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教師學習鑽研精神的培養5(3 / 3)

我們往往難以抗拒誘惑,常流於一種隻有理想、信仰與決心的“一廂情願”,而不能主動積極地進行細密的整體規劃,當“羊”一天天在減少,再回過頭來“補牢”,已是為時已晚。而真正具有前瞻性的積極行動,除了正麵的想法之外,還必須以整體思考的方法深思熟慮,細密量化,模擬分析出我們立意極佳的構想,可能會造成那些我們極其不易覺察的後果,從而趨利避害。

專注於個別事件

我們的日常生活都被“事件化”了,我們的談話內容由各類“事件”組成,如:上個月的銷售,新的預算削減,這個月的工資要延期發,誰剛獲得晉升或被開除,競爭者剛宣布的新產品,學校新產品宣布遲延推出等等。發達的媒體更是強化了“專注於事件”的傾向,再重要的事件,過不了兩天就被新事件所掩蓋。專注於事件又導致了“事件解釋”的流行,事件解釋在某個片段範圍內或許是真實的,但是它們分散了我們的注意力,使我們未能以較長遠的眼光來看清事件背後變化的形態,並且未能了解產生這些形態的原因。

周圍的環境在快速的變化,我們的心智模式必須跟上環境的變化,否則就會顯得不合時宜,但心智模式的改善並不是要專注於這些個別的事件,就事論事,被這些不斷變化的事件牽著鼻子,而是要積極主動地進行係統的、全麵的、動態的思考,而不是機械的、片麵的和靜止的思考。如果我們仍隻專注於個別事件,就事論事,最多隻能在事件發生之前加以預測,作出最佳反應,而仍然無法學會如何創造,創造性的學習仍難以發生和持續。

看不出緩慢、漸進的過程

為什麼放進沸水中的青蛙會立刻跳出?而放進溫水中的青蛙最後能被煮熟呢?因為青蛙內部感應生存威脅的器官隻能感應出環境中激烈的變化,而對緩慢、漸進的變化束手無策。再想想,交通是突然擁塞的嗎?健康是突然變壞的嗎?學校是突然破產的嗎?都不是,都是緩慢形成的。在現代組織和社會中,生存的主要威脅並不是出自突發的事件,而是緩慢、漸進、無法察覺的過程,甚至是非線性的變化過程。可惜由於我們總是舍本逐末,片斷思考,便愈治愈亂,愈管愈糟。我們的頭腦習慣於較快的頻率,因此很難察覺較慢的頻率。要學習看出緩慢、漸進的過程,必須放慢我們認知變化的步調,並特別注意那些細微以及不太尋常的變化。我們有的組織沒有危機意識和預警機製,對於緩緩而來的致命威脅察覺不到,當環境變化了就顯得措手不及,嚴重的會出現危機,走向衰落或破產。因此,我們必須學習放慢速度,察覺構成最大威脅的漸進過程,否則無法避免被煮青蛙的命運。

經驗錯覺

實踐出真知,最強有力的學習出自直接的經驗,我們常常在采取某個行動之後,先看看行動的後果,再采取新的行動。試想,如果我們不能觀察到自己行動所產生的後果怎麼辦?如果我們行動的後果要隔一段時間才發生,或是發生在不直接相關的部門,我們如何從經驗中學習?從經驗中學習是有其時空極限的,任何行動在時空上都有其有效範圍,在一定的範圍內我們能評估行動是否有效,當我們行動的後果超出了這個時空的範圍,就不可能直接從經驗中學習了。就像刻舟求劍故事中的那個人,當時、空都早已轉移,再按舟上自己所刻的標記去找劍,就留下了千古笑柄。因此再好的經驗也要因時、因地製宜,當時、空均已改變,而我們的心智模式還沒有跟上變化,得以改善,那這種經驗就會給我們一種錯覺,讓我們深陷其中,不能自拔,這對於具有成功情結的領導人更應引起重視。

對於組織來說,能從經驗學習當然是最好的,但組織中所作的許多重要決定,對整個係統的影響長達幾年或幾十年。例如受研發部門所作決定的影響,首當其衝的是銷售與製造。新生產設施與流程的投資對品質與交貨可靠性的影響,可能長達十年或更久,選用新人擔任領導職位,對於策略與組織氣候的塑造,更會有多年的影響。這些都是難以從經驗中學習的。循環的周期如超過一年或兩年,我們就難以看出其中反複出現的現象,因而從中學習就比較困難。對於這些決策,如果硬要套用經驗,那麼就可能會起到相反的效果。傳統功能分割的組織結構設計更加劇了從經驗中學習的困難。

管理團隊的迷思

“管理團隊”通常是指由不同部門的一群有智慧、經驗和專業能力的管理者所組成的團隊。這裏的“迷思”指的是組織的領導層中出現的“貌合神離”、“一言堂”、“反應遲鈍”以及在等級權力控製下“誰大聽誰的”等現象。管理團隊中有這樣一批人在一起,從理論上講,應該能將組織跨功能的複雜問題理出頭緒,但為什麼會出現“迷思”呢?

管理團隊中的成員往往把時間花在爭權奪利上,或避免任何使自己失去顏麵的事發生,同時佯裝每個人都在為團隊的共同目標而努力,維持一個組織團結和諧的外貌。為了符合這樣的團隊形象,他們設法壓製不同的意見,保守的人甚至避免公然談及這些歧見,而共同的決定也是眾人的妥協——反映每一個人勉強能接受的或是某一個人強加於群體的決定,如有不一致,通常是以責備、兩極化的意見呈現出來,而無法讓每個人找出隱藏的假設與經驗背後的差異,從而使整個團隊失去學習的能力。

愛因斯坦有言:“我們麵臨的重大問題,沒有辦法靠製造這些問題的思考方式來解決,我們必須換腦筋。”係統思考將協助我們看見學習智障的全貌,而改變的關鍵卻在於心智模式的轉變。

16.避免掉進“充電”的陷阱

在今天的職場上,時時“充電”,日日進步,才能讓自己保持競爭力。隻是,對每個職場人來說,每個人的發展目標不同,每個人都處在不同的職業生涯發展階段,如何“充電”還得細細思量,否則一不小心,就會掉進“充電”的誤區,好事反而成了壞事。

一般來說,職場人的“充電”大致分為兩類。一種是提高個人效能的,譬如時間管理、溝通技巧、團隊合作能力的培訓等,這類培訓是長期的、持續的,也是通用的,在職業生涯的各個階段都需要。這類培訓常常是由學校為教師統一安排。另外一種則是專業方麵的培訓,如學習新的管理方法、技術等,這類培訓常常是個人為提高自己的專業水準或業務能力而進行,因而一般也是由個人自己製訂方案。前一種培訓可以說是錦上添花,而後一類的培訓,常常與所從事的行業、職業有更加密切的關係,如果把握不好方向,就可能陷入誤區,反而不利於個人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