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與科研部門充分發揮各自在人才、科研與技術開發上的優勢,在產學研結合、高新技術成果轉化、新技術產業創辦、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等方麵進行合作。學校還可以與企業、院所簽訂協議,建立學生實踐、實習基地,為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提供平台,促使學生的專業素質在科研實踐中得到加強和提升。校企合作、校所合作培養出來的學生既有紮實的文化和專業理論基礎,又有與崗位能力要求相適應的專業素質。這樣就很好地實現了學校與企業、學校與科研院所的“無縫對接”。

同時,高校可以為科研機構、設計院等提供充裕的科研經費,企業又可以將高校的最新技術成果轉化為生產力。

麵向世界開放辦學。高校必須關注世界教育發展的大趨勢,大膽借鑒並吸取國際上先進辦學經驗與管理經驗,麵向世界開放辦學。如與世界高水平大學開展學者互訪、互派留學生、學分互認、學術講座、經驗交流等形式,提高辦學質量和辦學水平。

2.成功素質教育的理念與模式

成功素質教育是一種全新的大學教育理念與教育模式。它是以讓學生具備成功者所共有的特質即成功素質為培養目標,實行專業素質教育與非專業素質教育有機結合,使學生在學校即具備成功素質,一跨出校門就能適應社會,並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獲得成功的一種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成功素質教育是我國方興未艾的素質教育的新突破,是人才培養模式的新創造。

成功素質教育提出的依據

現行學校素質教育主要是人文素質教育,學習的主要內容是文史哲和藝術,這種人文素質教育僅僅是非專業素質教育的部分內容,更何況這種教育僅僅采用講課和講座的方式,缺乏必要的實踐和訓練,實際上隻是課堂人文知識教育而已。

成功素質教育是素質教育的新思考

近些年來,“素質教育”已成為我國教育文本中使用頻率最高的概念之一,各級各類學校都在研究並實踐素質教育。

雖然素質教育得到重視與推廣,但我國素質教育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十分明顯:沒有形成係統的理論體係;沒有形成相應的實踐體係;現行的素質教育主要側重於中小學;現行學校素質教育遠未形成一種教育理念與模式。

現行學校素質教育,由於缺乏對當代學生素質特點的深入研究,因而缺乏針對性。主要表現為兩個方麵:側重於專業素質教育,而忽視非專業素質教育。由於應試教育固有的弊端及獨生子女的家庭環境,加上市場經濟的某些負麵影響,相當一部分學生的素質缺陷是顯而易見的,比如在思想素質方麵,突出表現為缺乏遠大理想、奉獻精神、敬業精神、社會公德、法律意識;在心理素質方麵,主要表現為缺乏抗挫折能力、社會適應能力,心理素質脆弱。即使在專業素質教育方麵,也側重於理論而忽視實踐。比如在學生能力素質方麵,主要表現為社會實踐能力、動手操作能力、表達能力和創造能力不強。

成功素質教育吸取了素質教育理論的精華,並結合我國教育的實際,形成了全新的教育觀點、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從而形成了全新的學校素質教育理論體係。成功素質教育克服了現行學校素質教育的不足,使空泛的素質教育變成係統的、針對性強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素質教育,構建起全新的以塑造學生成功素質為目標的辦學模式、教學模式、訓練模式、培養模式、測評模式,從而形成了全新的學校素質教育實踐體係。

成功素質教育是時代對教育的新要求

人類社會進入21世紀,經濟全球化、科技加速發展、競爭更加激烈,對大學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1)要求必須培養出具有成功素質的人才

科技加速發展,國際競爭異常激烈的現實,要求學校教育必須培養出具有成功素質的人才。眾所周知,綜合國力的競爭集中表現為人才的競爭,而人才的競爭,實質上是具有成功素質的人才的競爭。隻有具有成功素質的人才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取勝。能否培養出具有成功素質的人才,取決於大學教育是否順應時代的要求,是否具有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模式。成功素質教育作為一種全新的大學教育觀,它以塑造學生的成功素質為培養目標,其完整的理論體係和實踐體係最直接、最大限度地適應了加速發展和激烈競爭的社會要求。

(2)要求必須更加重視非專業素質

科技加速發展、國際競爭異常激烈的現實,要求學校教育在人才素質結構上必須更加重視非專業素質。當今社會,知識更新速度不斷加快,高新技術層出不窮,社會聯係越來越緊密,一個人僅僅具備良好的專業素質是遠遠不夠的。世界觀、價值觀、敬業精神、創新精神、思維方法、實踐能力、人格品質、思想道德、心理素質等非專業素質的培養日顯重要。因此,學校教育不僅要培養學生的專業素質,同時也要培養學生的非專業素質。而學生非專業素質的培養恰恰是現行學校教育忽視的一個方麵。成功素質教育則站在時代的前沿,將非專業素質教育和專業素質教育有機統一起來,塑造學生完整的素質結構,從而引導學生更好地適應不斷變化的社會,逐步走向成功。

(3)要求必須培養出以創新素質為核心的成功素質人才

科技加速發展,國際競爭異常激烈的現實,要求大學教育必須培養出以創新素質為核心的成功素質人才。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隻有勇於創新、善於創新,才能在社會競爭日益激烈的時代背景下脫穎而出,走向成功,實現個人價值,為社會做貢獻。而我國現行教育的某些固定模式極大地抑製了學生個性的發展和創造力的發揮。成功素質教育以其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對傳統的教育理念和模式進行了揚棄,它要求順應時代的發展,培養學生以創新素質為核心的成功素質,從而使其個人價值得以實現,社會價值得以彰顯。

成功素質教育的理論體係

成功素質教育以現代哲學、教育學、心理學、統計學、成功學、人才學、社會學、行為科學、倫理學、管理學、素質教育理論、係統論等學科群為理論基礎,形成了自己的理論體係。

(1)素質和素質教育理論

素質就是影響或決定人的言行的內在因素。言行是素質的外在表現。素質是先天性和後天習得性的統一;穩定性和發展性的統一;個體性和群體性的統一。人的素質以先天遺傳素質為基礎,但人的素質的提高,後天起著決定的作用。除先天素質外,素質不能“直接傳遞”,隻能通過潛移默化或訓練內化而成。“內化”是素質“養成”的基本途徑,是素質發展的基本規律。

(2)成功和成功素質理論

追求成功是一個人和社會發展與進步的動力。成功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成功是指實現既定目標;狹義的成功是指作出了突出成就和貢獻,為社會所認可,實現個體價值和社會價值的統一。狹義的成功是我們研究的對象。

成功有規律可循:凡成功必須具備三要素:一定的社會環境、一定的發展機遇、主體的成功素質。我們稱之為成功的要素定律。在同一的社會環境和發展機遇下,成功與否的決定因素是成功素質的高低。我們稱之為成功素質決定律。

成功的大小即成功值是可以衡量的。主體對社會作出貢獻的大小,可以通過占有和支配社會資源的多少來衡量。在取得一定成功後,成功素質越高,成功值越大;反之,成功值越小,甚至趨近於零。我們稱之為成功值定律。

成功素質,是指成功者共同具有的素質。成功素質包括一般成功素質和特殊成功素質。通過對古今中外成功人士的研究,一般成功素質包括為五大體係,即:觀念體係,包括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和敬業精神、拚搏精神、創新精神等;品格體係,主要包括人格、誠信、毅力、性格、風度、氣質、修養等;方法體係,主要包括思維方法和操作方法等;能力體係,主要包括領導、組織、管理、觀察、分析、表達、協調、溝通、應變、公關能力等;知識體係,主要包括專業知識和非專業知識。在成功素質的五大體係中,觀念體係是核心體係。特殊成功素質指作為專家所具有的特殊素質,如思想家素質、科學家素質、政治家素質、藝術家素質、企業家素質等。

(3)成功素質教育觀

教學的目的不僅要塑造學生的專業素質,也是要培養學生的非專業素質。這是成功素質教育的教學觀。

成功素質教育鼓勵學生張揚個性,認為通過嚴格正規錄取進入學校的學生沒有差生,隻有學生個性的差異。進入重點學校的學生不一定能成功,進入一般院校的學生不一定不成功,學生成功與否關鍵在於學校的教育理念和培養模式。通過成功素質教育,每個學生都有可能取得成功。這是成功素質教育的學生觀。

成功素質教育認為,教師是提高學校辦學質量、實現學校跨越式發展的關鍵。合格的教師必須是能夠塑造學生成功素質的導師,教師是“導演”,而不是“演員”。教師不僅僅是指那些講課的教師,全校所有的教職員工都是教師,都是學生成功素質的塑造者。校長是第一素質導師。這是成功素質教育的教師觀。

成功素質教育要求學生把學習作為一種人力資本的投資、一種自我修養、一種提升人生境界的內在需要,讓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學生要帶著疑問學習,進行批判式、探索式、研究式學習,自覺提高自身成功素質。這是成功素質教育的學習觀。

成功素質教育主張學術民主,主張教學相長。在課堂上教師和學生是平等的探索者、研究者。師生關係首先是平等關係,教師應鼓勵學生敢於提出不同意見,進行批判性學習和創造性思維。這是成功素質教育的師生觀。

(4)成功素質教育的辦學理念

超前發展理念:成功素質教育認為,發展必須超前,學校教育更應麵向世界、麵向未來,隻有超前發展才能實現真正的發展。實現超前發展的前提條件就是大膽改革、標新立異、打破常規。

創新教育理念:創新精神是一所學校的靈魂。要取得成功必須創新,創新才能獲得成功,創新是成功素質的核心素質,成功素質教育的核心要求是培養全體師生的創新素質。要培養具有創新素質的高級專業人才,學校教育必須不斷地進行教育理念創新、辦學模式創新、教學方法創新。

實用教學理念:成功素質教育認為,教學最重要的原則是“管用、夠用、會用”,即“三用”原則。“管用”即教學內容要管用,不管用的不教;“夠用”即保證教學內容達到培養目標;“會用”就是保證教學內容為學生真正掌握。教學的主要目標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應是傳授方法、訓練思維、開啟智慧。

係統教育理念:成功素質教育把學生的培養看作是一個係統工程,主張在辦學過程中要注重突出“一個特色”,抓好“兩個課堂”、立足“三個陣地”、依靠“四支基本隊伍”。一個特色,即成功素質教育的辦學特色;兩個課堂,即專業素質課堂和非專業素質課堂;三個陣地,即學校、家庭、社會。在三個陣地中,以學校為係統教育的主陣地,同時充分利用家長委員會協助教育,幫助學生成長,還需利用社會各種有效的教育資源引導和塑造學生的成功素質;四支基本隊伍,即教師隊伍、素質導師隊伍、科研實驗人員隊伍、管理人員隊伍。成功素質教育強調充分發揮四支隊伍的重要作用。

成功素質教育不僅不否認知識的重要作用,而且認為知識是形成和提高非專業素質的基礎。它同時認為,實踐出真知。素質不能直接傳遞,隻有通過訓練才能“內化”而成。因此,成功素質教育強調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強調教學過程中的實驗、實習和實訓,認為隻有通過大量的實踐活動才能培養學生的成功素質,要求加強實踐環節,加強動手動口能力和各種素質的培養,主張文科的學生要從圖書館和社會裏“泡”出來,工科的學生要從實驗室和工廠裏“磨”出來。

成功素質教育認為學校的主體是學生,“三個一切”,即一切為了學生,一切為了教育質量的提高,一切為了學校的發展,其落腳點是一切為了學生,一切為了塑造學生的成功素質。“三個一切”是學生至上的最好詮釋。學校一切工作的好壞特別是學校教學質量的高低最終要靠學生是否成功來衡量。

師資是提高學校辦學質量的保證,是學校實現超前發展的關鍵。學校沒有一支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師資隊伍,就不能保證人才培養質量,學生至上也是一句空話。

因材施教理念:成功素質教育認為學生人人都可能成功,但同時又承認人的素質基礎和素質特長的差異,主張因材施教。學校應根據學生的基礎和特長確定素質培養的目標和方法。

從嚴治校理念:塑造成功素質必須從嚴治校。一個好的校風、教風、學風都是“嚴”出來的。從嚴治校要求製度高於一切、大於一切,要求依法治校,從嚴治教,從嚴治學,從嚴治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