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雪林

——這株梧桐,怕再也難得活了!

人們走過禿梧桐下,總這樣惋惜地說。

這株梧桐,所生的地點,真有點奇怪,我們所住的屋子,本來分做兩下給兩家住的,這株梧桐,恰恰長在屋前的正中,不偏不倚,可以說是兩家的分界牌。

屋前的石階,雖僅有其一,由屋前到園外去的路卻有兩條,——一家走一條,梧桐生在兩路的中間,清蔭分蓋了兩家的草場,夜裏下雨,瀟瀟淅淅打在桐葉上的雨聲,詩意也兩家分享。

不幸園裏螞蟻過多,梧桐的枝幹,為蟻所蝕,漸漸的不堅牢了,一夜雷雨,便將它的上半截劈折,隻剩下一根二丈多高的樹身,立在那裏,亭亭有如青玉。

春天到來,樹身上居然透出許多綠葉,團團附著樹端,看去好像一棵棕櫚樹。

誰說這株梧桐,不會再活呢?它現在長了新葉,或者更會長出新技,不久定可以恢複從前的美蔭了。

一陣風過,葉兒又被劈下來,拾起一看,葉蒂已齧斷了三分之二——又是螞蟻幹的好事,哦!可惡!

但勇敢的梧桐,並不因此挫了它的誌氣。

螞蟻又來了,風又起了,好容易長得掌大的葉兒又飄去了,但它不管,仍然萌新的芽,吐新的葉,整整的忙了一個春天,又整整的忙了一個夏天。

秋來,老柏和香橙還沉鬱的綠著,別的樹卻都憔悴了。年近古稀的老榆,護定它青青的葉,似老年人想保存半生辛苦貯蓄的家私,但那禁得西風如敗子,日夕在耳畔絮聒?——現在它的葉兒已去得差不多,園中減了蔥蘢的綠意,卻也添了蔚藍的天光。爬在榆幹上的薛荔,也大為喜悅,上麵沒有遮蔽,可以酣飲風霜了,它臉兒醉得楓葉般紅,陶然自足,不管垂老破家的榆樹,在它頭上瑟瑟的悲歎。

大理菊東倒西傾,還掙紮著在荒草裏開出紅豔的花,牽牛的蔓,早枯萎了,但還開花呢,可是比從前纖小,冷風涼露中,泛滿淺紫嫩紅的小花,更覺嬌美可憐。還有從前種麝香連理花和鳳仙花的地裏,有時也見幾朵殘花,秋風裏,時時有玉錢蝴蝶,翩翩飛來,停在花上,好半天不動,幽情淒戀,它要僵了,它願意僵在花兒的冷香裏!

這時候,園裏另外一株桐樹,葉兒已飛去大半,禿的梧桐,自然更是一無所有,隻有亭亭如青玉的幹,兀立在慘淡斜陽中。

——這株梧桐,怕再也不得活了!

人們走過禿梧桐下,總是這樣惋惜似的說。

但是,我知道明年還有春天要來。

明年春天仍有螞蟻和風呢?

(選自《綠天》,上海北新書店1928年版)

【人物介紹】

蘇雪林(1899—1999),現代女作家、文學研究家。又名蘇梅,字雪林,筆名綠漪、靈芬、老梅等。原籍安徽太平,生於浙江瑞安。1917年畢業於安徽省立第一女子師範學校。翌年入北京高等女子師範學校。1921年畢業,次年赴法國留學,先後在吳稚暉創辦的海外中法學院和裏昂國立藝術學院學習美術和文學。1925年回國。1928年起任蘇州東吳大學、上海滬江大學、安徽大學、武漢大學等校教授,一直到抗日戰爭勝利以後。1949年到香港真理學會工作。翌年赴巴黎研究神話。1952年到台灣,任台灣師範大學、台南成功大學教授,1973年退休。其間於1964年赴新加坡任教於南洋大學。她的著作頗豐,其中有小說散文集《綠天》,曆史小說集《蟬蛻集》,自傳體長篇小說《棘心》,散文集《屠龍集》,散文評論集《蠹魚生活》、《青鳥集》,曆史傳記《南明忠烈傳》,回憶錄《文壇話舊》、《我的生活》、《我與魯迅》,戲劇集《鳩羅那的眼睛》,專著《二三十年代作家與作品》、《中國文學史》,古典文學論著《唐詩概論》,論文集《蠹魚集》,以及《蘇綠漪佳作選》、《蘇雪林選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