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所謂課外閱讀活動是指學生在課堂教學範圍之外,根據某一方麵的需要或自己的愛好、興趣所進行的完全自覺的讀書活動。課外閱讀是很廣泛的,不僅包括曆史、地理、物理、化學等與課堂教學有關的書籍,而且還包括有關思想修養,文學藝術修養等方麵的書刊。所以課外閱讀活動特別有利於擴大學生的視野,接觸和吸收新鮮知識,同時也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源泉,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思維能力的重要途徑。

課外閱讀所獲得的知識越多,越有利於學生對課堂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而學生在課堂上所獲得的知識,更需要通過課外閱讀加深、提高和擴展。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課外活動又是學生不可缺少的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陣地。就拿高中的《思想品德》課來說吧,這門課比較抽象,也比較枯燥,學生往往不感興趣,而且對有些純理論的東西不願、也不容易接受。就《資本主義經濟製度》這一章來說,如果僅僅憑借課堂教學,效果不一定很好。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資本主義國家的工人工資已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明顯的改善,因此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矛盾也得到了暫時的緩和。所以當前在我們社會主義國家也有很多人慢慢改變了對資本主義固有矛盾的看法,甚至有些人還羨慕資產階級的生活方式。在這種氣候的影響下,許多中學生對課本中所講述的理論事實產生了懷疑。教師如果再單純地進行理論傳授,學生不但不能很好地接受理解,反而有時會產生逆悖心理。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一方麵組織正常的教學,但更重要的是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活動。如《巴黎的新窮人》、《警察與蘇比》、《英國麵臨一個“經濟衰退聖誕節”》等文章。一方麵使學生從具體的事實當中領悟深刻的道理: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仍然存在,無產階級仍然沒有擺脫受剝削受壓迫的地位,資本主義終究要被社會主義所代替。

內容健康、積極、生動有趣的書籍是青少年的良師益友,應該大力支持學生的課外閱讀活動,並為這種活動創造條件。但是當今社會上有些人由於受金錢意識的支配,往往非法出版一些汙穢的黃色、黑色書籍。這些書刊對於世界觀和人生觀還沒有完全樹立的青少年來說,往往會起到腐蝕作用。所以,在進行課外活動管理的時候,一方麵要幫助和支持學生拓寬閱讀麵,但另一方麵更要注意加以指導和選擇。

8.體育活動的管理

體育活動是課外活動中最為普遍、最為廣泛的活動,也是青少年比較熱衷的活動。體育活動可謂是一片廣闊的天地,它的具體內容有:田徑、體操、武術、遊泳、滑冰、滑雪、爬山、棋類和球類等等。課外體育活動的作用也是很重大的。

首先,課外體育活動有助於增強體質。這是不言而喻的。

其次,課外體育活動可以推動智育的發展。人的身體的發展和智力的發展是密不可分、緊密相聯的。體育運動能夠增強體質,有助於增進身體的機智潛力,特別是大腦的機能潛力,有助於提高智力和學習的效率。大量的研究和實踐表明,青少年的體質愈強愈有利於他們對文化知識的學習和掌握。同時良好的體育手段的運用,有助於實現思維、觀察力、隨機應變能力、判斷力的發展。

第三,課外體育活動有助於培養學生團結協作、個人服從集體的精神。課外體育活動或是自發的、或是由班集體組織、學校組織,但都是以集體形式進行的。學生在集體活動中,由於需要相互配合、相互協調才能取得勝利,所以集體活動既有助於體驗道德關係、也有利於集體榮譽感和頑強拚搏、奮發向上精神的培養。另外,一般體育活動都有實施細則和比賽規則,學生對這些細則、規則的遵守,有利於他們的誠實性和紀律性的培養。

第四,課外體育活動是發現和培養人才的重要途徑。課外體育活動的一大特點是:在滿足學生個人的興趣、愛好和發揮個人專長方麵具有很大的優勢。所以通過課外體育活動往往可以發現具有某方麵特長的人才。學校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和特長,組織專項鍛煉小組或運動隊對學生進行係統的業餘訓練。

課外體育活動的組織形式主要有作息製度中規定的體育活動,體育鍛煉小組的活動,運動競賽以及運動隊和學校代表隊訓練等等。

雖然課外體育活動一般都體現自願參加的原則,但是有些活動學校都要明確規定,要求每個學生都必須參加。如課間操、眼保健操和早操等。

學校經常開展多種多樣的體育比賽,可以推動學校體育的開展、活躍學校生活,可以加強集體觀念,培養進取精神。因此,學校應根據本校傳統和季節的變換,經常舉辦各項小型多樣的班級、年級以及校際比賽。

運動隊和代表隊都是由體育“尖子”生組成。運動隊和體育代表隊的訓練是在全麵貫徹執行我國教育方針,增強學生體質的情況下,重點提高運動技術水平,並為發現和培養體育人才打下基礎。

課外鍛煉小組,是在教師在指導下,有組織、有計劃地進行體育鍛煉的小組。為了提高鍛煉小組的鍛煉效果。必須要加強領導、落實指導,主動地、積極地、協調和解決器材、場地、指導人員等方麵的問題。

9.社會調查活動的管理

近年來,社會調查作為一種自我教育形式,在開展國情、政治理論以及共產主義理想等教育方麵,深受大、中、小學生的歡迎,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社會調查的形式。

①座談、采訪調查。這種形式多用於對模範、先進人物以及戰鬥英雄事跡的調查。座談、采訪可以使調查者和被調查者麵對麵的交談,通過問、聽獲得大量真實的感性材料,而且還可以就某一方麵的問題進行詢問和討論,得出結論,用於指導自己的思想和言行。這種形式對學生學習先進的思想,尋找成長的道路是有啟迪和幫助的。

②實地調查。它是一種讓調查者深入實際進行全麵感受和體會以及收集資料的方法。這種形式在社會考察中被用的較多。比如到最早實行土地承包的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對農民的生活水平和農村改革有關事宜進行調查,深入老少邊窮地區調查教育狀況等等。實地調查的優點是很多的。它能夠使調查者親臨其境,充分發揮各種感覺器官的作用,積累豐富的感性知識,而且能夠了解事物的內部聯係,由此及彼,找到普遍意義和規律性的東西,有利於調查者綜合、全麵地看待所調查的主題。們是這種調查一般要動用大量的財力和物力,也需要調動一些社會因素。

③查閱有關書刊調查。組織學生查閱大量書刊、雜誌,收集材料,逐步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進而得出一般性的結論。

④通信調查。這種調查方式適用於距離較遠,且由於經濟、交通等原因不能進行實地考察,或麵對麵座談的情況。通過書信的方式,使學生對遠方的情況得以了解。隨著科技的發展、通信調查的方式也可用錄音、錄像等方式所代替。比如,城市的學生可以用通信的方式和農村學校的學生建立聯係,以此來調查農村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學習環境(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

⑤電話調查。這種調查方式的特點是比較及時。一般是整個實施調查的團體就所調查的主題提出具有代表性的問題,然後選派代表通過電話查問,得到答案或證實某一問題。

(2)社會調查的優勢。社會調查活動之所以受到歡迎和采用,主要與它自身的優勢和合理性是分不開的。

①社會調查符合認識規律。人的認識的一般規律是,由感性認識經過思維加工上升到理性認識。中學生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獲取知識的最主要的途徑是獲取感性材料。而傳統的課堂教學,都是係統地向學生傳授經過概括化的間接經驗,理論性比較強,不容易被學生接受。課堂教學的這一特點導致的直接後果,就是完全依靠課堂教學。通過課堂這一渠道,學生是不可能得到較全麵、正確的感性材料的。同時又由於學生自身缺乏正確的思維方式,加之錯誤輿論的導向作用,學生往往會對政治、經濟、人生觀等方麵的看法產生指導思想上的傾斜。在這種情況下,僅僅簡單地進行口頭上的說教,效果肯定不理想。這時就應該積極地組織社會考察,讓他們走進社會這個大課堂,從活生生的現實生活中悟出深刻的道理。

②社會調查活動符合學生的心理品質特點。青少年有強烈的求知欲望和永不滿足的好奇心。他們要認識和了解現實生活中的許多事物,但並不安心於別人給他送來現成的結論。所以他們願意走進社會,走進現實,睜大自己的雙眼去看,用自己的大腦去思索。從這個角度來講,社會調查活動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敏銳的觀察力和正確的思維方法。

(3)組織社會調查活動應注意的幾個問題。社會調查活動本身具有很多優勢和可行性,但還需要加以正確的組織和管理,才能充分發揮其長處,為我所用。作為校外活動的管理者在組織社會調查活動時,不可忽視以下幾個問題:

①開展社會調察必須要有充分的準備。準備工作的充分與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調查活動能否取得成功的關鍵。在社會調查未進行以前,必須要製定嚴密的組織實施計劃,理清進行社會調查的目的、專題以及具體的實施步驟等等。在專題確定以後就應該圍繞這個專題收集豐富、詳實的材料。隻有在占有大量事實材料,具有豐富的有關事實背景的情況下,才能避免被動,占據主動。

②社會調查要積極利用周圍的教育條件。社會調查並不是一定要到很遠的地方去進行,也並不一定要去訪問、采訪知名人士。平凡的生活中到處都有學生沒有認識的事物,有閃光的事。如果利用身邊的教育條件,由於被調察的對象都是學生所熟悉的,不但能夠促進調查活動的順利進行,也更容易對學生產生更為深刻的影響。

③社會調查活動中要充分發揮學生主動性。在社會調查活動中,要讓學生成為主人。組織者把調查的任務和要求交給學生以後,要放手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思考,去積極想辦法解決問題。這一方麵培養了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麵也給他們適應社會提供了機會。組織者一定要樹立信任學生的觀念,不要前怕狼後怕虎,總擔心學生把事情搞壞,不敢放手。但這並不是否定組織者的作用。組織者應從實際出發,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活動條件和合適的啟發指導。

10.參觀、訪問活動的管理

參觀、訪問活動是我國各級各類學校都比較重視的、簡單易行的課外活動。通過這項活動,在很多方麵都可以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參觀訪問的對象、形式都是很多的,可以參觀工廠的生產情況,參觀不同兄弟校的學生學習、生活情況,參觀革命烈士陵園和紀念館、訪問革命老人、勞動模範和戰鬥英雄等等。

1994年10~11月份,北京市海澱區教育局團委組織了全區中小學生到天津薊縣盤山,參觀了抗日根據地遺址,旨在對中小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在參觀過程中,他們不但走進抗日根據地遺址,而且進行了烈士陵園掃墓活動,請人介紹人民英雄英勇抗日的事跡,還組織學生觀看了《屠城血證》。不僅讓學生從現存的遺址和烈士碑中想象出日本侵略者的凶殘惡毒,而且更從“曆史再演”的形象化的畫麵中了解日本侵略者是怎樣蹂躪中國人民的。慘無人道的南京大屠殺,日本兵燒、殺、淫、掠,使南京30多萬的居民頓成幽靈..。通過這次活動學生們都表示,不忘中華民族屈辱的曆史,立誌努力學習,用知識來保衛祖國,建設祖國。

生產參觀是進行勞動技術教育的一個重要途徑。生產參觀既可以組織學生參觀工廠的生產過程、設備情況、操作技術、組織管理和工藝流程等,也可以組織學生參觀農村的農業生產,特別是現代化的農業單位等。通過參觀,能使學生獲得現代化生產的感性認識,樹立尊重勞動的觀點。

11.旅遊考察活動的管理

這是近年來剛剛興起的課外活動。中小學生假期組織旅遊活動很有意義。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不要讓學校的大門把兒童的意識跟周圍世界隔絕開來,這一點是多麼重要啊,我竭盡努力,使他們在童年時期的所有年份裏,讓周圍世界、自然界不斷以鮮明的形象、圖畫、知覺和表象來滋養學生的意識。”熱愛大自然,向往明媚的陽光和清澈的小溪是兒童的天性。長期的校園生活,會使他們感覺天空是那麼的狹小,周圍的一切也都太過熟悉而乏味。成年累月的上課、下課、做作業,公式的生活會使他們感到自己猶如籠中的小鳥,沒有新意的生活不知何時是盡頭。如果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春日,讓學生帶上食品、飲品去踏青,他們會是多麼興奮。雖然這種遠足活動時間是短暫的,但留給學生的記憶和印象卻是深刻的。如詩的畫卷會讓他們感到生活的美好,祖國秀麗江山的可愛。愛祖國,保護祖國的決心會因此而更加堅定。

暫時放下學習的重負,忘情地呼吸新鮮空氣,與花香與語為伴,放飛思想。偶爾從繁重的學習任務中解脫一下,有助於拓寬學生的思路,有利於更好地學習。

大自然就是一個最好的課堂,在旅遊考察的過程中,學生可以認識很多動、植物和各種礦產,采集很多標本。這種收獲是課堂教學永遠無法達到的。

12.少年宮活動的管理

少年宮是綜合性的校外兒童教育機構。它的任務是配合學校開展多種有趣有益的校外活動,增長少年兒童的文化科學知識和技能,培養共產主義的道德品質,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並幫助學校開展課外活動和少年先鋒隊活動。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講,活動是少年宮的生命力。活動組織得好,少年宮就會生機勃勃;活動開展得不好,少年宮就會猶如不愛動的兒童一樣,缺乏朝氣和活力;如果沒有活動,少年宮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

少年宮活動的內容既要有傳統型也要有現代型的,既要有思想性的也要有創造性的。

(1)少年宮活動要反映時代的脈博。少年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在當今新技術革命的浪潮一浪高似一浪的科技時代,應當用現代化的手段來培養下一代,讓少年宮成為時代信息的窗口,讓孩於的小手去托起祖國明天的太陽。所以就這一點來說,少年宮開展的一些傳統性節目的內容、形式也要不斷更新。比如說科技小發明、小製作、歌詠比賽、體育比賽等等,雖然這些主題的曆史比較悠久,但仍可在“新”字上大作文章,要新穎、多樣。這樣少年宮才能真正成為少年兒童活動的天地,才能真正成為培養人才的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