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教師學習鑽研精神的培養5(1 / 3)

第八章 教師學習鑽研精神的培養5

11.通過互聯網進行學習

相對於其他傳統媒介,互聯網是傳播最廣泛、最及時的一種方式,我們所需要的大量信息都能很便捷地從中獲取,教師如能很好地利用,也能給自己打開一扇通往信息的天窗。

互聯網本身是一個信息共享、聯係外界的工具,隻要教師向上級申請,說明情況,讓學校采取適當的辦法,進行適當的引導,就能發揮互聯網的強大優勢。比如規定合適的開網時間,在開網時間內,工作任務不急的教師可以查閱資料、閱讀新聞、瀏覽信息等。對於教師而言,上網可以很容易地獲得自己需要的信息;可以方便、快捷、廉價地進行通訊聯絡;可以在網上結識許多朋友,增長見識、大開眼界;可以在網上獲取許多的免費資料等。

平時如果有空,你可以多瀏覽一些比較好的和自己職業相關的網站,可以利用百度、搜狐等搜索器查閱你需要的資料,你還可以把自己經常瀏覽的一些專業網站存到收藏夾裏,然後進行分類,這樣需要到哪個網站查閱,隨時就可以調出來,比較節省時間。在瀏覽和自己職業相關的網站時,要學會選擇那些比較權威、專業的網站。

除了互聯網,我們還可以利用局域網。現在一般的學校都設立了局域網,而且基本不限製教師去上局域網。這是一個很好的分享信息的工具和平台。它可以廣泛地收集各方麵的信息,教師可以登陸局域網,閱讀和提供信息。局域網是學校信息化發展的又一個強大的基礎,利用得好壞在於學校是否正確引導,所以這也是教師自我培訓的一個很好的手段。可是很多教師都迷醉於互聯網的精彩世界,對局域網不重視,沒有真正把資源利用好。其實局域網有更大的作用,比如對學校相關情況的了解,以及同事間信息的共享等等。

12.參加多種業務培訓

如果你想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技能,增加自我學識,那麼參加一些培訓是有必要的。但是讓自己獲得提高的最好方法未必是坐在教室裏,接受老師“正規”的培訓。那麼,除了“正規”的培訓之外,還有哪些方法可以提高你的技能、增加你的知識呢?這裏介紹五種簡便易行的培訓方法。

獨立式學習

獨立式學習就是讓學習者獨立完成一項具有挑戰性工作。聽起來不像是培訓,但是這種潛在的培訓價值很快就會在教師工作中顯露出來。試想在整個工作中,你必須合理地安排每一個工作步驟:在什麼時間達到怎樣的目標;決定采取哪種工作方式、哪種技能;當工作中遇到困難的時候,你得自己去想辦法,拿出一些具有創造性的解決方案。這對於培養你獨立思考和創造性的能力都是很有好處的。這種學習方式也有利於促進你為獨立完成工作去學習新的技能,迎接更大的挑戰。

貼身式學習

這種培訓是安排你在一段時間內跟隨“師傅”一起工作,觀察“師傅”是如何工作的,並從中學到一些新技能。你如同“師傅”的影子,這就要求“師傅”必須有足夠的適合的技能傳授給那個“影子”,而且“師傅”還需要留出一定的時間來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並隨時回答“影子”提出的各種問題。這種培訓方式在需要手工完成任務的領域較為常見,它不僅鍛煉了你的動手能力,還提高了你的觀察能力,增加了你的學識。

開放式學習

這種學習方法給你以較大的自由,你可以自由地選擇學習的時間和學習的內容。學習的內容根據工作需要可以是管理課程,也可以是經營方麵的知識,或者是你感興趣的、對你在工作中有用的一些知識。你可以到圖書館裏去自修,還可以請學校的業務顧問幫忙。有的學校甚至要求你在一段時間內閱讀一些與你工作相關的書籍,然後在學校的培訓會上講演。

度假式學習

有些學校通常會允許或安排某些業務骨幹每星期有一天或者半天不上班,讓你去學習短期培訓課程,並希望你學成後,能夠將這些理論知識應用到工作中解決實際問題,這就是所謂的“度假式學習”。通常教師也會利用這個“假期”獲得相關的資格證書。

輪換式學習

在某些學校,我們通常會看到這樣一個現象:一位經理前兩年在學校的一個部門任職,而接下來的兩年,卻轉入另一個部門任職,這就是我們所謂的“工作輪換”。它適用大大小小的學校。一般學校規定一兩年內某些管理者的崗位就可以輪換一次。到那時,新的崗位,新的職位,新的教師,新的問題,一切從頭開始,這樣做有利於培養出全能人才。

13.培養終身學習的習慣

孔夫子在2000多年前就說過“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我們常說“活到老學到老”,這作為一種精神被人們廣為傳道,但這更像一種修煉或是陶冶情操,而不是基於提高能力的學習。現在,這種思想不再是治學的要求了,而是社會的需求,是工作的要求。國際教育發展委員會主席埃德加·富爾說過:“我們再也不能刻苦地一勞永逸地獲取知識了,而需要終身學習如何去建立一個不斷演進的知識體係——學會生存。”

學習是一個終生積累的過程,學到的東西越多,就越覺得自己欠缺很多。追求卓越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我們窮其一生也不能遊到學海的盡頭,必須不斷地學習,才能持續成長。

學習是人的天生本能,它可以不斷進行知識結構的重組——一邊是遺棄舊的,一邊是吸收新的,並不斷創造新的知識。善於不斷地學習是優秀教師的根本特征,他們能夠有效地利用認知的策略,適當地學習“如何學習”來指引自己的學習,並養成自我學習的能力,建立終身學習的習慣和態度。他們可以係統地結合日常工作和周圍發生的事情學習,不斷補充新的知識和掌握最新信息,並不斷尋求解決問題,進行變革、創新的新途徑。

尤其是在知識經濟時代,人們要充實和發展自己,實現自身的價值,要活得有質量、有意義,必須得學習。學習已被提高到與生命的意義相聯係的高度上了,學習已成為工作中至關重要的因素。優秀教師更是將學習視為其生存和發展的必要,他們的學習是和工作緊密聯係在一起的,是創造性的學習,是潛意識的學習,是終身的學習。

終身學習強調的是人一生都要學習,從幼年、少年、青年、中年直至老年,學習將伴隨人的整個生活曆程並影響人一生的發展,這是不斷發展變化的客觀世界對人們提出的要求。人類從誕生之日起,學習就成為整個人類及其每一個個體的一項基本活動。不學習,一個人就無法認識和改造自然,無法認識和適應社會;不學習,人類就不可能有今天達到的一切進步。學習的作用又不僅僅局限於對某些知識和技能的掌握,學習還使人聰慧文明,使人高尚完美,使人全麵發展。正是基於這樣的認識,人們始終把學習當作一個永恒的主題,反複強調學習的重要意義,不斷探索學習的科學方法。同時,人們也越來越認識到,實踐無止境,學習也無止境。

古人雲:吾生而有涯,而知也無涯。當今時代,世界在飛速變化,新情況、新問題層出不窮,知識更新的速度大大加快。人們要適應不斷發展變化的客觀世界,就必須把學習從單純的求知變為生活的方式,努力做到活到老、學到老,終身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