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痛,後悔,急躁,發怒,等等,都是可以理解的,每個人都會有情緒,何況對於心智尚未成熟的青少年們。但是每一個人都應該清楚,這都於事無補,反而會讓人失去理智,錯失補救的時機。沒有這種反映又不現實的,關鍵是要盡量縮短這個反應的時間,盡早理智地分析事件,進行下一步的重要工作。
一本雜誌上,有篇《自救》的文章,相信看過的每個人都會懂得“遇事冷靜”的重要,更懂得人生的可貴。
一個年僅20歲的青年由於家庭貧困輟學,但他有一個妹妹,成績優異,不上大學實在可惜,於是他來到工地挖隧道,不料第一次走進隧道就岩石塌方……
當時局麵難以控製,有人大放悲聲,有人想往岩石上撞,近乎瘋狂。他也差點控製不住自己,刹那間他想了很多,首先想到了死——但若自己完了,妹妹也會輟學,父母也會悲痛欲絕。他鎮靜了一下,決定試著控製局麵,他努力使自己的聲音變得很沉穩:“我是新來的工程師,想活命嗎?想活命就聽我的!”黑暗中,幾個人漸漸安靜下來。
他又向被困的四個人發號施令:“一:被困的四個人必須聽他指揮。二:外麵肯定在組織救援,但需要時間。三:休息睡覺,因為累死也搬不動那千斤重的大石頭。四:隧道裏到處都是水,有水就能活十幾天。不過他還是隱瞞了兩件事情:第一是他進隧道時帶了兩個饅頭,現在已成無價之寶。二是他有一個電子表,可以掌握時間。
第三天過去了,隧道裏還是沒有一絲光亮,他把其中一個饅頭分成四份給大家吃。第五天,終於聽見隧道隱約傳來鑽機風鎬的轟鳴。他趕緊把最後一個饅頭分成四份給大家吃,然後大聲命令四個人拿起工具拚全力往巨石上敲擊……
幾個劫後餘生的人躺在病床上怎麼也不會相信,那個沉穩威嚴的“工程師”竟然是一個毛頭小夥。當記者采訪他時,我又聽見了那句我已聽了千萬句的話:“因為冷靜,在緊要關頭,隻有冷靜救得了你。
人生做事和處事,總要麵對千變萬化的境遇,特別是青少年因其自身的身心特點更要學會冷靜,隻有冷靜才能細心而全麵正確地觀察,才會做出正確的判斷等等。冷靜,這是學習和處事待人的前提。
青少年正處於心理學上所謂的“逆反期”,這個階段的心理、行為如果不加以正確引導,會導致青少年對人對事產生多疑、偏執、冷漠、不合群、對抗社會等病態性格,使之信念動搖、理想泯滅、意誌衰退、工作消極、學習被動、生活萎靡等,進一步發展還可能向犯罪心理和病態心理轉化。
處於“逆反期”的青少年通常對教育者有明顯的“反控製”、“對抗”心理,即你越是要求他這樣,他偏不這樣。而這種情形,最容易引起老師、父母的惱火。而老師、父母越是惱火,對他(她)越發訓斥,就會使他(她)更加反感,直接影響到與父母、老師之間的正常關係,以至於將叛逆性格發展至極端,導致人格和行為的不健康。近年來社會上多發的青少年逆反期殺親案、出走現象、自殺事件無不說明,如果在這一特定時期疏導失當將會發生多麼慘痛的後果。
每個人的生活不一樣,遇到的事也不一樣,很有可能你遇到一件事還在迷茫的時候,他先怒了,先告訴你這件事情不能這麼做。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青少年中打群架的大都是善交這種朋友。暴躁的人就像一個導火索,不冷靜、不理智。他很難用理性的思維處事。曾有一個故事,國外有一個富孀家財萬貫,她想選一位司機,在數千競聘者中選出了三位駕駛技術最好的,老太太問了他們一個問題,“你們能在離懸崖多遠的地方停住?”第一個說,1米!第二個很不服氣說,我能在1公分的地方穩穩的停住!第三個說,我遠遠地看到懸崖就會停住了。結果第三位被錄取了。因為在這個世界上所謂經驗技術永遠不是最終的保障,人規避風險的理智才是他根本性的前提。第三個人之所以被錄取不是靠他逞能而是靠他明智。
對於正在成長的青少年,作為國家的新一代接班人,遇事冷靜、冷靜、再冷靜,是很重要的。
22.常懷感恩之心
英國作家薩克雷說過:“生活就是一麵鏡子,你笑,它也笑;你哭他也哭。”送人玫瑰,手有餘香。無論生活還是生命,都需要感恩。你感恩聖火,聖火將賜予你燦爛陽光。你怨天尤人,最終可能一無所有。
常懷感恩之心,就是對世間所有人所有事物給予自己的幫助表示感激,並銘記在心。隻要我們常懷感恩之心,相信你會有所收獲。
懂得感恩,內心充實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父母給了我們生命,我們對父母要常懷感恩之心。是他們讓我們來到了這個充滿色彩的世界,讓我們看到了世界的真善美。從早上起來的一碗熱騰騰的牛奶,到一年四季被子床單的換洗,我們應該心存感激,應該感謝上天給了自己那麼好的父母,感謝父母給了自己健康的身體和一個完整的家。
老師給了我們知識,我們對老師要常懷感恩之心。是老師幫我們開啟了知識的大門,是老師讓我們懂得了在生活中如何對於別人的幫助去說一聲“謝謝”,是老師讓我們明白了受到別人的恩惠,當湧泉相報,是老師從青絲到白頭在三尺講台上教書育人,他們最大的心願就是學生個個有出息。學生能常懷感恩之心就有用不盡的學習動力。
朋友給了我們友誼,我們對朋友要常懷感恩之心。朋友能與你患難與共,在你最困難的時候,朋友能千方百計幫你,給你“打氣”給你信心,助你跨過學習上各種各樣的障礙物。讓你刻骨鉻心地覺得,朋友的情誼終生難忘。
隻有知道了感恩,內心才會更充實,頭腦才會更理智,眼界才會更開闊,人生才會贏得更多的幸福。懂得感恩的人,是勤奮而有良知的人,懂得感恩的人,是聰明而有作為的人。
有這樣一個有趣的故事:有一次,羅斯福總統家被盜,偷去了不少東西,朋友們紛紛寫信安慰他,羅斯福卻說:“我得感謝上帝,因為賊偷去的是我的東西,而沒有傷害我的生命;賊隻偷去我的部分東西,而不是全部;最值得慶幸的是,做賊的是他而不是我。”誰會想到,一件不幸的事,羅斯福卻找到了三條感恩的理由。這個故事,可以說將感恩的美麗展示得淋漓盡致了。
感恩是積極向上的思考和謙卑的態度,它是自發性的行為。當一個人懂得感恩時,便會將感恩化做一種充滿愛意的行動,實踐於生活中。一顆感恩的心,就是一個和平的種子,因為感恩不是簡單的報恩,它是一種責任、自立、自尊和追求一種陽光人生的精神境界!感恩是一種處世哲學,感恩是一種生活智慧,感恩更是學會做人,成就陽光人生的支點。從成長的角度來看,心理學家們普遍認同這樣一個規律:心的改變,態度就跟著改變;態度的改變,習慣就跟著改變;習慣的改變,性格就跟著改變;性格的改變,人生就跟著改變,願感恩的心改變我們的態度,願誠懇的態度帶動我們的習慣,願良好的習慣升華我們的性格,願健康的性格收獲我們美麗的人生!
一對夫妻很幸運地訂到了火車票,上車後卻發現有一位女士坐在他們的位子上。先生示意太太坐在她旁邊的位子上,卻沒有請那女士讓位。太太坐定後仔細一看,發現那位女士右腳有點不方便,才了解先生為何不請她起來,他就這樣從嘉義一直站到台北。
下了車之後,心疼先生的太太就說:“讓位是善行,可是起點到終點那麼久的時間,中途大可請她把位子還給你,換你坐一下。”
先生卻說:“人家不方便一輩子,我們就不方便這三小時而已。”太太聽了相當感動,覺得世界都變得溫柔了許多。
“人家不方便一輩子,我們就不方便這三小時而已。”多浩蕩大氣、慈悲善美的一句話。它能將善念傳導給別人,影響周遭的環境氛圍,讓世界變得善美、圓滿。
“善良”,多麼單純有力的一個詞彙,它淺顯易懂,它與人終生相伴,但願我們能常追問它、善用它,因為老祖宗早就叮囑過“善為至寶”,一生用之不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