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驕傲使人落後
謙虛得榮,自滿則自毀前程。自滿會遭到別人的嫉妒,自然也會遭到別人的陷害。如果一個人驕傲自滿,狂妄自大,即使是最親近他的人,也會厭惡之而遠去。古代像孔子、老子這樣道德高尚的人,尚懷自滿招損的恐懼,那麼我們這些普通人更應該時刻銘記古訓,克製自己的驕傲、自滿之心。魏徵也曾對唐太宗說:“自滿者,人損之;自謙者,人益之。”
欹器,現在幾乎已經很少有人能認識它,在很久以前人們用來汲水用的工具就是它的原形。後來它的一個分支慢慢的也就變成了欹器。他因“虛而欹中而正,滿而覆。”而為讀書人所鍾愛。讀書人將他放於桌子的右上角時刻警示自己不能太自滿否則將毀於一旦。座右銘“滿招損,謙受益”也就是由此而來。
人世間又有幾人真能明白這個道理呢?被譽為中國武聖的關羽,智勇雙全、義氣衝天,堪稱一代英豪,但卻因驕傲自滿,敗走麥城,身首異處,實在令人歎惋。
關羽出師北進,俘虜了魏國將軍於禁,並將魏國征南將軍曹仁圍困在樊城。當時鎮守陸口的吳國大將是呂蒙,他回到建業,稱病要休養,陸遜去看望他,兩人談論軍國大事,陸遜說:“關羽平時經常欺淩別人,現在節節勝利,又立下大功,就會更加自負自滿,又聽說您生了病,對我們的防範就有可能要鬆懈下來。他一心隻想討伐魏國,如果此時我們出其不意地進攻,肯定能打他個措手不及。”呂蒙大為歎服陸遜的見識,就向孫權推薦陸遜代替自己前去陸口鎮守。
陸遜一到陸口,馬上給關羽寫信道:“你大敗魏軍,立下赫赫戰功,這是多麼了不起的事啊!就是以前晉文公在城濮之戰中所立的戰功,韓信在滅趙中所用的計策,也無法與將軍您相比啊。我剛來這裏任職,學識淺薄,經驗不足,一直很敬仰您的美名,故懇請您多多指教。”這些吹捧讓關羽甚是得意,想當然地認為陸遜不過是無名之輩,不足為懼,對後方吳國也就放心了。
陸遜在穩住關羽後,暗中加快軍事部署,待條件具備後,指揮大軍,一舉攻克蜀中要地南郡,關羽敗走麥城,終遭殺害。
還有眾所周知的韓信,他先投靠項羽,項羽因看不起他,韓信而沒有的到重用,後來他投靠劉邦,因為有張良與蕭何的舉薦和以性命擔保才得以重用。後韓信因取得齊地自恃功高,派人請求漢王封他為“假齊王”。
這件事埋下了劉邦翦除韓信之前因。功成後有要求要封為王,劉邦怕他以後會對自己不利,就以意圖謀反的罪名,逮捕了他。韓信在被捕時才明白為什麼張良與蕭何要在戰後要求隱居,他才後悔沒有聽從蕭何的話。他說:“狡兔死,走狗烹;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天下以定,我固當死。”
等到了死才知道當初不應該太自滿,後悔已晚矣。這個代價似乎太大了。但是我們現代人在知道了後果,而且也有無數的活生生的例子擺在我們的麵前,為什麼我們不能去好好的去想一想呢?
謙虛還可以使我們獲得他人的喜愛與信任。人們都喜歡與謙虛的人共事,而不願與自以為是的人為伍。我們生活中那些自以為什麼都懂、動輒就好為人師的人,是很遭人討厭的。他們擺出一副“萬事通”的麵孔來,惟恐被別人輕視。他們炫耀的目的無非是要提高自己的地位,可這樣做的惟一結果隻能是使他們捉襟見肘、遭人厭惡。
“謙受益,滿招損。”作為幾千年古人留下來的古訓,當今依然有它的現實意義。隻有謙虛,我們才能增長才幹,才能養成優良的美德,才能贏得他人的尊敬;而驕傲自大,隻能使我們狂妄無知,遭人譏笑,甚至讓我們付出慘痛的代價,遺恨終生。
21.遇事總要冷靜
數千年來,青少年一直是成年人的挑戰,對父母而言,即使是溫和的年輕人也一樣,從準備兒女成長的食品到如何應付青少年日益複雜的問題,仍是父母千古的難題。尤其是是青少年階段,是父母們最擔心的問題,因為這是他們最容易衝動的年齡。
美國知名心理學家戴維·華許博士,曾研究了青少年的衝動,用簡易的文字向讀者揭露了衝動的後果和原因,告訴青少年們應該怎麼去做。根據相關人士調查,青少年因為衝動而造成的不良後果占16%,因衝動而犯罪的占38%,這個驚人的比例讓很多父母引起了重視。
青少年,理智對待衝動
青少年所處的年齡是個叛逆的、衝動的階段,脾氣容易暴躁,也容易違法違紀。叛逆的性格和衝動的脾氣,是這些孩子們走向“罪惡邊緣”的主要“罪魁禍首”,也是老師和父母們所為之擔心的。
衝動是魔鬼。這句話很有道理,現在社會上,越來越多的青少年對自己的言行舉止開始不重視,對自己做的事情很少想過後果,他們隻認為自己做的永遠是對的,從沒有在腦子裏思考過事情的正誤性。
鏡頭1:高二的同學在放學時衝到籃球場,其中有人大聲喊道場地已經被占了,但有人不服,一句髒話就這樣衝口而出,無端被罵,另外的人當然不甘示弱,也不留情麵地回敬髒話。雙方都非常惱怒,在吵罵當中,有的人就覺得受委屈,心中憤憤不平,進而大打出手,而且聚集了一大班人圍觀,以致要動用全校的保安來解決糾紛及維持秩序。
鏡頭2:17歲男孩王明是沈陽市某管理幹部學院大專班學生。一天下午,王明和初中同學出去玩時,為幾個女孩子買雪糕一起吃,由於同學小強出去回電話,王明忘記給他買了。小強回來後見沒有自己的雪糕就開始埋怨,並提出“不玩了,我回家”。王明覺得在女生麵前丟了麵子,在廝打中用尖刀刺中小強。小強經搶救無效死亡。王明也因為故意傷害罪被判處重刑,並賠償小強家屬經濟損失25萬元。
鏡頭3:18歲李某受雇於某市一家造紙廠,因工資問題與管理人員發生糾紛,一氣之下,竟縱火焚燒該廠多間宿舍,造成三萬餘元經濟損失,最終被以放火罪追究刑事責任。
上述三個事例,不正說明了青少年衝動所犯下的罪行和後果,這樣的事例在社會上還有很多很多,尤其在校園裏,因一時衝動而違紀的現象屢見不鮮。因為青少年之間發生爭吵,心情都是複雜的,一時很難想到如何去調節,如何去解決,對於他們來說,最直觀的方法就是用暴力來解決,以導致這種調節方法很難及時解決心中的不忿。這正是他們不能夠理智對待衝動的原因。
因此,學會思考,學會理智對待自己的衝動是很重要的。
比爾·蓋茨作為“世界財富之王”,他對自己的青少年生活有著切實的體會和總結。他說:“我是一個愛構想自己人生地圖的人,即使到現在,我依然覺得那種構想人生的青少年式的衝動,是我成就事業的基石。我覺得,一個人的青少年時期對於人生各方麵的理解,就像鼠標一樣起到引導性的作用。”
“人生總有不順心的時候,很多人在逆境中沉淪了,自暴自棄了,但是隻要相信人生可以自我調整,換個角度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就會出現茅屋變成宮殿的奇跡。”
比爾·蓋茨雖然作為財富巨人,但對於人生哲理自有智慧的理解。聆聽他對成功人生的種種注解,必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因為我們可以站在成功者的肩膀上繼續登高,至少可以減少我們在實現人生目標時少走一些彎路。
比爾·蓋茨說過一句名言:善於少走彎路的人,總是一個用頭腦駕馭自己人生每一步的聰明人!
同樣處於青少年階段,都有著衝動的脾氣和性格,但是卻有著不同的結果。理智地對待的,是用頭腦駕馭自己人生的每一步;衝動的做每一件事的,得到的是應有的懲罰。
青少年,遇事需冷靜
每一個人來到世上,都要遇上突如其來的意外事件,幾時遭遇難以預料,沒有人清楚。在這種情況下,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冷靜地思考。對於青少年,除了要理智對待自己的衝動,還要遇事學會思考,學會冷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