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細化自己的特長
——王國華
在美國耶魯大學的入學典禮上,校長每年都要向全體師生特別介紹一位新生。去年,校長隆重推出的,是一位自稱會做蘋果餅的女同學。大家都感到奇怪:怎麼隻推薦一個特長是做蘋果餅的人呢?最後校長自己揭開了謎底。原來,每年的新生都要填寫自己的特長,而幾乎所有的同學都選擇諸如運動、音樂、繪畫等,從來沒有人以擅長做蘋果餅為賣點。因此,這位同學便脫穎而出。
這真是一位聰明的學生。我想,如果當初她填上“擅長廚藝”,結果會怎樣?肯定不會像“做蘋果餅”這麼打動人心。其實,那些填寫運動、音樂、繪畫的,可能也就是會打打羽毛球、吹吹口哨或者畫幾筆素描。但是,他們不敢那樣寫,非要用一個大而籠統的概念把自己的特長掩蓋起來。細細打量,這背後更多的是心虛。而細化自己的特長,則顯示出一種天真的可愛和拙樸,同時也是一種自信。我的一位朋友在求職時,在簡曆“有什麼特點”一欄中寫道:“說謊時容易臉紅。”這比起那些自稱“從不說謊”的人來,要真誠得多。有些特長雖然不偉大,不高貴,但是它照樣可以讓我們享受一生。細化它們,並張揚它們,你的自信便一點一滴地滲透出來。
最有價值的十分鍾
——龍際禮
美國伯利恒鋼鐵公司總裁查理斯·舒瓦普向效益專家艾維·利請教“如何更好地執行計劃”。艾維·利遞給舒瓦普一張空白紙,說:“請你在這張紙上寫下你明天要做的6件最重要的事。”
舒瓦普用了5分鍾寫完。艾維·利接著說:“現在用數字標明每件事對於你和你公司的重要性的次序。”這又花了5分鍾。艾維·利說:“好了,把這張紙放進口袋,明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把紙條拿出來,做第一項最重要的,不要看其他的,隻看第一項。著手辦第一件事,直至完成為止。然後用同樣的方法對待第二項、第三項,直至你下班為止。如果隻做完第一件事,那不要緊,你總是在做最重要的事!”艾維·利最後說:“每一天都要這樣做——你剛才看見了,隻用10分鍾時間——你對這種方法的價值深信不疑之後,叫你公司的人也這樣幹。這個試驗你愛做多久就做多久,然後給我寄支票來,你認為值多少就給我多少。”
一個月後,查理斯·舒瓦普給艾維·利寄去一張25萬美元的支票,還有一封信。信上說,那是他一生中最有價值的一課。5年之後,這個當年不為人知的小鋼鐵廠一躍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獨立鋼鐵廠,人們普遍認為,艾維·利的方法功不可沒。
人的能力畢竟有限,無法超越某些限度。如果能對準備工作盡量做到慎重研究,心中對事情的輕重緩急有數,雖說不一定能夠成功,但至少可以將能力作更大的發揮。今天的世界是思想家、策劃家的世界,唯有那些做事有秩序、有條理的人,才會成功;而那些頭腦混亂,做事沒有秩序、沒有輕重緩急的人,成功永遠都和他擦肩而過。
真正的機會
——伊凡
有一位名叫西爾維亞的美國女孩,她的父親是波士頓有名的整形外科醫生,母親在一家聲譽很高的大學擔任教授。
她的家庭對她有很大的幫助和支持,她完全有機會實現自己的理想。她從念中學的時候起,就一直夢寐以求地想當電視節目的主持人。
她覺得自己具有這方麵的才幹,因為每當她和別人相處時,即使是生人也都願意親近她並和她長談。她知道怎樣從人家嘴裏“掏出心裏話”。她的朋友們稱她是他們的“親密的隨身精神醫生”。她自己常說:“隻要有人願給我一次上電視的機會,我相信一定能成功。”
但是,她為達到這個理想而做了些什麼呢?其實什麼也沒有,她在等待奇跡出現,希望一下子就當上電視節目的主持人。
西爾維亞不切實際地期待著,結果什麼奇跡也沒有出現。
誰也不會請一個毫無經驗的人去擔任電視節目主持人。而且節目的主管也沒有興趣跑到外麵去搜尋天才,都是別人去找他們。
另一個名叫辛迪的女孩卻實現了西爾維亞的理想,成了著名的電視節目主持人。
辛迪之所以會成功,就是因為她知道:“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一切成功都要靠自己的努力去爭取。她不像西爾維亞那樣有可靠的經濟來源,所以沒有白白地等待機會出現。她白天去做工,晚上在大學的舞台藝術係上夜校。
畢業之後,她開始謀職,跑遍了洛杉磯每一個廣播電台和電視台。但是,每個地方的經理對她的答複都差不多:“不是已經有幾年經驗的人,我們不會雇用的。”
但是,她不願意退縮,也沒有等待機會,而是走出去尋找機會。她一連幾個月仔細閱讀廣播電視方麵的雜誌,最後終於看到一則招聘廣告:北達科他州有一家很小的電視台招聘一名預報天氣的女孩子。
辛迪是加州人,不喜歡北方。但是,有沒有陽光,是不是下雨都沒有關係,她希望找到一份和電視有關的職業,幹什麼都行!她抓住這個工作機會,動身到北達科他州。
辛迪在那裏工作了兩年,最後在洛杉磯的電視台找到了一個工作。又過了五年,她終於得到提升,成為她夢想已久的節目主持人。
為什麼西爾維亞失敗了,而辛迪卻如願以償呢?
因為西爾維亞在10年當中,一直停留在幻想上,坐等機會;而辛迪則是采取行動,最後,終於實現了理想。
天道酬勤
——張安臣
沒有人能隻依靠天分成功。上帝給予了天分,勤奮將天分變為天才。
曾國藩是中國曆史上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然而他小時候的天賦卻不高。有一天在家讀書,對一篇文章重複了不知道多少遍,還在朗讀,因為他還沒有背下來。這時候他家來了一個賊,潛伏在他的屋簷下,希望等讀書人睡覺之後撈點兒好處。可是等啊等,就是不見他睡覺,還是翻來覆去地讀那篇文章。賊人大怒,跳出來說:“這種水平讀什麼書?”然後將那文章背誦一遍,揚長而去!
賊人是很聰明,至少比曾先生要聰明,但是他隻能成為賊,而曾先生卻成為毛主席都欽佩的人。
“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那賊的記憶力真好,聽過幾遍的文章都能背下來,而且很勇敢,見別人不睡覺居然可以跳出來“大怒”,教訓曾先生之後,還要背書,揚長而去。但是遺憾的是,他名不見經傳,曾先生後來起用了一大批人才,按說這位賊人與曾先生有一麵之交,大可去施展一二,可惜,他的天賦沒有加上勤奮,變得不知所終。
明確的目標
——明萊
愛因斯坦的一生所取得的成功,是世界公認的,他被譽為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他之所以能夠取得如此令人矚目的成績,和他一生具有明確的奮鬥目標是分不開的。
他出生在德國一個貧苦的猶太家庭,家庭經濟條件不好,加上自己小學、中學的學習成績平平,雖然有誌往科學領域進軍,但他有自知之明,知道必須量力而行。他進行自我分析:自己雖然總的成績平平,但對物理和數學有興趣,成績較好。自己隻有在物理和數學方麵
確立目標才能有出路,其他方麵是不及別人的。因而他讀大學時選讀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物理學專業。
由於奮鬥目標選得準確,愛因斯坦的個人潛能就得以充分發揮,他在26歲時就發表了科研論文《分子尺度的新測定》,以後幾年他又相繼發表了四篇重要科學論文,發展了普朗克的量子概念,提出了光量子除了有波的性狀外,還具有粒子的特性,圓滿地解釋了光電效應,宣告狹義相對論的建立和人類對宇宙認識的重大變革。取得了前人未有的顯著成就。可見,愛因斯坦確立目標的重要性。假如他當年把自己的目標確立在文學上或音樂上(他曾是音樂愛好者),恐怕就難於取得像在物理學上那麼輝煌的成就。
為了避免耗費人生有限的時光。愛因斯坦善於根據目標的需要進行學習,使有限的精力得到了充分的利用。他創造了高效率的定向選學法,即在學習中找出能把自己的知識引導到深處的東西,拋棄使自己頭腦負擔過重和會把自己誘離要點的一切東西,從而使他集中力量和智慧攻克選定的目標。他曾說過:“我看到數學分成許多專門領域,每個領域都能費去我們短暫的一生。……誠然,物理學也分成了各個領域,其中每次個領域都能吞噬一個人短暫的一生。在這個領域裏,我不久學會了識別出那種能導致深化知識的東西,而把其他許多東西撇開不管,把許多充塞腦袋,並使其偏離主要目標的東西撇開不管。”他就是這樣指導自己的學習的。
為了闡明相對論,他專門選學了非歐幾何知識,這樣定向選學法,使他的立論工作得以順利進行和正確完成。
如果他沒有意向創立相對論,是不會在那個時候學習非歐幾何的。如果那時候他無目的地涉獵各門數學知識,相對論也未必能這麼快就產生。愛因斯坦正是在10多年時間內專心致誌地攻讀與自己的目標相關的書和研究相關的目標,終於在光電效應理論、布朗運動和狹義相對論三個不同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愛國斯坦不但有可貴的自知之明精神,而且對已確立的目標矢誌不移。1952年以色列國鑒於愛因斯坦科學成就卓越,聲望頗高,加上他又是猶太人,當該國第一任總統魏茲曼逝世後,邀請他接受總統職務,他卻婉言謝絕了,並坦然承認自己不適合擔任這一職務。確實,愛因斯坦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這是他終生努力奮鬥才實現了這個目標的。如果他當上總統,那未必會有多大建樹,因為他未顯示過這方麵的才華,又未曾為此目標作過努力學習和奮鬥。
成功的公分母
——楊景
阿爾伯特·格裏是一名成功的保險推銷商。他和我們一樣,多年來一直以為要想獲得成功一定要有高深的學問,但通過長期的觀察,他發現很多有高學曆或埋頭苦幹的人並沒有獲得成功,他開始覺得學問與努力並不能保證一定會成功,也不是成功的必備要性。
他有一次向位中年婦女推銷保險,他還沒來得及開口,她就“嘭”的一聲關上門,把他拒之門外了。格裏沒有就此放棄,雖然他已經聽說這位大人脾氣暴躁,為人刁鑽,是個令許多推銷員頭疼的人物。但格裏還是盡可能地向人打聽有關她的事情,希望能從中找到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