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學生發明創造指導2(2 / 2)

①知識和經驗的積累,積累多了,盡管可能平時感覺上對直覺思維無意識,在某個外來刺激或緊張思考後會突然湧現。

②養成思考的習慣。要注意廣泛的聯想,這是培養和形成直覺思維的一種重要方法。不但新舊知識之間存在邏輯聯係的地方需要聯想,對超越原有知識的地方也要聯想。

③學會集中和合理的調節。集中注意力思考某一問題,使頭腦下意識地考慮這一問題,有益於直覺產生;在緊張的學習思考之後,悠閑地放鬆一下,也容易產生直覺。

④願意與別人討論。不論是有意識的還是無意識的交流,都有利於獲得啟示,產生創造的靈感。

(2)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

求異思維亦被稱為發散思維,它的核心是不受常規束縛,竭力尋求變異。可以不受現代知識和方法的局限,不受傳統知識和方法的束縛,能多方位,多角度,多層次地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①讓學生學會逆向思維。

三國時期,蜀國丞相諸葛亮所用的“空城計”,所用的就是逆向思維法。利用敵人一向認為他是不會冒險的人,反其道而行之,安然脫險。通過這樣的事例引導學生明白逆向思維就是為達到目的,將通常的思考問題的思路反過來,以背逆常規現象或常規方法為前提,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新途徑、新方法。

②讓學生學會轉換思維。

這是一種人們常用的思維方法,是求異思維最普遍的形式,也就是所謂轉換角度看問題。當以原來的思維角度考慮問題而不能解決時,轉換另一個角度,就有可能把問題順利解決。

③讓學生學會完善思維。

1946年的電子計算機,主要部件都是電子管,十分笨重,運算速度慢,但是人們不是棄之不用,而是想法完善。用晶體管代替電子管製造了第二代電腦。然後又用集成電路代替晶體管生產出來第三代電腦。使用一些年後,人們感到它還需要更新完善,於是人們發明了大規模集成電路,用來生產第四代電腦,也就是我們現在使用的電腦。生活中沒有盡善盡美的事,每一件事都會有這樣或那樣的不足,你發現了,把它完善了,你也就成功了。

提高學生發明創造的技法

加強案例教學。結合實例向學生傳授發明創造技法,如我們在發明《投影儀遮光板》這個項目之前給學生講了劉斌小朋友發明的《提醒器》的故事。自行車忘了上鎖會被小偷偷走,他就把啟動報警器的開關設計在自行車撐腳上。撐腳一放下,便接通蜂鳴器。切斷電路安在環鎖上,上鎖的同時線路被切斷。這樣把撐腳、蜂鳴器、鎖“聯一聯”就成了自行車提醒器。類似的方法如“加一加”、“減一減”等十餘種兒童發明技法,對學生的發明創造都很有實用價值。

合理指導學生進行選題

選題是發明創造的第一步,它決定著發明創造的方向和目標。對學生而言,選題的範圍很狹小,所以選題時應盡量本著“小”的原則,引導學生從自己的身邊選題。要引導學生觀察自己周圍的事物,哪些是感到不稱心、不順手及不方便的事物,你怎樣去改進它,使它更稱心,更順手,更方便,從而選出自己發明創造的選題。選題要力所能及,要看自己的知識水平和能力。選題確定後,指導老師要千方百計地讓學生去獨立完成,切不可包辦代替,這樣做盡管進度會慢一些,但卻可以培養學生獨立的創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