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9月17~18日,華盛頓與法軍主要將領羅尚博、德格拉塞等人舉行軍事會議,製定聯合作戰計劃。經過充分的討論和協商,會議最後決定:由美軍組成戰線的右翼,法軍組成左翼,於9月28日清晨向約克鎮進發。

隨後,聯軍指揮機構又製定了具體的作戰方案。鑒於約克鎮地域狹小、敵人兵力密集等具體情況,羅尚博建議:此次戰役應充分發揮聯軍炮火力量強大這一優勢,用猛烈炮火重創恫嚇敵軍,以迫其投降。這一建議得到了采納。根據最後確定的作戰方案,整個戰役大致分為兩個階段進行。第一步是挖掘一道平行塹壕。這道塹壕長約2英裏,入口處要設在敵人炮火射程之外,以便部隊能安全進入。當塹壕挖到預定位置後,便修建潛伏的炮兵陣地,聯軍炮兵從這裏猛烈轟擊,直至摧毀敵人的要塞和炮兵陣地為止。此後,戰役轉入第二階段:挖掘第二道平行塹壕。這道塹壕應直抵敵人防線,在這裏設置炮位,以使敵人的營地完全暴露在聯軍的火力範圍之內。羅尚博認為:如不發生意外,憑借聯軍炮火的力量足以摧毀英軍的戰鬥力,使其繳械投降,否則便予以痛殲。

9月28日清晨,美法聯軍從四麵開始向約克鎮進逼,包圍圈日益縮小。在聯軍的強大壓力下,康沃利斯被迫放棄了城市外圍的陣地,把軍隊全部撤入城內。到10月1日,聯軍已經完成了包圍,對英軍形成了關門打狗之勢。

10月6日夜晚,聯軍開始挖掘第一道平行塹壕。在林肯將軍的親自指揮下,廣大聯軍將士夜以繼日地工作。結果隻用了3天時間,第一道平行塹壕和3個炮兵陣地就全部竣工了。

10月9日下午5點鍾,華盛頓作為總司令被邀請去點燃總攻擊的第一炮。那是一門新型的法式大炮,黃銅色的炮身被擦得鋥明瓦亮,一塵不染,長長的炮筒上還掛著五顏六色的美麗彩帶。華盛頓饒有興趣地把導火線引入炮膛,並目睹了炮彈準確地在英軍塞牆上爆炸的情景。刹那間,聯軍數百門火炮同時發出了震耳欲聾的吼聲,炮彈像雨點般鋪天蓋地飛向敵人的城防工事,使小小的約克鎮籠罩在濃濃的煙幕和火海之中。

這場炮擊整整持續了3天,給敵人造成了難以想象的損失。敵軍的塞牆成片地倒塌,大片陣地和工事被夷為平地,許多彈藥庫被摧毀,火炮和車輛被炸成一堆堆廢物,英艦“夏隆”號和3艘大型運輸船也被擊毀,並燃起熊熊大火。望著那衝天的硝煙和火光,華盛頓不禁興奮地感歎道:“上帝保佑,美國人民此戰必勝!”

在這場戰役中,弗吉尼亞人民表現出了高尚的愛國精神和參戰熱情。他們不僅積極捐錢捐物,參加修築工事,幫助運輸物資裝備,而且還忍受了巨大的物質損失和人員犧牲。弗吉尼亞州州長納爾遜先生是一位極富獻身精神的愛國者,自這場戰役開始籌劃以來,他派出了大批民兵前來助戰,並號召全州人民為戰爭作奉獻,他本人更是身體力行。為了給美軍提供軍費,他以個人財產作為擔保,籌得了一大筆貸款。炮擊開始後,當炮兵指揮官問他轟擊約克鎮的哪一部分最為有效時,他毫不猶豫地指著一座高地上的建築物說:“那是敵人的指揮部,應該集中火力轟擊。”結果這座建築被徹底摧毀了。事後人們才知道,這正是納爾遜先生本人的住宅。為了贏得這場關鍵性的戰役,不論付出什麼樣的代價,弗吉尼亞人民也在所不惜。

第一道平行塹壕完成使命之後,11日夜晚,聯軍開始挖掘第二道平行塹壕。起初,工程進展十分順利,但不久便滯緩下來,原因是英軍在前方修築了兩座棱形堡壘,不斷用猛烈的火力從側翼襲擊築壕士兵。華盛頓命令:立即消滅這兩個攔路虎!

14日夜晚,聯軍兵分兩路向兩座堡壘發起了猛攻。左翼美軍在漢密爾頓上校的率領下乘夜色悄悄潛入敵陣,用刺刀和槍托與敵人展開了激烈的肉搏戰,一槍未放便攻克了這座堡壘,美軍僅犧牲9人。右翼的法軍部隊在拉法耶特的率領下同時出擊,打得頗有章法。先由工兵排除鹿砦,掃清通道,而後部隊迅速出擊,在稍晚些時候也拿下了敵人的堡壘。

敵人的攔截火力被排除之後,築壕工作的進度便大大加快了。15日夜晚,聯軍已在壕中架起了大炮,約克鎮的敵軍陣地完全暴露在聯軍炮火的有效射程之內,康沃利斯已經陷入了絕境。

但是,英軍是不會輕易放下武器的,康沃利斯使出了渾身解數,作困獸之鬥。他認為,聯軍第二道塹壕中的炮兵陣地對他是最致命的威脅,於是命令部隊襲擊並奪取聯軍大炮。16日淩晨,艾伯克龍比中校率領350名突擊隊員對聯軍最前麵的兩個炮兵陣地進行了突然襲擊,並一度取得了成功,搶占了炮位,塞住了幾門大炮的火門。但聯軍很快就發動了反擊,將英軍逐走,炮位又重新回到聯軍手中。這天晚上,聯軍的平行塹壕和炮兵陣地已全部落成,準備對敵人實施毀滅性的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