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反戰鬥士重新結緣
1914年夏,第一次世界大戰徹底爆發了。德國立刻進入了戰爭狀態,整個柏林也卷入了戰爭的狂熱之中。柏林大學的學生和教授們也沒能抵擋住這一狂潮,一向支持戰爭的能斯特教授甚至當上了戰爭顧問,穿上了軍服。
一些文人學者們積極起草了一份戰時告示書。希望科學家們也聯合起來,積極支持德國發動的這場戰爭。一份科學家聯合簽名的告示書最後也被送到了愛因斯坦的麵前。普朗克教授也簽了名。他勸告愛因斯坦:“德國的安危,我們每個人都是有責任的。”
“不,教授,您說錯了,我永遠堅持我的原則,我不會支持戰爭,更不會簽名支持戰爭的。戰爭是野心家們的陰謀,遭受危害的都是無辜的人民。”
愛因斯坦不但沒有支持戰爭,反而公開宣布,他堅決反對一切戰爭,並於10月中旬同4個誌同道合的朋友一起發表了反戰宣言,堅持自己的立場。盡管愛因斯坦盡最大的努力去呼喚和平,但是戰爭還是爆發了。
研究所再也不能去了,因為這時的研究所,已經成了戰爭的幫凶,人們紛紛談論戰爭,許多教授都紛紛放棄了自己的研究計劃,一心幫助軍隊研究一些軍事秘密化工武器,愛因斯坦沒有能力阻止那一切,他隻能以拒絕參加研究來表明自己是反對這一切的。
1914年11月,反對戰爭的知識分子們在柏林正式組成了“反戰聯盟”,旨在抗議德國軍國主義的暴行,愛因斯坦不僅是該組織的成員之一,也是積極的發起者。當時許多關係比較好的朋友都來勸阻他,希望他保持中立,不要卷入這場戰爭中,可是愛因斯坦卻說:
“我們的國家應該是一個和平的國家 ,每個人都應該為它的安定付出自己的努力。”
戰時的柏林,物品短缺,物價也飛速上漲,甚至許多人都出現了吃不上飯的危險。愛因斯坦由於國際友人的支持,還能和艾麗莎一家人勉強度日。
愛因斯坦還經常寫信給國際友人,希望通過國際社會的力量來阻止這場戰爭的繼續進行。善良的愛因斯坦,希望借助於良知的呼籲來喚醒那些衝動的行動,可見,他對於這場戰爭曾經抱有怎樣“天真”的想法。
1915年初,愛因斯坦還曾與法國作家——積極的反戰主義者羅曼·羅蘭取得了書信聯係,他們雙方互相鼓勵,試圖借助自身的力量使得雙方停戰。可是,這隻是他個人的善良的想法罷了,戰火卻越燒越旺了。
德國政府部門對於他的舉動並不讚成,並一舉摧毀了“反戰聯盟”,組織的成員也都遭到了迫害。愛因斯坦之所以一直都能夠平安無事,主要得益於他的瑞士國籍,作為中立國的公民,再加上他的學術名聲,使得他還沒有被列入被屠殺的行列。
1915年的秋天,由於擔心米力娃及孩子們的安危,愛因斯坦離開了柏林,準備回到瑞士。
也是在同年,由於友人的介紹,愛因斯坦與偉大的人道主義作家羅曼·羅蘭相識。兩個反戰主義者坐在了一起,他們的心聲得到了交流,他們的心靈不再孤獨,因為他們知道在世界的每個角落都有熱愛和平的人們。
戰爭在繼續,愛因斯坦的信心也變得悲觀起來,戰爭、絕望使他的身體狀況又惡化了,他的身體一天不如一天,整個人也瘦了一大圈。
可是這一切並沒有阻止他科學研究的腳步,在隆隆的炮火中,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研究又有了新的突破,1916年年初,愛因斯坦在《物理年報》上發表了他的新論文《廣義相對論基礎》,從而使他的相對論的研究可以暫時告一段落了,這篇論文的發表為現代理論物理學的研究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