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決策:各項發展目標要凸顯科學性。
具體說,學校發展戰略是由發展目標、實施步驟、行為準則組成的。其核心是發展目標。圍繞著“創建合作型學校”的總體發展戰略,應該從哪幾方麵來製定“發展目標”呢?這一任務交由學校領導團隊來討論、研究和製定決策。他們合作的成果是:確立了“四個發展目標”,即領導團隊發展、教師團隊發展、學生團隊發展、藝術化建設團隊發展目標。在“四個發展目標”當中,大家一致認為,領導團隊發展目標最為重要,是整個目標體係的根基。沒有領導團隊的進步與發展,整個學校發展的航船就會擱淺,就會貽誤。我們確立的領導團隊發展目標是:“潛心讀書,豐厚教育素養,做一個明白教育規律的學習者——有領導能力;躬身實踐,提升教育理念,做一個懂得務實教育的耕耘者——有領導精神;勤於筆耕,發掘教育內涵,做一個擁有教育思想的思考者——有領導素養;樸素寬容,向團隊貢獻智慧,做一個懂得合作的支持者——有領導風範。”圍繞這個領導團隊的發展目標,每一位成員製定了詳細的三年個人進修計劃。這個進修計劃裏包含四個部分:《讀書學習計劃》《校本研究計劃》《撰寫教學管理隨筆計劃》《職業修養行為準則》,每一個計劃的具體內容都緊緊圍繞團隊發展目標展開。我們還注意了從細微處做起,從自己可以做到的目標做起,不貪大,不棄小,使自己在平凡的工作中時刻保持一顆清醒的頭腦,準確地把握自己的前進方向,不斷學習,不斷積累,不斷追求自我超越,讓自己的職業人生道路在踏實穩健中漸進寬廣。其他三個發展目標雖然立意角度不同,但都是圍繞著戰略目標而確立的,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遵循人發展過程的科學性。我們竭力杜絕那種孤立的漫無目的隨意拚湊,竭力讓我們的創造性勞動更有現實指導意義。
(3)論證:年度發展目標凸顯合理性。
學校未來三年的“四個發展目標”已經確立,但也屬於宏觀規劃的範疇,它還需要通過具體的“年度目標”加以分解和落實。“年度目標”的製定,不僅同時要考慮把教育局的年度工作要點、基本精神滲透其中,而且還要體現校本思想,不能遊離於學校總體發展目標之外。學校年度目標的出台,大致經曆五個步驟:第一步,由校長主持,圍繞三年發展目標,然後再結合教育局年度工作,提煉出本年度學校工作重點。第二步,由領導團隊成員在認真學習教育局年度工作要點基礎上,對照學校三年發展目標,討論、補充和修正校長所提出的年度工作重點,並形成初稿。第三步,由教導、德育、總務三大部門的負責人,針對以上初稿進行分層落實,具體製定各部門年度工作計劃。部門工作計劃要求有工作重點、有活動設計、有時間安排,切切實實具有可操作性。第四步,召開部門工作計劃交流會。采取基於現場的決策,利用領導團隊成員之間麵對麵地互動來糾正有可能出現的偏差,讓集體的智慧來保證學校發展目標始終走在“正確的道路”上,這一過程充分體現了計劃的合理性。第五步,舉行不同學科教師代表參加的學校各部門年度工作計劃審議會,在最廣泛聽取群眾意見和建議的基礎上,進行最後一次修訂,貫徹於全校教師。
從學校戰略規劃的提出,到“四項發展目標”的確立,到年度工作重點的論證,再到各個部門計劃的製定,我們自始至終地貫穿了“學習、思辨、參與”這一主線。可以這樣說,從宏觀到微觀層層轉化的過程,是實現“計劃”為“戰略”思想服務的過程;是凝聚團隊智慧,發揮團隊力量,提高團隊智能的過程;更是在學校發展的創智路上,將大家的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為共同的美好願景而努力奮鬥的過程。
關注管理的細節
合理的計劃製定,要關注管理的每個細節。“計劃”是什麼?就是要做什麼事,為什麼要做這件事,在什麼時間做,以怎樣的形式去做,做的結果會如何。在係統思考的基礎上,將每一個細節精心籌劃,合理分配時間,就形成了“計劃”。有了這樣的計劃,不管事情怎麼多,做起來都會從容不迫,有條不紊,秩序井然,輕重有別。
(1)自主性。自主性就是說學校工作重點確定了,各部門在落實時,留有充分的自主拓展空間,無論活動的設計和時間安排均可按照自己的思路有所創意地進行。
(2)翔實性。這是部門計劃的重中之重,是首要原則。“翔實性”原則地落實體現在兩點上,一是重點工作必須有明確的評價標準;二是圍繞評價標準精心設計活動計劃,深入到教育教學管理的每一個細節中去,做出精確安排。例如,本學期教學工作重點之一——“實現教學管理的規範化”,該怎樣去落實呢?教導團隊在製定計劃之前,首先要做的一件事,就是集體研製了“教學管理規範化”的評價標準。它所包含的“職責管理”、“調研管理”、“質量監控管理”、“量化考核管理”到底做到怎樣的程度才算是達到了學校現階段的“教學管理規範化”的要求?這個評價標準必須由學校結合自己實際來自行確定,是不可以引進“外援”的。因為不同學校的發展有著不同的特點,需要不同的管理風格和策略。教導團隊在職責管理、調研管理、質量監控管理、量化考核管理的評價標準研製完成之後,教導主任才以此為據正式開始製定教學工作計劃。他們采取“縱向”和“橫向”相結合的思考方式來進行。所謂的“橫向”思考就是每一項工作重點都要通過哪些活動去落實;所謂的“縱向”思考就是那些突出某項工作重點的活動,分別在哪幾個月當中一步一步完成,具體到哪一個月中的哪一個時段去進行,做到統籌安排,最後以表格化的方法加以明確體現。
(3)實用性。計劃不是擺設,是用來實施的。我們的原則就是能做到的寫進來,做不到的就不寫進去。計劃一旦出台,必須不折不扣地執行,隻許調整不許取消。我們提倡,計劃的製定一定要在每個細節上合理分配時間,意在使領導團隊成員養成一種科學的嚴謹的務實精神以及踏踏實實把細節做透的態度,這是作為學校管理者必須具有的做事品質。做事情應該像大樹生長一樣,從根係開始,這樣才能理出頭緒,使各項管理趨於合理化。否則,工作做不到細處,就無法對工作細節進行評價,那麼整體工作也很難做出公正的評價,因為根基不深,根須不密,很難建立起合理的製度。
規範化的管理思想
合理的計劃製定,源於規範化的管理思想。計劃有好有壞,有合理與不合理的區別,這完全取決於管理者對學校管理現狀的一種清醒判斷。其實學校管理是一種知識,是一種對人事現象的深刻認識,是一種有條理有係統的管理思考,是一種追求合理化的管理行為,所以我們更願意將管理的“規範化”理解為管理的“合理化”,因為它更能符合於一所學校實際的管理思想和管理風格。我們所追求的管理目標是:運用團隊的智慧,不斷影響和改善每一位領導成員、每一位教師的工作品質,不遺餘力地重視每一個教育教學管理細節的改進、改進、再改進。而細節改進的方向,就是不斷滿足學生、家長、社會對學校教育精致化的要求,向每一位受教育者提供高質量的教育服務,辦好讓家長滿意的學校。具有了這樣一種管理理念,就決定了我校在管理行為的選擇上必定要關注細節,向細節要質量。而細節的變化,更能體現管理觀念與管理思想的更新與進步。
“規範化”的管理過程
有效的反思計劃,貫穿於“規範化”管理的全過程。規範化管理應該是一個動態的發展目標係統,絕非一蹴而就或一勞永逸,它依賴於學校可持續發展目標的不斷完善和年年月月周周日日改進的不斷積累。我們理解的“可持續完善”就是不斷探索,也就是要有一雙善於發現問題的眼睛,能夠在瑣碎的學校日常管理中洞悉出一個個微小的問題,並及時加以改進,做到防微杜漸。因為“在每一個大問題裏,都有一係列的小問題露麵。”如果對這些小問題熟視無睹,任其滋長的話,終會成為學校發展的一個個障礙。因此,不斷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就是持續完善學校“規範化”管理的過程。這需要學校領導團隊每一位成員有著良好的反思意識和改進習慣,而這種意識和習慣的培養,也需要從計劃抓起。周工作計劃表裏就單獨列出一項“管理問題的反思與策略”。周工作例會一項重要的內容就是要求每人必須找出自己在日常管理中所發現的問題,並提出解決辦法。月例會,大家將教學管理中的各項問題進行全麵梳理,集中商討解決的策略。學期末總結會,再將平日裏整理出的一個一個小問題對號入座,重新修訂和完善學校的教學常規管理方案,提出新的管理規範和標準。相信:學校規範化的管理水平一定會伴隨著我們整體反思能力的提高而得到同幅度的提升!
在不足一年的管理實踐中,一直在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到底怎樣的管理才是規範化的管理?或許理論上的概念有很多,或許不同的學校都有自己的不同詮釋,但在細細回顧自己的工作經曆,細細體味管理中的每一個“得”與“失”感受之後,我們是這樣定義“它”的:縝密的思考,周密的計劃,把每一件事情認認真真徹底做好,直到完成目標為止,而這一過程自始至終都做到了合乎實際,合乎學校發展的總體目標,這就是學校“規範化”管理的基本策略。
11.學校規範化管理應理清的問題
學生層麵學校要全麵貫徹國家課程方案,教師層麵全麵培育合格學生;要把時間還給學生,把健康還給學生,把能力還給學生。推進素質教育主要任務是全麵規範辦學行為,以課程改革為有效載體,不斷深化課程改革;改革評價、招生、考試製度,日常考試實行無分數評價。從教至今,結合這次學校規範化管理,中小學管理應理清以下幾個問題。
校長的作用
校長在學校裏能起多大作用?怎樣的校長才能促進學校的發展?主管部門希望通過培養,全麵提升校長素質、提高學校管理能力。
“校長是什麼?首先應是懂教育的業內人士,而不該是見風駛舵的,政客。”接著,她從學校近年來的發展,談到學校的現代管理,最後對學校的教師能夠長期形成一股合力,齊心教學,總結出一條引起在座諸多校長興趣盎然的經驗:一個好校長,必須“以師為本”,讓每個教師在工作中感到幸福!
現在的小學教師工作量相當大,除了教學,還麵臨升學壓力,由於長期加班而身心俱累。培養出有影響力的人才,是學校持續發展的必備條件。校長要讓學校不斷發展、壯大,最根本的做法就是以師為本,充分調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同舟共濟。做校長的成功之處,就是不斷提高教師的積極性。學校除了基本教育經費外,還應給教師更多的福利。
教師的敬業精神
愛崗敬業精神是師德的核心內容。愛崗敬業作為教師職業道德的基本規範,是做好教育工作和履行其他教師道德規範的思想前提,教師隻有具備了愛崗敬業精神,才能熱愛學生、嚴謹治學、廉潔從教、為人師表、為祖國培養高素質的人才。
教師要做到愛崗敬業,首先就應該熱愛教育、熱愛學校,樹立堅定的教育事業心。隻有我們真正做到甘願為實現自己的社會價值而自覺投身這種平凡工作,對教育事業心存敬重,才能產生巨大的拚搏奮鬥的動力。在實際工作中,珍視為人師表這份榮耀,嚴格要求自己,才能贏得學生的愛戴,家長的信賴和領導的認可。
學生教育方法
全麵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我們常說,不能讓學生成才,至少要讓學生成人。好製度規範管理出好學校。如果走進一所學校,學習風氣良好、教師敬業、學生勤奮,那一定是所好學校;相反,如果學生鬆鬆散散,打架鬥毆,那一定是校長缺乏管理才能、學校缺乏校園文化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