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2 / 3)

當時特班的學生都想學日文,元培便用他半生不熟的日文教學生選讀政治、法律、外交、財政、經濟、哲學等門類的專業書,要求學生每日撰寫劄記。其主旨“蓋在啟發青年求知欲,使廣其吸收,由一己觀念進之於國家,而拓之為世界。又以邦本在民,而民猶蒙昧,使青年善自培育其開發群眾之才,一人自覺,而覺及人人。其所詔示,千言萬法,一為之愛國”。在諸多學生中,他最欣賞邵力子、李叔同、黃炎培、王世澂、洪允祥等人。

蔡元培在上海的文化教育界中已日漸活躍。他所從事與新教育相關的有兩件事:一是籌辦“愛國女學校”,一是發起“中國教育會”。

愛國女學校由蔡元培夫人黃仲玉首倡,取得上海猶太富商哈同夫人羅迦陵女士的獨力支持,再由蔡元培和蔣觀雲等人租校舍,於光緒二十七年(1901)冬正式成立。早期學生人數僅有十名左右。中國教育會則由元培和上海文教界人士葉瀚、蔣觀雲、黃宗仰等人共同策劃,由蔡元培任會長,成立於光緒二十八年(1902),主張革新,因無經濟支持,早期僅從事文字方麵的鼓吹而已。

光緒二十八年,元培三十五歲,開始學習拉丁文,天主教徒馬相伯是他的老師。蔡元培認為拉丁文是歐洲各國語文的根本,各國語言多源於拉丁文,若不通曉,則無法了解西洋的一切古代文化。他還選派了24個學生,和他一齊向馬相伯學習。後來,馬相伯就以這批學生做基礎,創立了震旦學院,也就是震旦大學的由來。

這一年,蔡元培趁暑假赴日本旅遊,卻遇上了東京留學界的“成城學校事件”。成城學校是專為中國學生而設的軍官學校預備班,吳敬恒奉兩廣總督之命,帶領速成師範學生到日本留學,其中9人擬入成城學校,清駐日公使拒絕保送。吳向公使抗議,被召日警驅逐出境。吳敬恒回國船中和蔡元培相遇。

兩人“大談立憲之不可成,皆知革命之不可已”。7月10日船抵上海,中國教育會同仁發起歡迎大會。會中決議由教育會自設學校,自教子弟,毋須赴日本留學。

於是教育會遂有自辦學校的計劃。

吳敬恒同入南洋公學任教,卻因他發生了轟動一時的退學事件。同年10月17日,導火線是一個小小的墨水瓶,引起特班學生犧牲其保舉經濟特科的資格,相率退學,蔡元培也引咎辭職。而原因是吳敬恒和校方發生衝突,有十數名學生遭開除,吳亦辭去。

這個事件對清末學界的影響無比重大。蔡元培和吳敬恒、章太炎、蔣維喬等,便在中國教育會的二樓成立“愛國學社”,社員55人,都是南洋公學的退學生。

學社社員勸其姊妹就學,自此女校學生漸多。愛國學社成立後,蔡元培等幾個具有進步和革新思想的人士,從此與一群熱情奔放的青年學子日夕相處,彼此間互相影響,言論和思想都有了急劇的發展,不久便激起更大的浪潮,震撼了上海甚至整個中國。

光緒二十九年(1903)1月間,由於中國教育會的言論十分激烈,引起守舊人士利用《申報》加以譏評。吳敬恒主張在《蘇報》上,由元培、章太炎和他輪流撰寫文章跟他們對抗。鄒容遺著3月間,章士釗等31名南京陸師學堂學生集體退學,在蔡元培的協助下加入愛國學社。同時,浙江大學堂也爆發學潮,退學生自建“新民塾”,並電請蔡元培和吳敬恒前往支持。

當時仇滿的情緒已日益高漲,蔡元培發表《釋仇滿》一文,發表在《蘇報》上。認為種族之別,一是血液,一是風習,滿人血統與漢族混雜既久,其語言文字風習亦已為漢族所同化。所謂滿人,不過是在政治上擁有世襲爵位、不管實業而坐食特權的一個記號而已。隻要滿人自覺放棄其特權,則漢人絕無殺盡滿人的必要。

3月底,跟著又有拒俄運動的展開,蔡元培剪了頭發,和誌願加入“拒俄義勇隊”的96名學生,穿上製服,早晚訓練,準備抵抗俄國侵占中國東三省。可是,清廷不但沒有明白青年學子的愛國熱誠,反以為他們是在陰謀造反,而加以強烈的壓製,結果隻有迫使急進的青年走向反清的道路。

5月間,鄒容的《革命軍》和章太炎的《駁康有為論革命書》兩本巨著先後出版,尤其轟動一時。

中國教育會會長於此時改由黃宗卿擔任,卻鬧起會與社誰為主體之爭。章太炎主張不與學社合作,吳敬恒較袒護社員。蔡元培原本態度溫和,不隨便袒護一方,但一向保持和平態度的蔡元培卻為吳敬恒的一句刻薄話所激怒,忿然道:“我本要上德國留學去,我辭去會和社的事。”

說罷即離去。眾人雖予挽留,但他去意已決,略整行裝後,於20日乘船離開上海,臨行時各人都去送別。

蔡元培離開上海不過半個月左右,轟動一時的“蘇報案”便發生。章太炎和鄒容被抓,吳敬恒逃匿,愛國學社亦遭波及而解散。案發時,蔡元培正船抵青島,接到他哥哥蔡元堅發來的電報,說“清廷已與德使商定,電青島德吏捕蔡某”雲雲。元培隻好返滬,又重新參與上海誌士的活動,這時,適逢俄人進兵奉天,蔡元培便與劉師培等發起“對俄同誌會”,參加會員有百餘人。

光緒三十年(1904),元培在《俄事警聞》上發表了一篇《新年夢》,主張說:“我們意中自然有個中國,但我們現在不切切實實造起一個國家來,怕永遠沒有機會了。”又提出了外交方麵應辦的三件事:一、恢複東三省。二、消滅各國的勢力範圍。三、撤去租界。這篇文章,頗能反映出他這時的思想。

對俄同誌會並以《警鍾日報》為機關報,報紙的編輯工作初由王小徐負責,其後嬗於蔡元培。他主持到這年6月間,因接任愛國女學校校長,編輯工作才由汪德淵接任。《警鍾日報》後因揭載德人經營山東的密謀,觸怒德國領事,報紙被封禁,拘去五人,上海的革命言論機關至此又遭遇挫折。

蔡元培重掌女校校政之後,除了在文字和教育方麵努力鼓吹之外,與國內的秘密革命運動更建立了深厚的關係。1903年在東京成立的“軍國民教育會”本因拒俄而起,但後來改組變成一個秘密從事革命活動的團體,並有“暗殺團”的組織,由楊篤生主其事。

軍國民教育會會員黃興歸國後,創設“華興會”,擬於1904年慈禧太後七十歲生辰之日,發動長沙等地起義。楊篤生回上海,別樹“愛國協會”,由他擔任會長,章士釗副之,蔡元培、陳獨秀、蔡鍔等也同時加入。

東京原有“浙學會”的組織,由陶成章主持。陶成章回滬後,和元培等人又在上海成立一個新的革命團體,叫做“光複會”,以擴大暗殺團組織為目的。跟著光複會的東京分部也正式成立,魯迅等人也參加進來。元培加入光複會後,即邀請徐錫麟入會,並介紹徐與陶相識。

蔡元培參與暗殺組織,專學製造炸彈,賃屋購儀器藥品,由黃興帶來十餘枚彈殼,遂填以炸藥。吳樾暗藏炸彈,計劃行刺五大臣於北京車站,不幸炸藥誤發,竟以身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