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3 / 3)

擊劍

兩人手持特製鋼劍在規定的場地、時間和劍數內,以刺劈動作進行格鬥的一項體育運動。

現代擊劍器材的形式是由古代冷兵器演變而來的。中世紀時,法國、西班牙和意大利的武士們都很重視擊劍,把擊劍作為一種高尚的愛好,還用擊劍進行決鬥。1776年法國人拉傅西葉爾發明了護麵,使擊劍進入新的時代,擊劍術得到進一步發展。從此,擊劍便成為一項極有意義的體育活動。1896年第l屆奧運會把擊劍列為正式比賽項目。當時隻有男子花劍和佩劍個人賽。第2屆奧運會增加了男子重劍個人賽。第8屆奧運會又增加了女子花劍個人賽。1913年11月19日在巴黎成立國際擊劍聯合會。1936年起,每年舉行1次世界擊劍錦標賽。1949年又決定每年複活節前後,舉行1次世界青年擊劍錦標賽。中國擊劍運動健將欒菊傑在1978年西班牙舉行的第29屆世界青年擊劍錦標賽中,奪得女子花劍亞軍,成為擊劍史上第一個進入決賽的亞洲運動員。1984年第23屆奧運會,欒菊傑奪得女子花劍金牌,又成為奧運會史上第一個獲得擊劍比賽冠軍的亞洲人,被譽為“東方第一劍”。

摔跤

是兩個人徒手較量,力求把對方摔倒的一項競技運動。最簡單的摔跤技術產生於原始社會,人們為了生存,在狩獵或在部落衝突中,利用徒手搏鬥,逐漸形成摔跤動作,演變成一項人們喜愛的體育運動。

古埃及和古印度盛行過摔跤活動。摔跤在古希臘已相當普及,是奴隸主訓練青少年的軍事體育項目之一,也是古代奧運會最受歡迎的競技項目。當時很多著名的哲學家、詩人、活動家以及軍隊統帥都是傑出的摔跤手。如大哲學家柏拉圖就是一名摔跤能手。第1次職業摔跤比賽於公元前284年在羅馬舉行。

現代摔跤運動分以下6類:①不許抓握下肢,不許用腿使絆的站立摔跤(摔倒終止)。藏族、維吾爾族、俄羅斯族、烏茲別克族的摔跤都屬這一類。②可用腿使絆,但不許抓握下肢的站立摔跤。如蒙古族、蘇聯的格魯吉亞族摔跤。③可抓握下肢,也可用腿使絆的站立摔跤。如中國式摔跤、朝鮮族摔跤和日本的相撲等。④不許抓握下肢,不許用腿使絆的站立和跪撐摔跤(倒下後繼續翻滾角鬥)。如希臘、羅馬式摔跤。⑤可抓握下肢,也可用腿使絆的站立摔跤和跪撐摔跤。如自由式摔跤、土耳其摔跤,古埃及摔跤等。⑥可抓握下肢,可用腿使絆,可逼迫關節,可勒絞頸部使對方窒息的站立和跪撐摔跤。如柔道、美國自由式摔跤、荷蘭摔跤等。

中國古代摔跤稱“角柢”,又叫“角力”,後來又稱“相樸”或“爭跤”。1958年10月在北京舉行了“全國體育學院自由式、古典式摔跤比賽”。1959年4月在上海第1次舉行了全國自由式、古典式摔跤錦標賽。

柔道

是兩個人徒手較量的一項競技運動。柔道剛柔相濟,以柔克剛,能最有效地發揮身心能力,有利於身體的敏捷性、靈活性、力量性的發展,可以鍛煉意誌品質。

中國明代就有柔術的記載。1638年浙江人陳久貿去日本幫助創建柔術。1882年日本創立了現代柔道,興建了訓練柔道運動員的講道館。1893年講道館開始訓練女子柔道運動員。柔道是日本大、中、小學體育教材的內容之一,全國學校、企業、軍隊、警察、政府機關都推廣柔道。1949年成立了“全日本柔道聯盟”。1951年歐洲也成立了柔道聯盟,1952年初改名為“國際柔道聯合會”,本部設在東京。1956年在東京舉行了第1屆世界柔道錦標賽。1965年第4屆世界柔道錦標賽開始分4個級別進行比賽,並規定每兩年舉行一次世界柔道錦標賽。第18屆奧運會把柔道列為正式比賽項目。

新中國成立後,進行過柔道表演賽。1979年在北京舉辦了兩期柔道教練員訓練班,邀請日本柔道界人士授課。1980年中日兩國柔道隊員相互訪問比賽。同年9月在秦皇島市舉行了首屆全國柔道錦標賽。1986年,在荷蘭舉行的第4屆世界女子柔道錦標賽上,中國內蒙草原農家姑娘高風蓮戰勝世界名將瑪爾約萊因·範·厄南,奪得72公斤以上級桂冠,成為中國第1個女子柔道世界冠軍,

拳擊

拳擊是兩人戴上拳套在規則限製下,用拳相互攻擊和自衛的一項競技運動。拳擊有悠久的曆史。古希臘人在戰場上搏鬥,非常重視這項運動。公元前688年,第23屆古代奧運會上拳擊就列為正式比賽項目。第41屆古代奧運會又增加了青年拳擊賽。早期的拳擊賽不戴手套,除用拳擊外,還可兼用摔跤。英國著名拳擊家布勞頓於1743年製定出最早的拳擊規則。1747年他又設計了拳擊手套,對近代拳擊運動的開展作出了貢獻。1904年拳擊被列為第3屆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1924年成立了國際業餘拳擊聯合會。

拳擊從20世紀初傳到中國,開始在東南沿海一帶大城市流行。1936年中國曾派代表參加第8屆奧運會拳擊比賽。1953年全國民族形式體育表演競賽大會,進行了6個級別的拳擊比賽。1958年在北京舉行21個城市拳擊錦標賽(10個級別)之後,拳擊比賽中斷多年,最近開始恢複。

自行車

以自行車為工具比賽騎行速度的體育運動項目。

世界上第1輛自行車是法國西弗拉克伯爵於1690年發明的。當時的自行車沒有傳動裝置,隻有兩個輪子,人們稱之為“快速鐵車”。1868年在法國舉行世界上第1次自行車比賽,使用這種自行車。1869年英國人斯塔利和勞森發明鏈條式聯動裝置。1888年蘇格蘭醫生鄧洛普用充氣的橡皮輪胎代替了鐵輪。1896年自行車運動列為第1屆奧運會比賽項目。1900年成立國際自行車聯盟。此後,國際上相繼舉辦世界自行車錦標賽(每年1次)、世界和平自行車賽(環繞柏林、華沙、布拉格一周,共2000多公裏)、環法賽(環繞法國1周,共3966公裏).

自行車運動於1913年前後由歐洲傳入中國。1930年潘德明騎自行車環遊世界40多個國家和地區,曆時7年多,震驚中外。1947年在上海舉行了第1次全國性自行車表演賽。新中國成立後,自行車運動得到了廣泛開展。

舉重

使用杠鈴、啞鈴、壺鈴等器材進行鍛煉和比賽的體育運動項目,也是訓練力量的重要手段。古希臘人用舉石頭來鍛煉和測驗人的體力。羅馬人在棍的兩端紮上石塊來鍛煉體力,訓練士兵。中國漢代已有舉重活動的記載。近代舉重開始於18世紀末,最初盛行於歐洲。1891年在倫敦舉行了第1次世界舉重錦標賽。1896年舉重被列為第1屆奧運會比賽項目。1980年第22屆奧運會改為10個級別。

舉重作為正式體育運動項目,在中國開展較晚。1936年舊中國的全運會隻作為表演項目。1948年才把舉重列為全運會正式比賽項目。新中國成立後,舉重運動得到迅速發展。1956~1966年間,優秀運動員陳鏡開、黃強輝、趙慶奎、肖明祥等先後31次打破5個級別的12項世界紀錄。陳鏡開一人9次打破兩個級別的挺舉世界紀錄。當時中國已進入世界團體前3名的水平。70年代以來,陳偉強、吳數德等5人多次打破青年和成年52公斤和56公斤級世界紀錄。陳偉強8次打破青年和成年世界挺舉紀錄。吳數德5次刷新抓舉世界紀錄。陳偉強在第23屆奧運會上,奪得60公斤級總成績冠軍。廣東20歲的選手何灼強在第6屆全運會舉重比賽中,在短短1小時16分鍾內,兩次創造了52公斤級抓舉(117.5公斤)和總成績(265公斤)的世界紀錄,結束了中國大力士從未創造過總成績世界紀錄的曆史。成為在一場比賽中突破兩項舉重世界紀錄的第1人,也是一個人包攬一個級別全部3項世界紀錄的舉壇英雄。1987年10月30日至11月1日在美國舉行的第1屆世界女子舉重錦標賽上,中國女子舉重運動員奪得全部27枚金牌中的22枚。女子舉重運動在中國隻開展了二、三年的時間,但進步很快。目前,有29人88次超過7個級別的16項世界最好成績。

武術

又稱國術或武藝,中國傳統體育項目,把踢、打、摔、跌、擊、劈、刺等動作按照一定規律組成徒手的和器械的各種攻防格鬥功夫、套路和單勢練習。武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會。人類開始用棍棒等原始工具作武器同野獸鬥爭,一是自衛,二是獵取生活資料。後來人們進而製造了更具有殺傷力的武器。人類通過戰鬥,逐漸積累了具有攻防格鬥意義的技能。明代是武藝大發展的時期,出現了不同風格的技術流派,拳術、器械都得到發展,理論上總結了練武經驗,記載了拳術、器械的流派、沿革、動作名稱、特征、運動方法和技術理論等,有的還附有歌訣和動作圖解,為研究武術提供了重要依據。堅持武術鍛煉能有效地增強體質,對肌肉韌帶有很好的鍛煉作用,使身體各個器官係統得到全麵發展。有些武術練習,如太極拳等要求呼吸均勻深沉,可使周身血脈流通,適合於慢性病患者的醫療。對抗性強的練習,運動激烈,還能培養勇敢、機智、敏捷等優良品質。

體操類基本常識

體操是徒手或借助於器械進行各種身體操練的一類體育項目。競技體操在世界大賽中,按團體賽、個人全能決賽和個人單項決賽三種進行,其中又包括規定動作比賽和自選動作比賽。

自由體操

男女競技體操項目之一,是把徒手體操和技巧的幾個不同動作編成一組,在規定的場地、時間內完成的一種體操比賽。

男子自由體操於1911年列入國際體操比賽項目。女子自由體操一直到1950年第12屆世界體操錦標賽才被列為國際比賽項目。

鞍馬

男子競技體操項目之一。羅馬帝國末期戰爭頻繁,出於軍事訓練的需要,有人用木馬代替真馬訓練騎手。19世紀初,瑞典體操學派創始人P.H.林使用木馬練習騎術。德國體操家F.L.楊,把木馬砍頭去尾,作為體操器械,稱為“擺蕩馬”,用於練習單腿跨越動作。1896年,鞍馬列為近代體操比賽項目。鞍馬動作應在兩臂伸直,不斷交換支撐和不停頓的狀態下完成,因而對發展人的支撐力和鍛煉增強身體平衡的控製能力有很大作用。

吊環

男子競技體操項目之一。吊環運動起源於法國,後傳到意大利和德國。早期的吊環動作隻有懸垂、支撐和擺蕩。19世紀末,靜止吊環成為男子專用器械。1896年,成為國際比賽項目。吊環運動的基本動作有擺動、屈伸、轉肩、回環和靜止用力等。由於支點是活動的,所有動作要靠兩臂的分開和夾攏來完成,對發展肩帶肌,特別對增強內收肌力量有顯著作用。

跳馬

男女競技體操項目之一。跳馬技術是由木馬演變而來。1836年,德國體操家A·施皮斯舉辦的學校體操節,首次把男子跳馬列為表演項目。1896年,男子跳馬成為國際比賽項目。男子跳馬是縱跳馬,女子跳馬是橫跳馬,男女跳馬的長、寬規格相同。跳馬運動能增強肌腱、韌帶和關節力量,對發展下肢和肩帶肌肉的爆發力有特殊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