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1 / 3)

第六十七章

三十而立進下院

從牛津大學畢業之後的3年內,瑪格麗特的感情生活一直處於波瀾不驚的狀態。然而正當她以新女性的形象在政壇嶄露頭角的時候,丹尼斯·撒切爾先生進入了她的生活。

丹尼斯·撒切爾出生富裕之家,父親繼承祖業並在此基礎上發揚光大,開辦了一家油漆化工品的大公司。那時丹尼斯33歲,比瑪格麗特整整大10歲。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曾在法國、西西裏島和意大利本土作過戰,得過帝國勳章和通報嘉獎,戰後退役,作了埃裏斯油漆公司的常務董事。

丹尼斯·撒切爾雖然也是衛理公會教徒,但他卻不像正統的衛理公會教徒們生活得那麼簡樸和古板。他講究排場,生活闊綽,在倫敦有自己的豪華公寓,還有一輛豪華型小轎車,而且埃裏斯油漆公司就設在達特福選區,因而他和該區的保守黨人混得很熟。

也是事有巧合,那天晚上他的朋友請他協助籌辦歡迎瑪格麗特的宴會,丹尼斯當然也亟欲一睹這位女候選人的風采。一見之下,果然不凡,瑪格麗特那幹練、剛毅、整潔、亮麗的形象,給這個有過婚姻挫折的中年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當然,丹尼斯出身不俗,經濟基礎雄厚,在生意場上成就不錯,加上高大英俊、一表人才、舉止儒雅、氣度雍容,也正是羅伯茨小姐的意中人。惟一使瑪格麗特·羅伯茨小姐犯難的,是丹尼斯不是一個黃花郎,這有悖於她和她一家人所崇奉的衛理公會教義。經過一番痛苦的猶豫,羅伯茨小姐終於痛下決心,接受了丹尼斯的愛情,並在1951年大選這一天雙方舉行了訂婚儀式。

1951年12月13日,瑪格麗特·羅伯茨小姐與丹尼斯·撒切爾先生結為伉儷,婚禮是在倫敦城市路一座威斯雷小教堂舉行的。參加婚禮的多數是新郎和新娘的保守黨朋友,還有丹尼斯的寡母和未婚妹妹,以及瑪格麗特的母親和姐姐。婚禮之後,撒切爾夫婦前往葡萄牙、西班牙和法國歡度蜜月。這是新娘有生以來的首次出國,陶醉、歡愉之情自不在話下。

瑪格麗特成為撒切爾夫人和選擇13號結婚,不僅是對“數字13恐懼症”的義無反顧的挑戰,也是對傳統教律的一種反抗。我們與其說她同丹尼斯的結合是超越世俗偏見的壯舉,毋寧說是為了迅速達到政治目的而尋求金錢婚姻的結果。

瑪格麗特和丹尼斯從相識到結婚,其間經過了兩年時間。結婚之後,瑪格麗特即遷居倫敦,辭去了她在萊昂斯公司的那份工作,開始潛心攻讀法律了。丹尼斯每天駕車去埃裏斯公司上班,早出晚歸。

瑪格麗特如今有了溫暖的家,有了丈夫在精神與物質兩方麵的全力支持,她可以專心致誌地去從事自己的事業了。瑪格麗特對此毫不隱諱,她經常對人說:“是丹尼斯的錢幫助我走上了成功之路,我對他充滿感激之情。”

初為家庭主婦,瑪格麗特不得不調整自己的角色:既要白天去法律教育理事會聽課,或去圖書館翻閱資料,撰寫論文,又要晚上回家做飯,幹家務,裝飾居室,而且做得很盡心,很投入,也很有水平。直到她後來一舉成名,當上了保守黨的領袖,她作為賢妻良母的柔媚一麵不但未稍減,甚至發展了她那多姿多彩的溫馨情懷。

婚後約莫過了兩年,1953年8月瑪格麗特·撒切爾夫人剖腹產下了一對雙胞胎,而且是龍鳳胎。男孩取名馬克,女兒叫卡羅爾。這時距離法律課程的結業考試僅有3個月。瑪格麗特請了一個奶媽照看嬰兒,硬是咬牙通過了這次結業考試,取得了當律師的資格,而且當上了稅務法官議事所的見習律師。

按照規定,取得法學文憑或通過法律教育學會考試的人,必須在法律事務所實習一段時期,一般為半年。此外,見習人員還得交上一筆錢,好在有丹尼斯的經濟支持,這都不成問題。她遇到的麻煩主要是律師界對婦女的歧視。稅務法官在英國一向是男士的“一統天下”,撒切爾夫人硬是一頭闖進了這一禁區,以特有的頑強精神、果斷處事能力和高效工作方法,很快就進入了角色,負責稱職,而且還打贏了一場官司。到最後瑪格麗特離開這家事務所時,她已給同事們留下了良好的印象。在牛津大學畢業7年之後,瑪格麗特終於在1954年如願以償,進入了新廣場5號的林肯協會稅務事務所,開始做正式的開業律師。此後,撒切爾夫人便永遠告別了化學實驗室,跨入了法律、政治界。她的青春和精力已化作了一塊塊堅實的攀援基石。

在1954年,即她進入林肯協會稅務事務所工作前的1年半之內,她曾轉換了3個法律事務所。當撒切爾夫人從刑法和習慣法事務所轉到稅收事務所時,也遭到不少非議。人們認為稅收事務是男人的領地,是男人才使它維持到今天,像撒切爾夫人這樣有兩個小孩的母親更不應該涉足此地,而應回家去為孩子洗尿布。可是,撒切爾夫人卻認為:“好女一但與男人平起平坐,她們將會勝過男人。”撒切爾夫人在法律事務所工作到1961年,而她的名字直到1969年才被人們依依不舍地從辦公室的牌子上取下來。

不過,撒切爾夫人在做律師的同時,她的兩眼始終沒有離開過威斯敏斯特宮——英國議會所在地。她爭當律師的惟一目的,是要鍛煉自己,為最終進入議會作賽前熱身準備。這一時期的撒切爾夫人並沒有把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律師事務上,而主要是為能進入下院而上下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