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學生發明創造指導5(2 / 2)

日本的安藤每天都看到許多人在車站旁的飯館前排隊,等著吃熱麵條。有一天,他突然靈機一動:如果能生產一種“隻用開水一衝就可以吃”的麵條,估計居家旅行者都會願意大量購買。於是,他毅然確定了開發“方便麵條”的發明課題。安藤百福馬上投入發明試驗。他買來一個軋麵機,為了實現“方便、簡易”,他想到“油炸”,這樣,可以很快就把麵條炸幹,便於貯存。麵條在油炸後自然會出現很多細孔,這些細孔在熱水浸泡時起到吸水作用,可以使方便麵很快變軟,油炸後的麵條味道還會更好。在這期間,他還發明了添加調味料的方法,使自己的方便麵味道鮮美、可口。經過長達3年的苦心鑽研,安藤百福終於研製成功了“雞肉方便麵”。現在方便麵已經進入我們的生活。

思維風暴式

這是美國奧斯本提出的一種尋求發明創造的方法,要求通過特殊的會議,使參加者相互啟迪,引起創造性設想的連鎖反應。為了能夠讓大家明白這種方法的適用性,請大家跟我一起做

檢核表法

就是利用分析借鑒,看它能否他用、能否借用、能否改變、能否擴大、能否縮小、能否替代、能否調整、能否顛倒、能否組合。

8.創造發明中師生合作的智慧

學生是創造發明的主體,教師是創造發明活動的指導者。作為輔導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到學生是創造發明的主體,在開展活動中教師不能包辦、代替。老師不是課題的批發商,學生的創造性和洞察力是課題的真正源泉。課題的發現本身有助於發展學生的創新精神,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這就要求我們處理好與學生在創造發明中的位置關係:

教師是探索活動的組織者、服務者

當你和學生一起麵對課題時,你不再是知識的輻射源。你是學生創造發明的組織者,服務者,要善於給學生搭建一個創新活動的平台。著重幫助解決研究所需要的資源問題。課題研究活動必須為發展學生的“天才行為”,促進拔尖人才的脫穎而出做出貢獻。教師應當為更多青少年新秀脫穎而出、健康成長創造更多機會和條件。讓他們在學習、交流、展示、競爭、拚搏中成長成熟,早日成為建設祖國的棟梁之才!如果一味地追求比賽的高成績,以教師的智慧替代學生,那麼可能會得到一時的榮譽,然而卻抹殺了學生的創新思維,最終也將失去我們教育的真正目的。

教師是科學方法的示範者、導航者

在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基礎上,重視對學生研究方法的指導,這是研究型課程的主心骨,其目標是教會學生怎樣去研究。學生應在教師的指導下,嚐試問題的解決;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教師要善於創設腳手架,替他們搭建解決問題、合作交流的平台,引領學生創造奇跡。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要提醒學生少走彎路,少做一些無用功。研究出現一些意外時:善於引導同學把握轉機教師的輔導要做到“到位而不越位”。盡量讓學生感覺到是自己在發現,同時要做個日常的嗬護者、輔導者。教師應與學生合作展示問題解決的全過程。

學生作品的欣賞者

對於學生的作品,無論好與壞,都要給予足夠的重視,給學生給予高度的評價,並且對學生作品進行麵對麵的講評,指出作品的優劣,啟發改進思路。大家一定知道愛迪生小時候做凳子的故事。就是哪個做得很糟糕的凳子,也是他的最佳創作。當我們麵對這樣的作品時,嗬護一個具有創造精神的心是最重要的,隻有這樣才能更激發起學生的創作欲望,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也更能有效的開展創造發明活動。

情感的激勵者

鼓勵比參與更重要,要真正成為學生“靈魂”的工程師,善於運用評價技巧,激勵學生主動發展。隻有對心靈力量有信心的人,才能達到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