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的程度不同對保持進程也有影響。一種學習材料如果學得沒有達到一次完全能背誦的標準,比達到恰能背誦之後還能繼續學下去更容易遺忘。一般來說,熟練的動作,保持得最好;記熟了的形象材料,也比較能長久記住;有意義的語文材料,特別是詩歌,比無意義材料,保持得更好些。
及時複習
斯皮澤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選用一段文章作為記憶材料,A組被試學習後不久就進行一次複習,B組被試則不進行複習,結果發現A組在一天後和一周後的保持成績均高於B組。研究結果發現,學習後的前幾天遺忘發生很快,而以後則逐漸變慢。
因此,合理的複習方法是在學習後當天最好複習一次,以後複習間隔逐漸變大。剛開始記憶時,可以用較長的時間,兩次記憶之間間隔短一些。經過幾次記憶之後,每次記憶所用時間可以短些,時間間隔可以長些。這樣就可以在遺忘之前得到鞏固,使保持效果始終處於較高水平,切不可等到幾乎全部忘記後再重新學習。
自我參與程度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學習感興趣並自覺自願地學習,記憶效率就高;反之,不願學或不感興趣,記憶效率就低。美國心理學家拉紮若斯在高中語文課上做過一個興趣與智能的對比研究:他將學生分為智能組和興趣組,智能組的學生平均智商為120,但對閱讀和寫作不感興趣;興趣組的學生平均智商為107,但喜歡閱讀和寫作。
一個學期結束時對兩組學生進行同題測驗,結果興趣組總成績高於智能組。因為,興趣組的學生平均每人閱讀了20。7本書,寫了148篇文章;而智能組的學生平均每人隻閱讀了5。5本書,寫了32篇文章。可見,興趣的重要性。
布魯納談及學習動機與情感的關係,認為最好的學習動機莫過於對所學材料本身具有內在興趣。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必須有誌於學,樂於學,才能取得優良的學業成績。因此,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喚起學生的認知好奇心。
不同的學科、不同的知識,甚至是不同記憶者,都有其最佳的記憶方法。教師應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學習者也要對自身的學習情況加以總結和歸納,從中找到最科學的記憶方法。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運用記憶輔助我們的學習,提高學習效率。
3.思維導圖對記憶的作用
從人們接受學校的教育以來,在閱讀或學習過程中,為記住學習內容,養成了按順序做常規筆記的習慣。然而我們很少意識到,此種傳統的筆記方法存在著非常致命的弱點。托尼·巴讚在經過長期的研究和實踐後,明確而深刻地對傳統筆記的弊端做出了簡明而精辟的闡述。
傳統筆記的弊端
(1)埋沒關鍵詞
重要的內容要由關鍵詞來表達,然而常規標準筆記中,這些關鍵詞卻埋沒在一大堆相對不重要的詞彙之中,阻礙了大腦對各關鍵概念之間作出合適的聯想。
(2)不易記憶
單調的筆記看起來很枯燥,要點也很相似,會使大腦處於一種關催眠狀態,讓大腦拒絕和抵觸吸收信息。
(3)浪費時間
要求記些不必要的內容,讀些不需要的材料,複習不需要的材料,再次尋找關鍵詞。
(4)不能有效刺激大腦
標準筆記的線性表達阻礙大腦作出聯想,因此對創造性和記憶造成消解效果,抑製思維過程。
思維導圖對記憶和學習的作用
(1)隻記憶相關的詞,可以節省時間50%到95%。
(2)隻讀相關的詞,可以節省時間90%多。
(3)複習思維導圖筆記,可以節省時間90%多。
(4)不必在不需要的詞彙中尋找關鍵詞,可省時間90%。
(5)集中精力於真正的問題
(6)重要的關鍵詞更為顯眼
(7)關鍵詞並列在時空之中,可靈活組合,改善創造力和記憶力。
(8)易於在關鍵詞之間產生清晰合適的聯想
(9)不斷有新發現和新關係的邊緣
(10)大腦不斷地利用其皮層技巧,起來越清醒,越來越願意接受新事物。
作為助記術的思維導圖,為您提供了一個“十拿九穩”的記憶方法,使您的記憶能力成倍增長;同樣創造性思維導圖也把您簡單的創造性思維模式向四周無限地發散。書山有路勤奮是路,學海無涯方法是舟,思維導圖將是您一生受益的優秀學習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