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天馬行空(2 / 2)

到了哈巴羅夫,兩人先去了原來的發電廠,看了李春親手改造的第一台地熱發電機,看了原來堆放煤渣的空場,現在的花園,當然,他們必須去的地方,是廠區醫院,那個柳芭當初供職的小診所,還有關押李春的那間小病房。這些舊址都原封不動,保持著當初的模樣。李春不禁感歎,這裏,同樣出了一個大人物:一個小護士搖身一變,成了跨大區的總經理,可是這裏的人們相當淡定,柳芭的一切都沒有被人為地造勢,被整成故居什麼的。同樣是東區,隻是緯度有所差別,文化就如此不同。

但柳芭的歸來,還是在廠區刮起了一陣旋風。往日的姐妹們紛紛來敘舊,也有人不失時機地向她提出了某種要求。柳芭當著李春的麵,不好大包大攬,卻也暗許她們,這些都好辦。

現在的廠長叫巴紮洛夫,李春叫著挺別扭:難道你們俄羅斯男人非得叫個什麼夫嗎?柳芭笑而不答。

巴紮洛夫很年輕,不過三十歲的樣子,即便如此,在李春和柳芭麵前也顯得成熟甚至老氣。他是在原廠長哈巴羅夫被降為生活必需品領取者之後,由工人推選當上廠長的。此前是廠裏的一名普通工程師。據巴紮洛夫介紹,自從改造為地熱發電以來,廠裏最顯著的變化,仍然是富餘勞動力增多。問題是明擺的,原來的燃煤發電,燃燒這一塊占據了工廠一多半分量,大部分工人在圍著煤堆轉,他們運輸煤炭,清運煤渣,保養燃煤鍋爐,等等等等,好不容易從煤炭中榨取了那點寶貴的熱量,把汽輪機整轉了。現在,這部分職工都閑了,休息了,或幹脆點說,失業了。

又是失業。失業。看來,隻要是科技進步,就必然要淘汰一部分原來從事人工操作的人。這似乎成了一個怪圈,卻也勢在必行。科技發展,不就是為了解放人力嗎。但把人解放出來,卻仍然要給他們找個事情做,不然,起碼在當下就是件令人不能容忍的事。李春和柳芭在安置能源改造後失業人員這個難題上麵,都沒有少動腦筋,他們甚至拿出公司看家的老本,撥給後勤部,作為保障基金,可直到眼下,他們誰也沒想出,這筆錢到底應該怎樣花。撒胡椒麵肯定不行,上項目吧,一時也真想不出轍來。柳芭就問巴紮洛夫:依你看,廠裏這些失業工人,讓他們做點什麼事情好呢?

巴紮洛夫回答得十分幹脆:當然是讓他們繼續發電了,幹什麼也不如幹本行。

這是毫無疑問的。如今的電力來源,已大致完成了光伏和風力發電為主導的構架,火力發電卻也不可或缺,但總的來講,沒有太大的缺口,不需要新建發電廠,除非有了新的生存空間,新的建設項目,才會有新的電力需求。話題扯到這裏,就進入了老生常談程序,誰都懂得,誰都沒有辦法,說起來應該,辦起來沒法子。和巴紮洛夫的談話就這樣無果而終,雖說沒有什麼意料之外,但李春和柳芭二人的情緒都有些低落,帶著這種不太昂揚的情緒,他們來到柳芭的家裏,柳芭是回家,李春是做客。

柳芭的家早已不在原來的廠區宿舍裏了。柳芭是身家過億之人,家裏當然也鳥槍換炮,在柳芭當上春風公司總經理後,就在西伯利亞的白樺林深處,建造了一所相當寬敞舒適的別墅,柳芭的父母家人,在嚴寒之中獲得了一方溫暖的小天地,不愁吃喝,不用顧忌任何生計上的務事,逍遙得好象神仙一般。他們都沒想到,柳芭能當起這麼一個超級公司的總經理,如果不是事實就擺在麵前,他們也根本不會相信,他們家的那個隻上過十來年學,平時就會打針吊瓶的女孩,倏忽之間就成了一個了不起的企業家,管理著上萬人。這事說起來,就令柳芭的家人們唏噓不已,人前背後都當做一個榮譽。確實,這就是所謂光宗耀祖之事。當然他們還知道,柳芭能有今天,完全因為那個叫李春的華夏人看上她了。這麼長時間,李春和柳芭的關係也始終是家人心中的一個謎,其實到不如說是個結。此間外邊的種種議論,他們也沒少往耳朵裏灌。但是這叫什麼呀,比起柳芭當今的成就來,比起她給這個家庭帶來的實際好處來,不值一談嘛,根本不值一談。

他們以俄羅斯人的豪爽,把這一切置之不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