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1 / 1)

第七章

於是,1913年的夏天,兩位年過半百的學術界權威已經做好了赴蘇黎士拜訪愛因斯坦的準備了。他們深知,要想讓愛因斯坦離開他的母校,絕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兩個學者為愛因斯坦描繪了一幅美好的藍圖:首先是請愛因斯坦擔任物理研究所的所長,給了他最高的地位和榮譽。同時,為他配備了秘書,日常瑣碎的事自會有人處理,不必耽誤愛因斯坦的研究精力;其次是讓愛因斯坦做普魯士科學院的院士,年薪可達1200馬克;再就是聘請愛因斯坦為柏林大學的教授,可以隨便使用大學的實驗室,而不必擔任教學任務。

科學家也是普通的人,他也需要安定的生活環境、良好的工作條件,有充裕的時間從事自己感興趣的研究工作。

所以,當兩位風塵仆仆的名人從柏林趕到蘇黎士,並把計劃及條件告訴愛因斯坦時,在愛因斯坦的內心中引起了巨大的波瀾。

從內心來講,愛因斯坦此時不願意幫助德意誌政府,從中學時代,他就已經離開了那塊令他討厭的土地。可是,那裏的科學環境是一流的。但是妻子米力娃怎麼可能再一次願意離開蘇黎士呢?

無論兩位學者如何勸說,愛因斯坦還是猶豫不決。

愛因斯坦當即沒有答應普朗克二人的邀請,隻是說:“請再給我幾天時間吧,5天後如果我們能夠在站台上相遇,那就說明我已經決定去柏林了。”

送走他們後,愛因斯坦與妻子商量,希望全家人搬到柏林去,以便自己能夠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從事物理研究。可是米力娃的態度卻十分強硬,堅決反對再一次搬家,而且是去她一直討厭的德國。

兩個人為此吵了很久,誰也不能說服對方。此時的愛因斯坦深知,他與妻子的感情已走到了盡頭,要想再走到一起,那是不可能的事情了。愛因斯坦最終下定了決心,他一定要去柏林,他不能放棄一流的研究環境。

在約定的日子裏,愛因斯坦在站台上見到了普朗克二人,他正式口頭答應了他們的邀請,並決定年末結束了蘇黎士聯邦工業大學的課程後,正式前往柏林。

1913年末,愛因斯坦果然被選為普魯士皇家科學院的院士,普朗克也一再來信催促愛因斯坦早點動身前往柏林。

1914年初,愛因斯坦帶著對科學研究的渴望,孤身一人前往柏林。他終究沒能說服米力娃同行,這次告別,也正式結束了他的第一次婚姻生活。

春天的柏林是美麗的,剛剛走出柏林火車站,愛因斯坦在迎接他的人群中,接到了一束火紅的玫瑰。這是他表妹艾麗莎送的,此時,他痛苦的心靈感到了一絲欣慰。

生活在這個洋溢著一派大都市現代生活氣息的城市裏,愛因斯坦最喜歡去樹蔭下散步,一邊走路一邊思考問題。

在日常生活裏,他深居簡出。每天固定的時間去研究所。

會員們早就聽說了大名鼎鼎的愛因斯坦,但發現他與別人實在沒什麼不同之處,如果說有什麼不同的話,那就是他很喜歡發言,大半的科學界人士都會在那裏專注地思考很久後,才會回答自己的想法,隻有愛因斯坦是特殊的,他的嘴總會比別人快許多。人們常發現他特別喜歡獨自一人散步,卻不知道那正是他獨立思考問題的最佳方法。

1914年愛因斯坦在柏林的科學研究又有了一定的突破,他提出了牛頓的極限離心力是正確的,從而糾正了自己以往的錯誤認識。

在生活上,他是寂寞的。閑暇之時,他仍然喜歡拉上一曲小提琴,以排解心中的孤獨。

在柏林,與他經常來往的就是他的表妹艾麗莎一家,他們的親戚關係雖然很遠,但是由於從小一起長大,從小就建立了十分親密的關係。因為十分擔心愛因斯坦的生活狀況,艾麗莎經常勸說愛因斯坦應該盡快把米立娃及孩子們接來柏林一起生活,但是愛因斯坦告訴她,那已經是不可能的事了。

沒有辦法,艾麗莎隻好經常讓愛因斯坦來自己的家中吃飯,她的兩個女兒也十分歡迎這位會拉小提琴的親戚,她們待他像父親般親密,愛因斯坦也把慈祥的父愛給了兩個孩子,有了艾麗莎一家的照顧,愛因斯坦的生活也算有了一點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