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政界領袖(3 / 3)

後來丘吉爾聽說此事後,曾經這樣說過:“當危險向你逼近時,你絕對不能回頭逃避,否則危險將會倍增。相反,如果你能夠果敢地去麵對危險,那麼危險就會減半。”

丘吉爾不但不會在危險麵前退縮逃跑,反而會主動地走向危險,這樣的例子在他的一生中屢見不鮮。在他就任海軍大臣時,英國海軍總共隻有五六架飛機,飛行員也寥寥無幾。那還是在萊特兄弟發明飛機八年後的1911年的情形,與飛機有關的各種技術都尚未成熟,當時的情況是飛機飛上天之後,誰也不能確定它會在什麼地方降落。駕駛飛機的風險性非常大。

盡管駕駛飛機非常危險,但丘吉爾還是多次不顧別人的反對,執意要自己親自駕駛飛機。結果,在他親自駕駛的過程中,還真有好幾次遇到了墜機事件,不過蒼天保佑,他每次都幸免於難。後來甚至英國政府都出麵力勸丘吉爾停止這種冒險的飛行,但同樣被他堅決地拒絕了。他喜歡在高空飛行中那種淩空翱翔的感覺,無論如何也一定要親自去體驗其中的快樂。作為一個敏銳的戰略家,丘吉爾預言飛機的出現將會使日後的戰爭模式完全發生改變,事實上可以說是他一手締造了英國的海軍航空隊。

丘吉爾還有一個非常明顯的特色,那就是比鋼鐵還要堅強的意誌。這一點充分地表現在他對求學的態度上。他年輕的時候成績很不好,無論是拉丁語、希臘語、數學,還是法語,他都沒有認真學過,平時也不怎麼愛念書。他認為與其把大量時間花費在學外語上,還不如一心一意地把英文學好。

當然這在某種程度上說或許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並不是所有的人都這麼看。因為他不把外語和數學當一回事,結果他在預備軍校裏的成績常常是全班的倒數第一。說來也真是奇怪,這個討厭數學的青年,不久就擔任了四年的財政部長,全權主管大英帝國的財政。

丘吉爾曾經參加過四次赫斯特陸軍大學的入學考試,結果前三次全都名落孫山,一直到第四次才得以通過。但是等他從那個學校畢業後才發現,他在那裏並沒有學到什麼有用的東西。當時他22歲,是一名英軍駐印度士官。

在遙遠的印度,以前不怎麼好學的丘吉爾立下了豪邁的誓言:“從現在開始,我要好好自學,發奮讀書了。”“從今天起我要成為命運的主宰。”於是,他給在英國的母親寫信,請她寄來地理、曆史、哲學、經濟等各方麵的書籍。在大熱天的午後,趁學校的教官午睡之際,他專心地研讀起了柏拉圖的哲學著作、吉本的《羅馬帝國衰亡史》和莎士比亞的文學作品等。

這樣一直持續了好幾年,就在這幾年裏他學會了明快、簡潔、有力的文體,這種風格在他的著作和演講中隨處可見。說到演講,他的音色並不是很好,而且他不能很好地控製現場。但是後來,他卻成了古今中外屈指可數的傑出演說家之一。

丘吉爾每天要工作14—17個小時,有幾次他竟然連續七天七夜都沒有休息,他的秘書們忙得焦頭爛額。他之所以能始終如一地保持如此旺盛的精力,其秘訣就是:在持續工作一段時間之後,適當地休息一會兒,最關鍵的是要在自己尚未完全疲倦的時候就休息,而不要等到自己非常累之後才開始休息。

他早上常常要到10點才起床,但在正式起床三個小時之前,就已經開始坐在床上工作了:嘴裏叼著雪茄、打電話、給秘書口述信件、還要閱讀報紙、各種報告以及海外來電,這樣工作三個小時後才起床,他喜歡用舊式的刮胡刀刮胡子。

他通常在下午一點進午餐,餐後要休息一個小時,然後再開始下午的日程安排。傍晚五點再度上床,這一次大約要休息30分鍾左右,晚飯後經常要工作到深夜12點。

丘吉爾將自己的演講內容以(酣睡中的英國》(WhileEnglanSlept)為題結集出版,在這本書裏他極有先見地預言當時世界上真正危險的人物是希特勒,他正準備發動戰爭。從1933年到1939年的6年間,他一有機會就向人們大聲疾呼——德國正在進行重新武裝、他將會擊沉英國艦隊、攻擊英國本土、他們的野心是征服並統治全世界。

他已經預見到了未來所發生的幾乎所有的事情,他希望以自己的聲音來喚起人們對好戰分子的警惕。如果當時的英國能夠聽從他的呼籲,銳意相抗,也許第二次世界大戰就不會爆發了,但是並不是每個人都有他那麼敏銳的判斷力。

威爾遜——美國總統

卡耐基智慧金言:

1.如果我們想要交朋友的話,就要用熱情和生機去應對別人。

2.他遇到了人類曆史上最大的成功機會,但是因為不會待人處世而遭致失敗。

他遇到了人類曆史上最大的成功機會,但是因為不會待人處世而遭致失敗。

真正的威爾遜總統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呢?

威爾遜總統曾被很多人譽為絕頂天才,但也被許多人譏笑為有史以來最大的失敗者。

他曾經看到了世界和平的幻象——國際聯盟,就在這個幻象的祭壇上,他奉獻出了自己所有的精神和活力——他最終失敗了,被自己的理想所摧毀。

1919年,當威爾遜總統乘船橫渡大西洋,遠赴歐洲斡旋,準備為世界為人類帶去和平之際,他被世人尊稱為時代的救星。戰亂不止、哀鴻遍野的歐洲大陸歡迎他時如迎天神。久經戰亂之苦的農民就好像朝拜神靈一般,在他的像前虔誠地點上蠟燭,祈禱他能為自己帶來福祉。

此刻,全世界都甸甸在他腳下。然而,三個月後,當他返回美國時,他已是垂頭喪氣、頹廢不堪了,許多朋友離他而去,並且他還為自己結下了成百上千的仇敵。

曆史上的威爾遜總統有點像一位富於理想的學校教師——冷靜、莊重,缺少人類常有的溫情。但事實上卻幾乎完全相反,威爾遜是個極富人情味的、渴望與人交往的人——然而,他一生的遺憾就是他自己的羞澀使得他看起來是那麼高傲、那麼拒人於千裏之外,他曾經說過:“假如我能變得與現在的我有所不同,我願意犧牲我現在所有的一切,可是無奈的是:我沒有辦法改變我自己!”

他偶爾也會放縱一下自己。他在韋斯利大學任教期間,有一次在觀看一場足球比賽時,他興奮到了極點,以至於最後竟然從看台的座位上跳進場內,領導啦啦隊不住地呐喊助威。而當他在百慕大大學執教時,他常常純粹是為了能和黑人船夫聊天而去劃船。威爾遜恐怕是美國最有學問的一位總統了,然而,他直到11歲時才開始讀書寫字,讀偵探小說是他最大的消遣。

他對藝術不太感興趣。他常說,自己寧願到“一角店”去買一張石印的五彩畫,也不想要那些所謂的名畫家的價值連城的傑作。而且,他還說,他寧願去看一場普通的滑稽劇也不願去欣賞那所謂的高品位的莎士比亞名劇。他說他去劇院的目的不是去接受教化,而是為了純粹的消遣取樂,所以,他當了總統之後,幾乎每星期都要去觀看一次雜耍表演。

他一生中的大部分時間都很貧窮。他當教授時薪水非常有限,以至於他的太太不得不靠賣自己的畫來維持全家的生計。年輕的威爾遜在做教授時沒有錢買好衣服,等到他當上總統之之後他侮林肯—樣,不太注重自己的外表。

有一次,威爾遜總統的仆人堅持要求總統把他的舊西服送到裁縫店,將舊衣襟換一下。但是威爾遜總統的回答卻是:“不用了,現在還沒有必要換,它至少還可以再穿上一年。”

而且,威爾遜在飲食方麵也和林肯一樣,對自己的飲食漠不關心。他幾乎吃所有擺在他麵前的東西,而且他好像常常不知道自己每天都吃了些什麼。他一生最多隻吸過一支雪茄,或者可以說連一支也沒有吸完過,而且在吸完後還因此病了一場。

他惟一的奢侈,就是喜歡買那些在他看來可愛的書籍。

在威爾遜那冰冷的外表下麵,有著一顆感情豐富、又最易動感情的心。凡是真正了解他的人都說,他比羅斯福總統的性情還要熱烈。他做總統後的第一件事就是給他太太買了一件舒適的貂皮大衣。他的太太在他做總統一年後就去世了,結果,他竟不讓人們把她的屍體移出白宮,一直讓她在他身邊停了72小時。他將他太太的屍體放在沙發上,在旁邊守了整整三天三夜都不肯離去。

他被稱為智力上的偉人,但是他並不擅長各種語言,對於世界上重要的文學作品也不怎麼熟悉,他對科學不怎麼關心,尤其對哲學缺少興趣。

他在開始自己的事業之初,選擇的是當律師,但是在律師這一事業上他卻敗得一塌糊塗。他從未替別人辯護過什麼案子,他一生隻為惟一的一位顧客處理過財產糾紛,而這位顧客就是他的母親。

做事缺乏策略和手腕大概要算威爾遜性格中最大的弱點了。他畢生的願望,從他自己晚年的回憶來看,就是要成為一名出色的政治家。他經常在自己的房間裏練習當眾演說,往往一練就是好幾個鍾頭。

為了提高自己在各方麵的能力,他甚至在牆上貼了一張圖表來時刻指導自己形成一個適當的姿勢。然而,他隻是一味地想著怎樣改善自己,卻忽略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他從來都沒有學會過該怎樣對待別人。在他逝世前不久,他還一再遭遇到友誼破裂之苦。他和參議院主席發生了爭執;和他最親密的摯友豪斯上校斷絕了關係;最後,他又因為授意國民隻選民主黨人擔任政府的官職,而使許多本國的國民都對他產生了反感。

在美國參議院拒絕接受參加國際聯盟的提議之後,威爾遜於是便直接訴諸於全國人民,要求全民公決。他的身體本來就不是很健康,醫生也警告他不要過於操勞,但是他一點也不聽勸告。在他總統任期的最後一年裏,這位曾經一言能撼動全球的智慧天才,竟病弱到了需要有人把著他的手才能簽名的地步。

威爾遜退休之後,從世界各地湧來的人都到他在華盛頓s街的家裏去拜見他。他去世後,來朝拜的人們都跑在他家門外的通道上為他的靈魂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