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約克鎮戰役

1780年7月,在久經沙場的著名將領羅尚博的統率下,一支6000人的法軍協同艦隊一道駛抵北美。1781年5月,另一支強大的法國艦隊在最負盛名的海軍上將德格拉塞的率領下開到了北美海岸。美國人民的戰鬥力量空前地壯大。

1780年下半年至1781年上半年,美軍在戰場上取得的勝利以及法國遠征軍的到來,大大增強了美軍的實力,同時也鼓舞了美國人民取勝的信心,使戰場上的力量對比發生了巨大的轉變,進行戰略決戰的形勢已經成熟。

一個時期以來,華盛頓一直在反複思考這次戰略決戰的地點。經過深思熟慮和認真協商,他主張把戰略決戰的地點定在紐約。他認為:紐約是美國屈指可數的大都市,又是英軍主力部隊的駐紮地,而且非常適合進行陸海軍協同作戰。隻要法國海軍和陸軍駛抵紐約,美法聯軍協同作戰,水陸夾擊,就能穩操勝券,從而畢其功於一役,結束整個北美的戰事。但他也知道,事態的發展往往不能以人的意誌為轉移,因此他主張,如果在紐約決戰的構想不能實現,也可以在南方的某個城市尋找戰機。

1781年5月下旬,華盛頓與羅尚博在瑟斯菲爾德舉行軍事會議。會上,華盛頓正式向法方提出了這一戰略構想,並要求美法聯軍盡早在紐約附近集結,完成對紐約的合圍。事後不久,華盛頓又寫信給法軍艦隊司令德格拉塞將軍,要求他向紐約灣方向挺進,以便協同作戰。

但是,法軍主將羅尚博在選擇決戰地點問題上卻顯得疑神疑鬼,舉棋不定。其原因之一是:他必須首先考慮法軍的利益。他認為,法國艦隊如果駛入紐約灣水域,很可能會與英主力艦隊相遇,即使不被打敗,也會損失慘重,這對於法軍來講是得不償失的。原因之二是他對美軍的作戰能力持懷疑態度,因此對美法聯軍能否吃掉紐約地區的英軍主力感到心中無底。出於上述考慮,羅尚博認為紐約並不是一個理想的決戰場所。他主張:應該把攻擊的矛頭指向南方的弗吉尼亞,在那裏,英軍的海軍力量很有限,康沃利斯的陸軍也比紐約地區克林頓爵士的部隊薄弱得多,因此,聯合作戰取勝的把握要更大一些。

羅尚博生性多疑,他主觀認為華盛頓行事不夠謹慎,同時也認為他固執,難以說服。因此,他表麵上讚同也簽了字,暗中卻讓陸海軍開往弗吉尼亞。

但是,羅尚博的這一部署被華盛頓覺察到了,他立即向羅尚博提出質問,對此,羅尚博回答道:部隊此行的目的是要到哈得孫河畔與美軍會師。羅尚博的意圖十分明確:這樣做一方麵可以搪塞華盛頓,另一方麵則可以使法軍到達距切薩皮克灣不遠的地方,以最終實現他的戰略意圖。羅尚博真是一個城府頗深的沙場老將。

確切的消息終於在8月中旬傳到了華盛頓的耳中:德格拉塞將軍率領的法國艦隊和法軍部隊將於9月3日到達北美,但他們並不是駛向紐約,而是直抵切薩皮克海灣。

此時,華盛頓心中有一種受到欺騙和愚弄的感覺,他對羅尚博的狡詐伎倆感到憤怒,同時,更為美利堅民族的命運而憂心如焚。但是,這已經不是爭吵的時候了。華盛頓十分清楚,如果沒有法軍的大力配合,特別是法國海軍的有效援助,美軍將一事無成。於是,他決定按原計劃的第二步行動,選擇弗吉尼亞的約克鎮為決戰的戰場,因為他已經從拉法耶特那裏得到了確切的情報,康沃利斯的軍隊此時正駐守在這裏。

但華盛頓心裏仍然很不踏實。他知道,這一戰略計劃目前仍存在一些明顯的漏洞,保障戰役順利實施的某些必要因素尚在未定之中。比如,由於可能受到氣候惡劣和英國艦隊海上攔截等情況的影響,德格拉塞的艦隊不一定能準時開赴預定海區。如果這種情況真的發生,整個作戰計劃隻能是一紙空文。另外,法軍的重炮遠在紐波特地區,從陸路無法把它們運抵弗吉尼亞,而從海路運輸又要冒巨大的風險。最為重要的是,美法主力部隊目前大多駐紮在距約克鎮很遠的地方,讓這樣一支龐大的軍隊向弗吉尼亞方向行進,很容易使英軍看清楚聯軍的戰略意圖而實行戰略轉移,這將會使聯軍所付出的一切努力化為泡影。

華盛頓考慮再三,於是寫信給羅尚博和德格拉塞將軍,要求此行應謹慎務必按指定時間到達指定地點,則勝無疑。

考慮到很可能這是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性戰役,而且南下途中美軍必須隱蔽巧妙、靈活機動地行進,以避免使英軍掌握美軍的戰略進攻方向,華盛頓決定親自率軍出征。

南進行動是在絕對保密的狀態下進行的,絕大多數美軍官兵都不知道此行的目的地到底在哪裏,而華盛頓仍一再揚言要去攻打紐約。為此,他製造了許多假象,在樂新澤西起爐火土建營地,偽造機密文件,清理通往紐約的通道等等。與此同時,華盛頓則悄悄地率軍出發,於8月19日抵達金斯渡口。20日,全軍順利渡過哈得孫河,而後兵分幾路迅速南下。羅尚博也於同一時期率領法軍撤離營地,取道白原、北堡、克倫龐德和石角等地,向南挺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