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勤奮學習1(3 / 3)

學生又問:“是不是每一個人都能認識自然,得到真理呢?”

他回答說:“是的,這是因為人人都具有認識自己的能力和思想的能力……”

“既然人人都有思想,都能夠認識真理,那為什麼世界上又有許多人愚昧無知甚至陷入迷信之中呢?”

“我們說人人都有認識真理的能力,但有能力並不等於有真理。隻有那些善於思考的人,才能運用認識能力去發現真理;不善於思考的人,不僅自己發現不了真理,就是別人發現了告訴他,他也是不懂的。”

“那些不能認識真理的人,除了不善於思考之外,是否還有其他方麵的原因呢?”

“是的。除了不善於思考之外,往往還有許多毛病。比如,有些人過於自負,本來無知,卻自以為是,把荒謬的東西視為真理;有些人則是因為缺乏信心,要知道,認識真理是不容易的啊!要下苦工夫去鑽研各種問題,要長期不懈地去追求。有的人則是在認識真理時,往往對重要的問題過早下判斷。要注意,對重要的事情,在沒有進行充分的研究之前,是不能過早地下判斷的。”

最後,學生請求老師再從正麵說明一下,人要怎樣才能發現和認識真理。赫拉克利特說:“人為了認識真理,獲得智慧,首先要通過視覺、聽覺、嗅覺、觸覺等感覺器官去認識自然的事物。你們要記住,愛思考的人應當熟悉很多事物。但是,是不是說熟悉了許多事物就等於得到了真理呢?那也不是。博學還不等於智慧,因為自然喜歡躲藏起來,人的感官隻能認識事物的外部的表麵現象,還不能認識到躲藏在事物內部的規律性的東西。因此,要認識自然事物的真理,除了運用感官之外,更重要的還在於頭腦中進行思考,在這個意義上,我們也可以說,智慧隻在於一件事,就是認識那善於駕馭一切的思想。為了成為有智慧的人,你們應當繼續努力鑽研哲學,因為哲學和智慧實際上是同義語。”

心靈悟語

人人都有認識真理的能力,但有能力並不等於有真理。隻有那些善於思考的人,才能運用認識能力去發現真理。

勤奮人生

●佚名在美國,有一個人在一年之中的每一天裏,都幾乎做著同一件事:天剛剛放亮,他就伏在打字機前,開始一天的寫作。這個男人名叫斯蒂芬·金,是國際上著名的恐怖小說大師。

斯蒂芬·金的經曆十分坎坷,他曾經潦倒得連電話費都交不起,電話公司因此掐斷了他的電話線。後來,他成了世界上著名的恐怖小說大師,整天稿約不斷。常常是一部小說還在他的大腦之中儲存著,出版社高額的訂金就支付給了他。如今,他算是世界級的大富翁了。可是,他的每一天,仍然是在勤奮的創作之中度過的。

斯蒂芬·金成功的秘訣很簡單,隻有兩個字:勤奮。一年之中,他隻有3天的時間是例外的,不寫作。也就是說,他隻有3天的休息時間。這3天是:生日、聖誕節、美國獨立日(國慶節)。勤奮給他帶來的好處是永不枯竭的靈感。

斯蒂芬·金和一般的作家有點兒不同。一般的作家在沒有靈感的時候,就去幹別的事情,從不逼自己硬寫。但斯蒂芬·金在沒有什麼可寫的情況下,每天也要堅持寫5000字。這是他在早期寫作時,他的一個老師傳授給他的一條經驗,他也是堅持這麼做的,這使他終生受益。他說,我從沒有過沒有靈感的恐慌。

心靈悟語

做一個勤奮的人,陽光每一天的第一個吻觸,肯定是先落在勤奮者的臉頰上的。

讀書是要看出它的好處

●佚名讀書是要看出它的好處,再批評它的壞處,這才像吃東西一樣,經過消化而攝取了營養。

熊十力是20世紀中國著名的哲學家。20世紀40年代,有一個國民黨的陸軍少將叫徐複觀,聽到友人對熊十力的推崇和介紹,又在上司那裏看到熊十力的著作《新唯識論》,大為佩服,就寫了一封信,表示自己有誌做學問,希望得到指教。熊十力回信,講了一番治學做人的道理。有一次,徐複觀穿著陸軍少將的軍服到重慶北碚金剛碑勉仁書院拜見熊十力,請教應該讀什麼書。熊十力叫他回去讀王船山的《讀通鑒論》。

徐複觀說早年已經讀過了。

熊十力很不高興,說:“你並沒有讀懂,應該再讀。”

過了一些日子,徐複觀再去,告訴說《讀通鑒論》讀完了。

熊十力問:“有點兒什麼心得?”

徐複觀覺得自己讀得很認真很仔細,不免有點兒得意,說:“書裏有很多他不同意的地方,接著就一條一條地說起來。”

還沒等他說完,熊十力就怒聲斥罵起來:“你這種心態,怎麼會讀得進書!像你這樣讀書,就是讀了百部千部,你會得到書的什麼益處?讀書是要看出它的好處,再批評它的壞處,這才像吃東西一樣,經過消化而攝取了營養。比如《讀通鑒論》,這一段該是多麼有意義;又如那一段,理解得多麼深刻。這些你記得嗎?你懂得嗎?你這樣讀書真是太沒出息!”

這一頓罵,罵得陸軍少將目瞪口呆。

原來讀書是先要讀出書的好處!

“這對於我是起死回生的一罵。”徐複觀明白了這個道理,“恐怕對於一切聰明自負,但並沒有走進學問之門的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都是起死回生的一罵。”

經過這次起死回生的一罵,徐複觀改變了讀書的方法,後來成了一個有名的學者,著作等身,為重新檢討和弘揚中國文化做了出色的貢獻,特別在中國台灣、香港等地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心靈悟語

讀書是要看出它的好處,再批評它的壞處,這才像吃東西一樣,經過消化而攝取了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