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1 / 2)

第三十九章

在19世紀80年代,歐洲各國政府出於政治目的,急需適合武器使用的威力更大、冒煙更少的無煙炸藥。為此,世界各國的科學家都在設法解決該問題,但都未獲得成功。

諾貝爾的思路與其他人完全不同,他是從賽璐珞著手進行研究的。他認為賽璐珞一般都含有硝化棉,硝化棉的含量約占賽璐珞總量的2/3,但是由於含有增塑型樟腦,而且賽璐珞的密度又很大,即使將它做成細粒狀,賽璐珞的燃燒速度仍然太慢,因而不適合作為子彈的推進力。

接著,他考慮到,如果硝化甘油全部或部分地取代樟腦,則有可能產生一種這樣的賽璐珞:它具有足以形成顆粒狀的必需密度,將它用來代替黑色火藥,裝填在火器內,它就會以適中的燃燒速度進行燃燒。

諾貝爾的實驗結果表明,賽璐珞比黑色火藥具有更多的優點,它可以產生很大的推動力,不會留下任何沉渣,而且幾乎不產生煙霧。

諾貝爾經過長達8年的研究,終於研製出了一種新型炸藥——混合無煙炸藥。它能產生巨大的爆炸力,不留渣滓,無煙,而且價格便宜,可無限期保存,非常安全。幾乎隻是在密集的岩石中,用非常精確的方法點燃它才會爆炸。它甚至可以用熱滾子碾磨,可以在熱氣下壓製成條狀、管狀或其他形狀而不會爆炸。

“無煙炸藥”的最大優點就是爆炸時不會產生濃煙,可以做成大炮裏的飛行炮彈、魚雷等等。

這樣一種威力強大而又不冒煙的火藥,自然引起了世界各國政府的興趣,他們爭先恐後地購買它的生產權。

而這個時候卻發生了一件令諾貝爾非常憤慨的事。

一天,諾貝爾在閱讀一份英文雜誌時,看到一則消息:它報道了英國的化學家阿貝爾,也做出了和無煙炸藥類似的一種炸藥。

實際上阿貝爾是諾貝爾的朋友,他們長期保持著聯係,經常商討一些化學方麵的問題。

“無煙炸藥”發明以後,阿貝爾給諾貝爾寫信,請教他用的什麼配方。

心地善良的諾貝爾不懂得“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的道理,他居然將自己的研究成果原原本本地告訴了阿貝爾,還告訴他可以將配方中的樟腦換成凡士林。

但是,這份英文雜誌卻強調阿貝爾對火藥棉的特殊貢獻,說是他將火藥棉和硝化甘油以及少量凡士林混合製成膠質炸藥的。“是啊!怎麼可以這樣呢?”諾貝爾十分憤慨。

阿貝爾和諾貝爾很早就有往來,在火藥研究方麵常有意見的交換,阿貝爾對飛行炮彈的成分自然非常清楚,如今竟敢竊為己有,真是太不應該,太沒有道義了!

諾貝爾氣憤之餘,立刻向英國政府提出控告和抗議,要討回公道,說明阿貝爾的所謂“戈戴特”炸藥,事實上應屬於他發明的“無煙炸藥”所申請的專利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