毒癮,你的人生悲劇就會從此開始。要避免悲劇的發生,就必須構築拒絕毒品的心理防線。好奇是青少年的共同特點,對於沒有體驗的東西,總有一種躍躍欲試的願望,但是,一定要明辨是非,把握好奇心。麵對毒品,一定要態度鮮明,千萬不要心存僥幸,以好奇為由去嚐試,自覺抑製不良誘惑,千萬不要吸食第一口。
破壞人體健康
無論是哪一種毒品,都可以使人體免疫力下降,血紅蛋白減少,各種生理機能遭到嚴重破壞。特別是當前,吸毒人員向低齡化,吸毒方式向靜脈注射,毒品原料向4號海洛因蔓延,對吸毒者的危害更為劇烈。毒品經吸食或注射到人體後,能破壞人體的消化係統,使消化係統功能失調;能破壞人的內分泌係統,使人反應遲鈍,神經衰弱、失眠;能破壞人的生殖係統功能導致畸胎、死胎、流產……吸毒過量還會使人中毒死亡。有確鑿的資料表明:靜脈注射毒品是艾滋病在我國產生和傳播的主要渠道,海洛因依賴者的平均壽命一般在30歲左右,吸毒者一般在長期吸毒後8至12年死亡,平均死亡率高於正常人群的15倍。可見,讓人能“飄飄欲仙”的“白麵”,實際是嚴重損傷人體,毀滅生命的“白色惡魔”,是扼殺人類的殺手,是世界性的公害。
毒品的危害
毒品對中小學生的危害極大,概括起來可以用十二個字來表示:“毀滅自己,禍及家庭,危害社會!”
毀滅自己
不同的毒品攝入體內,都有各自的毒副反應及產生戒斷症狀,對健康形成直接而嚴重的損害,甚至吸毒過量以至死亡。此外,由於毒品對消化係統、呼吸係統、心血管係統、免疫係統的影響,濫用毒品可導致多種並發症的發生。如急慢性肝炎、肺炎、敗血症、心內膜炎、腎功能衰竭、心律失常、血栓性靜脈炎、動脈炎、支氣管炎、肺氣腫、各種皮膚病、慢性器質性腦損害、中毒性精神病、性病及愛滋病。百年前就有詩曰“剜骨剃髓不用刀,請君夜吸相思膏(相思膏,即鴉片)”。
毒品不僅對軀體造成巨大的損害,由於毒品的生理依賴性與心理依賴性,使得吸毒者成為毒品的奴隸,他們生活的唯一目標就是設法獲得毒品,為此失去工作、生活的興趣與能力。長期吸毒精神萎靡,形銷骨立,人不象人,鬼不象鬼。因此,有人告誡吸毒者:“吸進的是白色粉末,吐出來的卻是自己的生命。”
禍及家庭
一個人一旦吸毒成癮,就會人格喪失,道德淪落,為購買毒品耗盡正當收入後,就會變賣家產,四處舉債,傾家蕩產,六親不認,“煙癮一來人似狼,賣兒賣女不認娘”。家中隻要有了一個吸毒者,從此全家就會永無寧日,就意味著這個家庭貧窮和充滿矛盾的開始。妻離子散,家破人亡往往就是吸毒者家庭的結局。
危害社會
吸毒與犯罪如一對孿生兄弟。吸毒者為獲毒資往往置道德、法律於不顧,越軌犯罪,嚴重危害人民生命與社會治安。
吸毒者喪失工作能力與正常生活,對吸毒者各種醫療費用,輯毒、戒毒力量的投入,藥物濫用防治工作的開展,這些都給社會經濟帶來嚴重的損失。如今,吸毒成為社會痼疾,在全世界蔓延,人類社會因此背上了沉重的社會包袱。
目前我國流行濫用的搖頭丸等“新型毒品”多發生在娛樂場所,西方社會稱之為“舞會藥”或“俱樂部藥”。
“舞會藥”的濫用最早起源於20世紀60年代一些歐、美國家,主要在夜總會、酒吧、迪廳、咆哮舞廳中被濫用。
90年代後,“舞會藥”在全球範圍形成流行性濫用勢頭,濫用群體從早期的搖滾樂隊、流行歌手和一些精神墮落群體蔓延至以青少年群體為主的社會各階層,“舞會藥”濫用種類越來越多。
根據此類毒品的毒理學性質,可以將“舞會藥”分為以下四類:
第一類以中樞興奮作用為主,代表物質包括甲基苯丙胺(我國俗成“冰毒”)和可卡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