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撥亂反正,強基固本,不但恢複了高考,而且以強力推進九年製義務教育。雖然在很長一段時間、在很大的範圍尤其廣大的農村,將國家的義務全部或部分地推到了學生父母頭上,但就教育本身而言,效果是良好的——至少使中國的適齡兒童受到了基本的教育。
隨著時間的推移,隨著中國的經濟總量從不知世界第幾逐步攀升到了第二位,國內生產總值接近了五十萬億,中共十八大提出,要穩步推進九年製義務教育,基本普及高中教育。而且要提高對困難學生的補助,要讓農民工子女享受同等的教育權利。這一目標,無疑令人振奮。
不太振奮的心情是有的。因為從世界教育的角度看,這一目標還不那麼讓中國人榮耀。歐美和日本是何時進行九年製義務教育又是何時普及了高中教育的,我不十分清楚。我知道蘇聯時期,上個世紀的七八十年代吧,他們就實行了強製性的十一年高中教育,說得文明點,應該是十一年製義務教育。我去吉爾吉斯時友人告訴我,雖然他們的女孩子結婚早,但再早也要完成高中學業,否則就觸犯了國家法律。
與世界發達的、不那麼發達的國家比,中國的教育投入太少。前幾天看到一個手機段子:“領導說,中國用世界7%的耕地養活了世界22%的人口,自認為很牛,其實這不是最牛的,最牛的是用世界1%—2%的教育和醫療投入,解決了世界22%人口的教育和醫療問題。最最牛的是,以全球22%的人口,養活了全球50%的公務員。”話說得不太友善,有一點損,不太講政治,導向也有些問題,但說的卻是實情。
中國人與改革開放前比,有錢了;中國人與很多貧窮國家的人比,富有了。有了錢該做的事情很多,但向教育傾斜,在投入比例上向發達國家靠近,應該是有條件的,而且十分必要。要實現可持續發展,要建設全麵小康社會,要傲立於世界民族之林,離開了教育,離開了國民素質的提高是不可能實現的。我們的教育經費,能不能從公務開支上摳一些?能不能從公費的豪華轎車豪華酒宴上摳一些?能不能從形象工程、麵子工程、政績工程上摳一些?能不能從慷慨地援助他國的費用中摳一些?讓教育富起來,消除教育捉襟見肘的窘況,學生才不會因為貧窮而輟學,老師也不會因為多撈外快生出各種點子壓榨學生,不會將應在課堂上教授的內容留在補習班上去講。老師更不會為了幾個小錢,使勁給學生賣校服賣輔導材料賣磁帶賣耳機。有了充足的經費,被敗壞的師德就有望修複,學校庶幾可成一片淨土,一片希望的“田野”。
十八大給了教育事業以更大的希望,我們得寸進尺,希望好上加好。
2012.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