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在1926年的一次中央全會上,托洛茨基、季諾維也夫、加米涅夫對李可夫的報告提出了批評和修改意見。要求對富裕的農村地區加征稅收,進一步加快工業化的速度,擴大日用品生產,提高工人工資等,擴大工業投資30%,資金的來源靠增加農業稅和提高工業品價格。
斯大林在給列寧格勒黨組織作報告時,批駁了他們3人的觀點,斯大林說:“我們黨內有一些人把勞動農民群眾看成異類,看成工業的剝削對象,看成我國工業的殖民地之類的東西。同誌們,這些人是危險的人。對於工人階級來說,農民既不能是剝削對象,也不能是殖民地。”
托季聯盟在一些黨組織中建立派別組織、集會、散發秘密傳單。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拉舍維奇在集會作報告,號召派別組織和黨中央相抗衡。
斯大林一直在密切地關注著他們的行動,並思考如何解決這個聯盟。終於,他想好了,他在給莫洛托夫、布哈林等人的信中說:“目前季諾維也夫集團是反對派一切分裂活動的鼓動者和黨內分裂派的首領,是危害最大的集團,在全會上應當受到打擊的也正是這個集團。因此,不僅要把拉舍維奇開除出中央委員會,而且要把季諾維也夫開除出政治局……至於季諾維也夫在共產國際中擔任的職務,我想,把他從政治局除名後,他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再擔任主席了……這樣就可以使季諾維也夫集團失去戰鬥力,……在全會決議中要指出,季諾維也夫被開除政治局,不是由於他同中央委員會有分歧(托洛茨基同中央委員會有著同樣的深刻的分歧,但並不存在把托洛茨基開除出政治局的問題),而是由於他(季諾維也夫)執行分裂政策。”
“……在全會上搞一個大而全的決議不好,這樣就會把季諾維也夫和托洛茨基正式合並為一個陣營,這種做法目前可能為時尚早,從戰略上也不合適,……最好是把他們各個擊破。”
托季聯盟的形成,從一開始就是滑稽的,在政治上是可笑的,使他們自己在公眾麵前丟盡了臉。他們的努力注定是無效的,隻能成為斯大林的“割除”提供了把柄。
他們的第一個行動,是搞了個3人聲明指責黨中央壓製黨內民主。結果在七中全會上,季諾維也夫被開除出政治局。托季聯盟在中央遭到失敗,又轉到基層尋求支持。他們奔走於莫斯科、列寧格勒,散發傳單,發表演講,宣傳他們的政綱,結果常常被從會場攆走,或遭到冷嘲熱諷。形勢對托季聯盟是不利的,於是開始退卻,向中央提出和解的建議,希望停止“黨內糾紛”以便“共同工作”。斯大林不接受他們的和解願望,他們隻有投降,沒有談判的資格。他們的力量和斯大林相差甚遠。
1926年10月,在中央召開的聯席會議上,解除了托洛茨基政治局委員和加米涅夫候補政治局委員職務。共產國際執委會解除了季諾維也夫共產國際執委會主席的職務。布哈林被選為共產國際執委會書記。
十月革命10周年之際,原蘇聯黨和政府在莫斯科和列寧格勒舉行了聲勢浩大的遊行紀念活動。
1927年11月7日,反對派決定帶著自己的標語牌上街。斯大林早已準備好了,他動用了國家機器。在莫斯科,反對派在莫斯科高大建築物上掛上了托洛茨基、季諾維也夫的畫像,在像下方寫有“世界革命領袖”的字樣。遊行隊伍扛著“槍口向右轉——反對富農”、“反對官僚”、“堅決執行列寧的遺囑”、“反對機會主義、反對分裂——維護列寧黨的團結”等標語牌子上了街,人群中還不時響起“托洛茨基萬歲!”、“季諾維也夫萬歲!”的口號聲,托洛茨基、加米涅夫、斯米爾加、普列奧布拉任斯基直接指揮著遊行隊伍。
反對派走上街頭,公開組織的遊行示威,最終都以失敗而告結束,使問題更加嚴重。他們不但沒有得到任何好處,反而在政治上更加被動。11月14日,聯共中央委員會和中央監察委員會決定把托洛茨基、季諾維也夫開除出黨,沒過一個月加米涅夫也被開除出黨。11月16日,原蘇聯著名外交家,托洛茨基的密友越飛自殺。托季聯盟決定利用這一機會再作一次努力。
參加越飛葬禮的人很多。托洛茨基、季諾維也夫、加米涅夫分別在葬禮上發表了講話。當有人向列隊的士兵呼籲,要士兵向前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致敬、高喊“烏拉!”時,士兵們卻沒有反應。托洛茨基終於認識到,他的機會已經過去了。
1928年,季諾維也夫、加米涅夫表示懺悔,他們因而恢複了黨籍。但托洛茨基堅決拒絕承認錯誤,他被流放到蘇中邊境的阿拉木圖。他到阿拉木圖後,並未停止活動,不僅寫作,還經常與他的追隨者保持聯係。
1929年1月,聯共中央決定把托洛茨基驅逐出境,剝奪蘇聯國籍。托洛茨基最初流亡土耳其,出版《反對派公報》,還先後寫了《我的生平》、《不斷革命》、《俄國革命史》、《被背叛了的革命》等著作,以後又流亡法國、挪威、墨西哥,組織成立了第四國際。1940年8月20日在墨西哥他的寓所裏遇刺,次日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