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獨立宣言
從列克星敦打響了武裝反抗的第一槍以來,尤其是第二次大陸會議以來,北美人民的反英武裝鬥爭的熱情日益高漲起來。就在波士頓戰役進行期間,北美其他地區的人民群眾也紛紛拿起武器,與英國軍隊和親英分子展開了殊死的戰鬥。在南部戰場,南卡羅來納民兵在莫爾橋戰役中痛殲效忠派武裝,並把企圖攻占查爾斯頓港口的英國艦隊趕走。在加拿大戰場,由理查德·蒙哥馬利和本尼狄克特·阿諾德率領的北美軍隊孤軍奮戰,給英軍以重創,雖然最終因寡不敵眾而嚴重受挫,蒙哥馬利將軍也英勇陣亡,但他們的行動牽製住了相當一部分英軍主力,有力地援助了其他地區的反英戰爭。
隨著武裝鬥爭熱情的高漲,戰爭席卷了北美,但是北美人民的抗戰目的是什麼,被明確地擺到了北美人民麵前。
北美大多數革命領袖當時認為,北美采取種種經濟和軍事的手段與英國當局作鬥爭,其目的僅僅是迫使他們放棄對殖民地的壓迫性政策。而一旦達到了這一目的,北美就應放下武器,與英國破鏡重圓。北美各地的群眾也抱大致相同的看法,他們仍然認為英國是自己的祖國,自己是大英帝國的臣民。他們積極參加了反英武裝鬥爭,隻是希望以這種方式迫使英國作出讓步,使北美恢複到1763年以前的小康局麵。
因此,在當時北美大多數人的眼中,獨立與“叛國”和“大逆不道”幾乎沒有什麼兩樣。即使個別激進分子有獨立的思想,他們也不得不三緘其口,否則便會使自己處於尷尬的境地。就連激進派領袖約翰·亞當斯當時也認為:“在人們眼中,獨立是一個可怕的妖魔,它會使溫厚的人變得發狂,使社會滋生出罪惡、欲念和混亂。”
在這一問題上,華盛頓當時的觀點也未能超越他的同代人。他主張北美人民應為“正義”而戰,迫使英國當局改弦更張,尊重北美人民的權利和自由。他還認為,英王是一個寬厚仁慈的君主,應該由他出麵,糾正英國內閣所犯下的罪行。因此,直至1776年初,在每次晚餐之前,華盛頓總是虔誠地為英國國王的健康而幹杯。
但是從1776年初起,形勢發生了急劇的變化。
英國國王喬治三世既昏聵無能又剛愎自用,他三番五次地拒絕了北美人民要求和解的請願書,並蠻橫地宣布:北美處於叛亂狀態。他還一再揚言:要絞死殖民地的每一個叛亂首領!秉承英王的旨意,英國政府調兵遣將,把幾萬精銳部隊運往北美洲,對人民抗英運動進行殘酷的鎮壓。英軍的鐵蹄踐踏了北美的廣大城鄉地區,造成了人民生命財產的巨大損失。事實證明:英國國王決心要用屠刀把北美人民的鬥爭扼殺在血泊中。北美人民開始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了這一點。
英軍的血腥鎮壓必將激起更大規模的反抗。華盛頓統率的大陸軍和各路民兵武裝浴血抗敵,愈戰愈勇。各個地區的愛國者也紛紛行動起來,他們推翻了頑固反動的總督及其地方議會,建立起新的革命議會和地方政權,並開始有效地履行職責。到1776年1月,這種革命議會和地方政權已經牢牢地控製了11個殖民地。英國在北美殖民統治的根基徹底動搖了,北美人民的獨立意識已經越來越強烈。
在一片要求獨立的呼聲中,大陸會議於1776年6月10日召開,選舉產生了一個5人委員會,負責起草關於宣布獨立的文件。7月4日,大陸會議正式批準了由托馬斯·傑斐遜起草的《獨立宣言》。頃刻,弗吉尼亞議會大廈上響起了悠揚而莊嚴的鍾聲,它向全世界鄭重宣告:一個偉大的國家從此獨立了!
在《獨立宣言》中,傑斐遜以氣勢磅礴的手筆高度地總結了歐洲啟蒙運動的政治哲學,闡明了資產階級民主主義的重要原則,他寫道:
“我們認為下麵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他們都被造物主賦予了某些不可轉讓的權利,其中包括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為了保障這些權利,人類才在他們之間建立政府,而政府之正當權力則來自被統治者的同意。如果遇有任何一種形式的政府損害了這些目的,那麼,人民就有權利改變它或廢除它,以建立新的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