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小題大做——圖書館內的藝術思考(2 / 2)

我最最崇拜的小說家是契訶夫,他對文學的理解和作家的要求一直被我奉為我創作的標準:“任何文學都不能以其無恥去壓倒現實生活。文學之所以為文學,就因為它是按照生活原有的樣子來描繪生活的。它的宗旨是真是,無條件的真實。”

沒錯,真實。這是我們麵對文學必須具有的責任感。

批評家們總認為,文學藝術的修養是在門窗緊閉空氣不流通的鬥室裏獲得的,然而,我們在成長、在成熟、在探索,在犯錯誤和取得成就。所有的一切都是在眾目睽睽之下,都是在和人群中獲得神諭,在和平凡讀者的心靈交流互動中實現的。

大師教會我,當我在街上碰到有人吵架,一定要停下來看熱鬧。因為在街頭吵架的場麵裏,我們總能夠看到最多彩、最隱秘的人類感情。

這是一個創造美的職業,但是與生活中某些醜陋的現實並不矛盾,我認為,無論哪位從事美的職業者,隻要他胸中盛有過去年代中最本質的東西,都會用自己所處時代的精神氣息重新使它們複活;借助自己的創造力,他們自然可以寬愛地接近所有那些陌生、遙遠,甚至是神聖的東西,並將其用自己的世界中,用自己的視線裏那些為人熟悉的喜愛的形式展現出來。

所以這次小小矛盾發生的時候,我隻是把書倒扣在桌上,平和地微笑著,欣賞眼前的一幕。

四、被攻訐者:

我以前真的不知道不出示閱覽證會帶來這麼大的麻煩。

我必須為自己辯駁,我不是你們想象中粗俗無禮的人。我隻是對於智慧和美的追求過於饑渴,渴望用一種最最簡單最最直接的方式去與之相會。我自己知道自己有閱覽證,我也知道絕對不會對讀書館有任何的不利。所以我采取了一種無傷大雅的,與常人不同的方式進入了閱覽室。這才是一個真正的求知者應該做的。

也許很多人會對此嗤之以鼻,但是我會毫不猶豫地堅持自己的舉動!它的價值在於其獨特。我本人,毫不掩蓋地說,繼承了“垮掉一代”的優良傳統,在我的美學思想裏,我所做的就應該盡情地去生活。這些在別人眼中奇異甚至無禮的行為是把自我、靈魂從各種束縛中解放出來的特殊手段和我們進行精神探索的超常方式而已。

“請讓藝術家去生活吧,讓他著魔,沮喪,快樂;讓他受苦、戀愛;讓他經曆人類情緒的全部範疇,但同時也請他學習將他的生活的情緒再造為藝術。”

聽聽俄國大師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說得多好,正是這樣,我們方可以直接獲得生命體驗,從而以人最最基本的生命存在為基礎探索新的生活方式、新的信仰、新的價值觀念、新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為了更高的美,沒有什麼規律是不可以打破的。”——貝多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