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教師的病態心理預防6
15.祛除悲觀情緒的影響
人的心理活動,可以說沒有一刻的平靜,忽而興奮、歡樂,忽而沮喪、消極。情緒樂觀的人也有不幸與煩惱,但善於排遣解脫。也有的人大部分的生活被消極情緒占領,或哀歎籲嗟、灰心喪氣,或牢騷滿腹、怨天尤人,而不善於解脫排遣。要擺脫這種悲觀情緒,需要個人進行心理的積極調適。
排遣自怨自艾情緒
別盯住消極麵。我們可能對多少次受到別人的“搶白”和不公正的待遇記得很牢,或自己總是對自己說:“我真倒黴,總被人家曲解、欺負。”那自己當然沒有一刻的輕鬆愉快。
相反,如果把注意力盯在與別人友善、和好的事物上,並常常告訴自己,誤解、敵視畢竟是次要的,並把愉快、向上的事串聯起來,由一件想到另一件,我們就可以逐步排遣自怨自艾或怨天尤人的情緒。
擺正自己的心態
有些人常常自我感覺良好,對失敗有點可貴的“馬大哈”精神。而有的人經常焦慮不安,後悔本應做得更好的事未能做好,對別人獲得的每一個成就、榮譽都想無條件地取得,企求盡善盡美。最後總是既有無窮的欲望又有無窮的懊悔。
不要過於挑剔
大凡樂觀的人往往是“憨厚”的人,而愁容滿麵的人,又總是那些不夠寬容的人。他們看不慣社會上的一切,希望人世間的一切都符合自己的理想模式,這才感到順心。
挑剔的人常給自己戴上是非分明的桂冠,其實是一種消極的幹涉人格。怨恨、挑剔、幹涉是心理軟弱、心理“老化”的表現。遇到情緒扭不過來的時候,不妨暫時回避一下,打破靜態體驗,用動態活動轉換情緒。如果我們能跟隨歡樂的歌曲哼起來,手腳拍打起來,無疑,你的心靈會與音樂融化在純淨之中。同樣,看場電影,散散步,和孩子玩玩都能把我們帶到另一個情緒世界。
理智對待生活
如果出了工傷,隻能靠輪椅行動,這對我們無疑是重大的打擊。而殘疾的身體,往往使人變得浮躁、悲觀。但是,浮躁、悲觀是無濟於事的。倒不如冷靜地承認發生的一切,放棄生活中已成為你負擔的東西,終止不能取得的活動冀望,並重新設計新的生活。大丈夫能屈能伸,隻要不是原則問題,不必過分固執。
不要製造人為的隔閡
別人在背後說自己的壞話,或者輕視、怠慢自己,想想不是滋味,故以眼還眼,以牙還牙。結果自己又多了一個人際屏障,多了一個生活的對頭,那當然也使自己整日誠惶誠恐,不知他人在背後又要搞什麼。
正確的方法是:淨化自己的誠意,不回避對方,拿出豁達的氣量,主動表示友好。這樣做,使自己在針鋒相對、逃避退縮、一如既往的三種態度上找到最利於個人情緒健康的方式。
保持樂觀健康的情緒,關鍵在於有信任、現實的處世宗旨,相信自己和別人都在不斷改善人際能力,在這個基礎上設計一條自我可以接受的幸福道路。
16.正確對待挫折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負,但是,在現實的社會生活中,不可能事事如願,誰都會遇到挫折,挫折也可稱為需要得不到滿足時緊張情緒狀態。假若挫折過於強烈,或時間過久,超過個體的承受能力,就會引起情緒紊亂,心理失去平衡導致疾病發生。因此,在挫折麵前,應當懂得運用心理疏導方法,以維持心理平衡,這是心理保健的重要措施。
心理應付的形式很多,下麵介紹幾種常用的方法:
升華法
是指當個人的動機和需求不能被客觀接受而不能實現時便舍棄它,並同時把它導向較高層次,使之符合社會和時代要求,稱之為升華。比如戀愛失敗後,把全部精力轉到科學研究上,就是升華的表現。
補償法
即當個人的理想受挫時,主動選擇其他能成功的途徑來彌補自己的失敗,起到補償作用的方法。如身有殘疾,發奮讀書與創作而獲得成就,便是補償的實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