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北美殖民地2/3的人口來自於英倫三島,因此,北美人始終對英國懷有一種天然的依戀之情。但是,英國政府對此卻從未給予應有的關注和珍惜。他們認為,建立殖民地的惟一目的是索取而不是給予,殖民地是英國的商品銷售市場和原料產地,它應該為宗主國源源不斷地奉獻上它所有的財富和忠誠,而決不能有絲毫討價還價和抱怨的情緒。為了達到這一目的,英國政府總是千方百計阻礙北美經濟的正常發展,采取了一係列措施,禁止北美與別國直接通商,嚴格限製在北美發展工業,以保證英國商品在北美市場的傾銷。久而久之,在對母國依戀的感情下,一股分離主義情緒的暗流在北美悄然滋生起來。

在1763年以前,由於英國要利用北美殖民地打擊法國在北美的勢力,並沒有嚴格執行上述限製性措施。因此,北美殖民地的經濟仍然保持著一定程度的繁榮,它與宗主國之間還維係著比較穩定的領屬關係。

但在1763年,情況發生了突變。英法戰爭結束,英國在殖民爭霸戰爭中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於是,它便騰出手來,開始執行嚴厲限製殖民地經濟的政策,大肆對北美進行壓榨。

1763年,英國加強了製裁北美走私業的措施,派出大量軍艦到北美海岸遊弋,緝查走私,從而使北美的對外貿易受到沉重打擊,沿海港口城市的經濟迅速陷於蕭條。

同年,英國政府又頒布法令,禁止殖民地居民向阿巴拉契亞山脈以西移民,以保護英國毛皮商人的利益。這一措施使殖民地的各個階層都受到了打擊,因為,農民們期望到西部去謀生,種植園主和資產階級則希望去西部發展種植園經濟和進行土地投機。華盛頓早年當測量員時就對西部土地的狀況有所了解,深知西部土地的巨大潛在價值,渴望去西部發展自己的事業,因此,這一法令對他也是一個不小的打擊。

英國當局似乎仍嫌不足,1764年以後又接連頒布了一係列新稅法,例如,1764年的《糖稅法》、1765年的《印花稅法》和1767年的《唐森德稅法》等,強行向北美人民征稅,巧取豪奪,以滿足英國國內的需要。

英國當局的行為嚴重損害了殖民地各階層人民的利益,引起了他們的強烈不滿。由此爆發了聲勢浩大的反英運動。其中《印花稅法》規定:殖民地所有的印刷品都必須貼上“稅資付訖”的印花是英國政府在殖民地征收的第一個直接稅,不僅稅額很高,而且涉及麵廣,直接影響了北美每一個人的生活,因此,北美人民反抗英國殖民當局的鬥爭首先是以反印花稅法為中心展開的,而反對印花稅法的第一次浪潮則發生在華盛頓的家鄉弗吉尼亞。

1765年5月29日,市民院在威廉斯堡開會討論《印花稅法》問題。年輕的律師帕特裏克·亨利發表了演說。他以火一樣的激情和雄辯的口吻論述了印花稅的罪過,義正詞嚴地指出:隻有弗吉尼亞議會才有權利和權力向當地居民征稅,反對此項意見者均為弗吉尼亞的敵人。他在會議上大聲疾呼:“愷撒有他的布魯圖,查理一世有他的克倫威爾,喬治三世應從前車之鑒中吸取教訓。”

就在亨利發表這篇使他享譽全美的著名演說時,華盛頓也在座。他雖然沒有發言,人們也很難從他的表情上看出他的思想傾向,但他堅定地投票支持亨利的提案。在許多場合,華盛頓一直公開表示熱愛英國,忠於王室。但是,他是一個地地道道、土生土長的弗吉尼亞人,他的根本利益牢牢地根植於北美的沃土之中,他的心髒時刻都與殖民地同胞們的脈搏一起跳動著。

此時,華盛頓雖然在感情上站在北美殖民地一邊,反對英國在北美實施的各種壓迫性政策,但他的觀點和行動並不像帕特裏克·亨利等人那樣激進。他隻是認為:實施《印花稅法》是一個錯誤的舉動,它不僅行不通,而且會給英國和北美都帶來災禍,英國政府應該審時度勢,改弦更張,與北美殖民地和睦相處。事後,他在給親友的一封信中表明了自己對這件事的看法,他說:“大不列顛議會強加於殖民地的《印花稅法》已成為殖民地日常議論的惟一話題。他們認為這種違憲的征稅法是對於他們自由的卑劣的進攻,而且大聲疾呼地反對這種侵犯人民權利的行為。這一稅法及其遠非明智的措施所引起的結果如何,我不願妄加斷言,但它為母國帶來的利益將大大小於內閣的估計卻是我敢於肯定的,我們的全部財富從某種意義上說已在源源流向英國,任何促使我們的進口有所減少的措施,都必定有害於英國的製造業……在目前情況下,即便我們願意執行英國議會的這一法令,要讓人人遵守也是不可能的,或接近不可能。除了我們沒有錢買印花稅以外,還有許多別的有力的原因,足以證明這個法令行不通。”

與華盛頓等殖民地上層人士的溫和態度截然不同,北美殖民地人民早已不願再忍受英國當局的殖民壓迫和歧視了。帕特裏克·亨利的呼聲如同長鳴的警鍾和戰鬥的號角,轟動了市民院,傳遍了全國,喚醒了許許多多北美人的民族意識,人們的愛國激情像熊熊燃燒的火山熔岩一樣猛烈地噴發出來。

8月,波士頓社會俱樂部和兩個勞工協會聯合舉行了反《印花稅法》示威遊行。遊行者乘勢搗毀了副總統托馬斯·哈欽森的官邸,把印花稅局征用的房屋拆毀燒掉,並迫使印花稅經銷商們公開表示不再銷售印花。

11月,憤怒的紐約群眾在船主艾薩克·西爾斯的率領下襲擊了總督官邸。他們把總督的模擬像吊起來,當眾燒毀,並強迫兼管印花稅票的官員把所有的票據付之一炬。

在人民運動的感召和衝擊之下,各殖民地的上層人士和議會也紛紛行動起來,支持反英鬥爭的正義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