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1章 曆史上十一次續修《展氏族譜》(1 / 1)

國史、地方誌和各姓氏族譜是構成中華民族曆史大廈的三大支柱,各姓氏族譜蘊含著極其豐富和寶貴的史料,它可起到“補史之缺,參史之錯,詳史之略,續史之無。”重要功用。曆來為國人所重視。現僅就《展氏族譜》的創編和續編情況考略如下:

八代展邁,字子越,不求利達,銳誌潛修,仰溯先德,創修世係,以垂於後。

他是撰修《展氏族譜》的第一人,他能基於“禮之用。和為貴”的精神,而緬懷和聖之先德,以教育後人,實為“禮之大本,以防亂也。”其功不可泯。

十七代展傑,字子超。公品詣端方,廉隅修飭,敬睦陸族。吾譜舊有邁祖建修世係,糾約族人重修,俾後人有所依據,迄今族人猶想望不衰雲。

傑祖僅隔九代(約270年),又續修《展氏族譜》,以使後人有水源木本之思,而引發敬祖睦族之行,實功莫大焉。

二十六代展克,儀容修整,雅好詩書,常懷濟人利物之心,遇人爭訟,輒為解紛,傾囊撫恤,事後亦不受謝。吾族支繁,恐久難清,糾合族重修族譜。

克祖“所守者道義,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節。可謂”義,天下之良寶也。是編修《展氏族譜》的第三人。

三十三代展應豐,字有年。公賦性溫和,處家庭則孝敬父母,交朋友言而有信。謂祖廟在墓上祭祀之時情傷踐踏,糾合族人,量力出資,修成內公所一處,和聖公祭時則皆至,俾我族人尊卑有等,長幼有序,公遂修族譜以垂於後,永遠無替。

善事父母,“無違”謂之孝,誠實不欺謂之信,凡待人交友需知信。“信,國之寶也,民之所憑也。”應豐祖完美做到,誠可敬,又修公所供族人有祭祖之處,並續修《展氏族譜》,以達繩繩繼繼之效,實為族人之楷模。

四十三代展振鋒,字覺民。避唐亂,杜門不出,續修族譜。

距始祖約1300年後,在戰亂期間,振鋒祖能以“聲喧亂石中,色靜深山裏”寧靜心態,矢誌續修《展氏族譜》,令後人肅然起敬。

五十三代展晚繼,字奉先。八歲失估,嫡母感之曰:“爾父暮年得子,當善自持,使就外傅,業孺終身,重修族譜。”

晚繼祖,少年喪父,在其母諄諄教誨下,能業孺終身,時隔十代後,能懷祖念宗,潛心續修《展氏族譜》,其精神可佳。

六十一代展謀產,字審幾。家道殷實,因元末兵亂,族多流離,情深睦族,續修族譜。

謀產祖,在“乾坤含瘡痍,憂虞何時畢”的戰亂歲月中,能“臨難忘身,見危致命”續修《展氏族譜》,其情可嘉,其行可效。

六十六代展欣五,字克琴。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魯藩王複改章賢為承訓書院,祀和聖克琴祖承襲奉社,重修族譜。

六十七代展裕後,字其昌,庠生。博學強識,名重儒林,閑居端坐,如對賓客。重修族譜。

縱觀和聖展氏族人在衍代發展過程中,連代續修《和聖展氏族譜》,尚屬少見,足見族人懷祖念宗之情的深厚。

八十一代展九寰,字鏡清,儒士。常說:“僅知木有本,水有源,人有祖。有祖則宜追祖,追祖則宜睦族也。雖睦族而譜不修,支派何以分明也?餘同族兄侄數至兗郡,懇請老譜跋涉,他鄉查訪靡遺。餘不揣冒昧,分支按派少長不紊,族兄沛霖竭力刻修辦理是所有望於後也。”

八十一代展雲合,字沛霖,監生。公賦性剛直,見義勇為,處世有忍心,遇事無怠誌。而水源木本傾刻不忘,譜之不修何以承先而啟後。與族人赴兗邑采訪請譜六七年餘,絕無厭誌,廢囊財絕無怨聲,敬宗睦族,重修《展氏族譜》,譽不虛也。

八十二代展明善,字寶軒,太學生。公賦性忠厚,勤儉持家,和平處世。深知追祖睦族,糾約族人,重修《展氏族譜》。

以上為創修,續修《展氏族譜》的族人,計11次。另,公元1885年(光緒十一年),公元1892年(光緒十八年),公元1916年(民國五年),公元1954年,1958年、1985年的《展氏族譜》版本的編修族人未記入本文,特此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