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武術運動的競賽與裁判2(1 / 3)

第一章武術運動的競賽與裁判2

2.武術的基本技法

拳術

少林拳術秘訣

1呼吸。肺為氣之府,氣乃力之君,故言力萬不能離氣,此古今一定之理,大凡肺強之人,其力必強,肺弱之人,其力必弱,何則,其呼吸之力微也,北派之柔術,數十年前,有專習練呼吸,以增益其氣力者,其成功頗覺可驚,南派則練運使之法多,練呼吸之法少,蓋以呼吸之功,雖能擴張血氣,有時不慎,反至傷身,後因慧猛禪師移錫南來,始傳呼吸之妙訣,於是南派亦有練習此術者,但未盛行耳,錄慧猛禪師口傳秘訣如左。呼吸有四忌:

(1)忌初進時太猛。初時以呼吸四十九度為定,後乃從緩增加,然亦不可一次呼吸至百度之外也。

(2)忌塵煙汙雜之地。宜於清晨或曠寂幽靜之所行之,晚間練習,宜在庭戶外,不可緊閉一室中。

(3)忌呼吸時以口出氣。初呼吸時不妨以口吐出肺胃之惡氣,以三度為止,稍久,則呼吸須使之氣從鼻孔出入,方免濁氣侵人肺部之害,又呼吸時宜用力一氣到底,然後肺袋之漲縮,得以盡吐舊納新之用,以生氣力。

(4)忌呼吸時胡思亂想。大凡人身之氣血,行於虛而滯於實,如思想散弛,則必氣凝結障害,久之必成氣痞之病,學者慎之。

以上四忌,須謹避之,自無後患,迨至成功時,則周身之筋胍靈活,骨肉堅實,血氣行動,可以隨呼吸以為貫注,如欲運氣於指尖臂膊,及胸肋腰腎之間,之意所動,氣即隨之,倘與人搏,則手足到處,傷及膚理而製人,氣之功用神矣哉。

洪惠禪師曰:呼吸之功,可令氣貫全身。故有鼓氣於胸肋腹首,令人用堅木鐵棍,猛擊而不覺其痛苦者,氣之鼓注包羅故也。但有一處,為氣之所不能到者,即麵部之兩頰是也。擊他部雖不痛,惟此部卻相反耳。

呼吸之術,北派最盛,而西江河南兩派,則以長呼短吸為不傳之秘法,河南派則名為丹田提氣術,西江派則名為提桶子勁(勁即氣力之俗稱也)。究之名稱雖異,而實則無甚差別,其法直身兩足平立,先呼出濁氣三口,然後曲腰以兩手直下,而握固提上,其意以為若攜千斤者,使氣貫注丹田臂指間,迨腰直時,急將左右手次第向前衝出,而氣即隨手而出,不可遲緩,惟手衝出時須發聲喊放,方免意外之病,自此以後,則手或向上衝,或左右分提,仍須腰曲與前同,總以氣血能貫注流通為要,又向上衝時,覺得氣滿腋肋之間,左右分提時,仍伸指出而握拳歸,儼如千萬斤在手,則丹田之氣,不期貫而自貫矣,但提氣時須漸漸而進,有恒不斷,學者須靜心以求之,勿視為小道野術可也。

2剛柔。技擊雖小道,精而言之,亦如佛釋有上中下三乘之別。三乘為何,即剛柔變化二者而已。其宗派法門,千差萬別,雖各有其專家獨造之功,而剛柔變化之深淺,即上中下所由判焉。

上乘者,運柔而成剛,及其至也,不剛不柔,亦剛亦柔,猝然臨敵,隨機而動,變化無窮,指似甚柔,遇之則剛若镔鐵,身似呆板,變之則捷若狡兔,敵人遇此,其受傷也亦不知其何以傷,其傾跌也亦不知其何以傾跌,神龍夭矯,莫測端倪,然此種上乘工夫,非朝夕所能奏效,此上乘中技術也。

術以柔為貴,至於專使氣力,蠻野粗劣,出手不知師法,舉步全無楷則,既昧於呼吸運使之精,複不解剛柔虛實之妙,乃以兩臂血氣之力,習於一拳半腿之方,遂自命個中專家,此下乘之拳技,不得混以柔術稱之,學者所宜明辨也。

3手法。手法雖有各家之別,其淵源要不出嶽氏之雙推,(武穆少年時善技擊倡雙推手法,後世多宗之)北派尚長手,南派尚短手,長手貴力足,短手能自顧,平時練習,非長手不能達氣,與人相搏,非短手不能自保,故長短互用,剛柔相濟,為此道之正宗,南北派各大家之通行手法如左。

(1)牽緣手。此即雙推手之變化法,左右手作回環之勢,其兩手指端,至練熟時,必作連環式如相貫之圓圈,能練圓時,則指臂靈活,一切手法,不難迎刃而解,為初學步時所當經心練習者也。

此手之用法,敵人以手或木棍擊來,則以左右隨勢緣格,敵手與物遂落空而不能中我,失於是逼進一步,隨機以取敵之要害。

此手又名猿手,蓋以猿之遇擊,手必若是,故靈捷異常。

(2)纏手。此手與前手稍有不同,前者陰陽互用,此則純用陰手(即掌下覆之式),前手作正麵勢,此手作側勢(或右側,或左側),譬如手朝前纏,右手則從腋下(乃左手腋下),盡力格出,如是循環練習,自有進步。

此手又名蛇纏手,蓋取與蛇之纏繞樹枝相同,以故純用覆掌陰手出之,或謂此名牽緣陰手。

此手之用法有與牽緣相異者,牽緣乃取正麵之格攔勢,此則取側麵,乘勢以揮擊敵人之腋窩,且並作回護勾格,以備下部遇敵之用。

演練時手向內纏,非向外纏,觀勾格二字自明。

(3)長短分龍手。北派最喜練此,名師巨子,其演練手法,即開始於是。法用手左右分排,如左長則右短,右長則左短,故又名排闥手,或曰開門手,以前肘及掌緣向外翻滾,兩掌心必須相應,且練時足作子午樁(樁步詳後),下半馬(即身稍蹬下之意),力自肩窩腋裏運出。

此手亦為分格之用,到熟練時即格即打即打即格,無須重行換手,換手即遲慢也。

(4)剪手。此手陰辟陰闔,相叉如剪,故曰剪手,以掌緣及兩肘發力,但有一最宜注意者,兩手叉剪時,身宜稍側,而胸向內吞,必如是,然後與敵遇,方不至被逼,且不失其寬綽進退之勢。

此法可以格壓敵人之手,並可推倒敵人,惟取勢,身宜稍側,左手在前,用右手盡力砍入,以右手叉壓在左手之肘灣為止,右手指端,祗可叉過左手肘灣外一寸餘,否則恐被敵人封逼,此大忌也(右剪時同)。剪叉時,無論左右側,前後手宜平,倘前手過於灣曲高起,其弊害不可勝言。

此手變化,叉合時兩掌向上,名為陽手,開則變為陰手,其式如骨牌中之長三形,可以乘勢而點擊敵人之咽喉及目部要害處。

4掌法。掌法為北派擅長之術,少林則以駢中食兩指為宗法。至般慧禪師起,亦曾創習掌力,惟與北派有異者,北派多四指緊排,拇指曲貼掌緣,此則曲四指如鷹爪,北派謂之柳葉掌,南派謂之虎爪掌,要之形式名稱雖不同,而用力則一也。其一為何?即指向外翻,注力掌心是矣。掌法之練習,以嶽武穆之雙推手為宗,總須由肩窩吐力,貫至掌心,此最注意者也。掌之製敵,以按人胸肋心穴為度,他處不能施之,且有雙掌齊出及單掌獨進之別,學者神而明之隨時變化可也。般慧禪師習此二十餘年,遂能別立宗法。其用掌之歌訣曰:氣自丹田吐,全力注掌心。按實始用力,吐氣須發聲。推宜向上起(掌須向上用始易使敵仆),緊逼短馬蹬(緊逼而後出掌,短馬而後可自顧)。三字注按吐,都用小天星(小天星即掌尺脈上之銳骨)。

武當派拳術秘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