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結束“創建自適應組織”這個話題之前,我想要再說一個故事。如果你經營自己的生意,你可能使用過這個故事中提及的產品。它叫QuickBooks(意為“快速賬簿”),是財捷公司的旗艦產品之一。
多年來,小型商務財務軟件QuickBooks一直是其所在類別中的領頭產品。所以產品擁有一大群忠實的顧客,而財捷也希望它對公司利潤產生重大貢獻。Quickbooks和二十幾年前的大多數個人電腦軟件一樣,以一個巨大批量的形式每年發布一次。三年前,QuickBooks的產品營銷總監格裏格?萊特(GregWright)加入團隊時就是這種情況。正如你所想到的,已有很多流程,保障產品不斷地準時發布。典型的發布方式是花費大量前期時間,找出顧客需求:
一般,每個年度周期的前三四個月裏不開發任何功能特性,隻用於製訂策略和計劃。當計劃和階段性目標確立之後,開發團隊在接下去的6~9個月裏動手開發。最終推出一次大規模的產品發布。在流程的最後,團隊會收到第一次反饋,了解他們是否成功實現了顧客的要求。
所以整個時間表是這樣的:9月項目啟動,6月發布第一個公測版,7月發布第二個公測版。公測版的主要目的是確保新軟件不會讓顧客的電腦係統崩潰,或丟失數據。到了流程中的這個時刻,隻能修複一些重大的漏洞。軟件產品本身的設計已經定型。
這是軟件開發團隊多年來使用的標準“瀑布模型”開發方法。它是一種線性的、大批量係統,它的成功仰賴恰如其分的預測和計劃。換言之,它完全不適應現今快速改變的商業環境。
第一年:完成失敗
2009年是格裏格加入QuickBooks團隊的第一個年頭,他親眼目睹了一場失敗。那一年,QuickBooks把網上銀行作為重要功能之一,推出了一個全新的係統。開發團隊采用了軟件模型和非功能性的原型產品,完成了數輪可用性測試,接著用顧客數據樣本進行了主要的公測版測試。在產品發布的那一刻,事事如常。
第一個公測版在6月發布,團隊開始得到一些負麵的顧客反饋。盡管顧客在抱怨,但並沒有充足理由停止發布,因為軟件本身沒有技術錯誤,沒有令電腦崩潰。在那個當下,格裏格進退兩難,他無從知道在市場中這些反饋會如何反映到真正的顧客行為上。這些隻是孤立的投訴個案,還是廣泛問題的一角?但有一點他很清楚:他的團隊不能錯過產品發布時間。
終於產品推出了,但結果很糟糕。顧客要花比老版本多四五倍的時間核對他們的銀行交易。最終,格裏格和他的團隊除了根據規格開發了產品之外,沒能實現他們本想要解決的顧客需求。同時,因為下一次發布必須要通過同樣的“瀑布模型”流程,開發團隊用了9個月時間來解決問題。這是一個由於成功執行了錯誤計劃,而“實現”失敗的典型案例。2
財捷公司使用一種名為“客戶淨推介值”(NPS)的跟蹤調查體係,評估顧客對公司旗下眾多產品的滿意度。這是一個能了解顧客對產品真實想法的極好指標,而且具有可操作性。我在IMVU也使用過這個方法。NPS的一個好處是,它在一段時間內是非常穩定的。它測量的是核心顧客的滿意度,所以不受小波動的影響;它隻記錄顧客感受的主要變化。那一年,公司的NPS分數第一次發生改變,QuickBooks的得分跌了20個點。下降的20點導致財捷的業績遭受重大損失,也讓公司很丟臉。這都是因為在流程中,顧客反饋來得太晚,以致開發團隊沒有時間重新來過。
財捷公司的高級管理層,包括小型企業部的總經理和小型企業會計部的主管,都認識到需要作出改變。他們明智地決定,任命格裏格負責這次改革,他的任務是:在QuickBooks的開發和部署上,達到新創企業的速度。
第二年:肌肉記憶
這個故事的第二階段展示了建立自適應組織的困難度。格裏格打算用以下四條原則來改變QuickBooks的開發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