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神魂開竅者,可修鬼才一途,同遠古時候的修仙悟道殊途同歸。隻可惜不知從何時起神道消弭,鬼才的修煉也沒落了,不過新生的筆力由此繁榮昌盛起來,已經籠罩住了整個人間,這也應了此消彼長的簡單道理。
若是還能夠進行鬼才的修煉,神魂開竅者在人間則是極為尊貴的,因為通曉古今的他們到最後可慧眼如燭,成人間帝師,平天地亂象,甚至還能突破人間法度的約束,直通天道。
“沈伯伯,恭喜你了,沈淇還沒死,這是他寫下的文字,你留著,可以用來鎮災辟邪。”
李光地激動之餘,轉身將這張白紙交給了一臉茫然的沈鋤,這個連遭打擊的鄉下大漢麵色疲倦,有氣無力的接過白紙後,陡然注意到李光地前麵的話。
“你說什麼,淇兒還活著?”
麵對著沈鋤的驚愕,李光地嚴肅的點了點頭:
“沈淇不僅還活著,而且還因禍得福的成為擁有筆力的鬼才,自我朝建立,他應該是誕生的第一位鬼才!”
聽到這話,沈鋤才覺察到手中原本應該輕飄飄的白紙有一種厚重感,用手撫摸上麵的墨跡,可以感覺到崎嶇不平,好似是字內另有乾坤。
眾鄉民雖然對鬼才不了解,但多少知道練出筆力代表著什麼,這就是說沈淇若能參加縣試與府試,定可一鳴驚人,順利成為童生,繼而有資格參加院試,鄉試,會試和殿試。
其實沈淇先前就很想參加二月的縣試,但卻因為沒有信心,猶猶豫豫,最終錯過了,這也是沈秦氏對他恨鐵不成鋼的原因。反觀神童李光地,在縣試裏展露筆力,一舉成為案首,若是順利通過八月的府試,他便可取得童生身份,而後有資格參加正式的科舉考試,這也可以看做是科舉前的預備性考試。
好在清朝的科舉流程還算合理,因故未能參加縣試的可以於府試前補考一場,通過後一樣可以參加府試,不知道沈淇能不能抓住這次機會。
就在鄉民們因為沈淇練出筆力轉而向沈鋤賀喜時,他們意識到這位鬼才不知身在何處。眾人趕忙四處尋找,呼喊之聲連連響起。
此時的沈淇早就跑到了村外,他從大火之中背著自己的書簍離開,臉上滿是絕決。自從他的神魂開竅,第一個念頭便是去縣令府救出鄒曼珊,為娘親報仇。
他背上的書簍裏麵有筆墨紙硯與一些書籍,兩邊還有支架,支起一塊小棚子在頭頂遮陰。在他快速的跑動間,書簍裏傳出輕微的碰撞聲,田埂邊歸來的同村人看到一個書生出來,禮貌性的前去打招呼,卻不想看到的是三天前死去的沈淇,當即是嚇得一屁股坐在了地上。
“詐,詐屍了!”
此人坐在地上,指著沈淇驚恐的叫喊一聲,然後連滾帶爬的跑了。
沈淇也沒有時間去解釋,繼續背著書簍向著沒有多遠的縣城跑去,他的手中已經緊握著一隻毛筆,筆尖有一節小竹筒套著,裏麵有少量墨汁浸泡著筆毛,隨時都可以拔出來揮筆成字句
在此之際,安溪縣城裏的張元離開那間養小鬼的陰暗屋子後,被心情不悅的張堯文痛罵,還嚴令他馬上去好好讀書寫文章,年底之前還沒有練出筆力,就家法伺候。
迫於張堯文的威嚴,張元短暫妥協了,他躲在書房裏假裝看了三天《論語》,之乎者也的亂糟糟的念了一通後,心癢難耐起來。他是惦記著搶到手的十四歲小娘子鄒曼珊。
“少爺,大好事,老爺去陳掌櫃家喝酒論文去了!”
今日正當張元悶在書房裏無法集中精力時,一名偏瘦的下人偷偷跑到他的書房窗戶下叫喚起來。
此人名叫劉二,正是負責給沈淇下毒之人,而那陳掌櫃則是安溪縣的一名富商,名為陳天寶,家族裏讀書之風盛行,出了好幾位練成筆力的文人。
聽到劉二這話,張元欣喜起來,丟下手裏麵的《論語》便是一頭衝出了書房。
“好樣的劉二,本少爺稍後好好打賞你!”
終於有機會出門的張元第一個念頭便是衝向關押鄒曼珊的房間,憋了幾天的他早已經有著邪火從小腹處升起。
“小娘子,我來了!”
張元一把將那間房門推開,縮在角落裏表情呆滯的鄒曼珊被嚇得嬌軀顫抖。她白淨的瓜子臉抬起,看到張元像是發瘋了一般,胡亂的拔下身上的衣服,麵色激動不已。
恰在這個時候,縣令府裏的大門口,負責守門的兩名衙役看到一個極其普通的書生一手托著一疊白紙,另一手握著一隻蘸滿墨汁的毛筆站立在台階前,絲毫沒有意識到有危險來臨。ps:新書上傳,覺得還行就請加入書架收藏一下,有票票的也請投,感激不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