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包裝”

——孫浩

世界最大的香皂製造商之一莫利威·皮托公司的董事長賴托爾,年輕時是一位微不足道的推銷員。

這位立誌要成為財界大人物的小夥子,每當推銷失敗之後,不一會兒又會回到距他千裏之外的店鋪,討教他進店時的動作以及言詞、態度等有什麼不妥之處,懇請傳授成功經驗。

這種虛心坦誠求教的精神和淳樸的態度,不僅使他得到了寶貴的忠言,而且被他拜訪的商店老板,都很樂意與他建立友誼並成為他的新主顧。

兩年後,他升任銷售部主任。5年後就與朋友合作開辦了香皂工廠。

賴托爾根據自己的親身體會,十分注意“員工包裝”。

他告誡部下:“包裝不僅僅是服裝,還有講話,講話比服裝還重要。”他從走路、開門、態度、笑容、禮貌等每一個小細節開始,逐一包裝推銷員。

經過十幾年的努力,他的夙願終於實現了。

一生凝練半句話

——河童

雪川是日本17世紀赫赫有名的高僧和畫聖。他幼時家貧,迫不得已進山當了和尚。由於酷愛畫畫,雪川常因專心致誌學畫而耽誤了念經,而且屢教屢犯,以致一再觸怒長老。

一天,烈日炎炎,是三伏天裏最酷熱的一天,就是坐著不動也會淌汗。到了念經的時候,長老看到雪川還在如醉如癡旁若無人地學畫,不禁勃然大怒,將其雙手反綁著捆在了寺院的柱子上。雪川很傷心,不由得淚如雨下。那淚水還有那汗水,都滴在石板地上。突然,雪川產生了靈感——居然用大腳趾蘸著淚水和汗水在石板地上畫了起來,轉眼之間就畫出了一隻活靈活現的小老鼠。

站在雪川身後一聲不響的長老看了之後不禁大驚,認定這孩子日後定能成大器。於是對其精心培養,無微不至。後來,雪川果然成了赫赫有名的高僧和畫聖。

雪川活到百歲,無疾而終。這個一生都充滿傳奇色彩的世紀老人,在彌留之際,為自己寫下了八個字的墓誌銘:“將淚水和汗水化作……”

這一代宗師留下的八個字,讓他的眾多弟子回味無窮,見仁見智。有的弟子認為:“這可能是師傅沒來得及寫完的半句話,完整的這句話應該是:將淚水和汗水化作美好的圖畫。”

有的弟子認為:“這可能是師傅故意不寫完的半句話,因為淚水和汗水不僅可以化作美好的圖畫,還可以化作許許多多美好的事物。”後來,弟子們形成共識:無論是沒來得及寫完的半句話,還是故意沒寫完的半句話,都無關緊要,重要的是雪川師傅在教導我們:“要用淚水和汗水實現美好的一切。”

失而複得

——曹銀

美國經濟大蕭條時期,18歲的曼莎好不容易才找到一份在一家高級珠寶店當售貨員的工作。在聖誕節的前一天,店裏來了一位30歲左右的男顧客。他雖然穿著很整齊、幹淨,看上去也很有修養,但很明顯,這也是一個遭受失業打擊的不幸的人。

此時店裏隻有曼莎一人,其他幾個職員剛剛出去。曼莎向他打招呼時,男子不自然地笑了一下,目光從曼莎的臉上慌忙躲閃開,仿佛在說:你不用理我,我隻是來看看。

這時,電話鈴響了,曼莎去接電話,一不小心,將擺在櫃台上的盤子碰翻了,盤中裝著的6枚精美絕倫的金戒指掉在了地上。姑娘慌忙彎腰去撿,可她撿回了5枚以後,卻怎麼也找不到第六枚戒指。當她抬起頭時,看到那位男子正向門口走去,頓時,她明白了那第六枚戒指在哪裏。

當男子的手將要觸及門把手時,曼莎柔聲叫道:“對不起,先生。”

那男子轉過身來,兩個人相視無言,足足有一分鍾。曼莎的心在狂跳:他要是來粗的怎麼辦?他會不會……

“什麼事?”他終於開口問道。

曼莎極力壓住心跳,鼓足勇氣,說道:“先生,這是我頭回工作,現在找個事兒挺不容易,是不是?”

男子長久地審視著她,良久,一絲微笑在他臉上浮現出來,曼莎終於也平靜下來,她也微笑著看著他,兩個人就像老朋友見麵似的那樣親切自然。

“是的,的確如此。”他回答,“但是我能肯定,你在這裏會幹得不錯。”

停了一下,他向前一步把手伸給她:“我可以為你祝福嗎?”

緊緊地握完手後,他轉身緩緩地走向門口。

迷路

——李承誌

黃昏時刻,有一個人在森林中迷了路。天色漸漸地暗了,眼看黑幕即將籠罩,黑暗的恐懼和危險,一步步移近。這個人心裏明白:隻要一步走岔,就有掉入深坑或陷入泥沼的可能。會有潛伏在樹叢後麵饑餓的野獸,正虎視眈眈注意著他的動靜,一場狂風暴雨式的恐怖正威脅著他,侵襲著他。萬籟無聲,對他來說是一片死前的寂靜和孤單。

這時,淒黯的夜空中,幾顆微弱的星光,一閃,一爍,似乎帶來了一線光明,卻又不時地消失在黑暗裏,留給人迷茫。但是對汪洋中的溺水者來說,一根空心的稻草都是珍貴的,都認為是救命的寶筏,雖然一根稻草是那麼的無濟於事。

突然間,眼前出現一位流浪漢踽踽途中,他不禁歡喜雀躍,上前叫住,探詢出去的路途。這位陌生的流浪漢很友善地答應幫助他。走呀走!他發現這位陌生人和他一樣的迷途。於是他失望地離開了這位迷途的陌生夥伴,再一次回到自己的路線上來。不久,他又碰上了第二個陌生的人,那人肯定地說他擁有逃出森林精確的地圖,他再跟隨這個新的導引,終於發現這是一個自欺欺人的人,他的地圖隻不過是他自我欺騙情緒的結果而已。

於是他陷入深沉的絕望之中,他曾經竭力問他們有關走出森林的知識,但他們的眼神後麵隱藏著憂慮和不安,他知道:他們和他一樣地迷茫。他漫無目的地走著,一路的驚慌和失誤,使他由彷徨、失落而恐懼然。無意間,當他把手插入口袋時,找到了一張正確的地圖。

他若有所悟地笑了:原來它始終就在這裏,隻要往自己本身去尋找就行了。從前他太忙,忙著詢問別人,反而忽略了最重要的事——回到自己身上找。

如同這位流浪者,你天生具有一份內在的地圖,指引你離開憂慮和沮喪的黑森林。這個故事告訴人們,情緒性的恐懼是多餘的。假如任何人告訴你別的,那他一定沒有找到他自己。

不要把憂慮和恐懼隱藏在心中。許多人有憂慮與不安時,總是深藏在心間,不肯坦白說出來。其實,這種辦法是很愚蠢的。內心有憂慮煩惱,應該盡量坦白講出來,這不但可以給自己從心理上找出一條出路,而且有助於恢複頭腦的理智,把不必要的憂慮除去,同時找出消除憂慮、抵抗恐懼的方法。

十減一等於幾的故事

——賈靜

一個公司招聘員工,經過一層一層的篩選,還剩下三個麵試者,他們的業務水平不相上下,從三個人當中挑選一個實在是難以取舍。最後,總經理決定再來一次麵試,由他親自挑選。

麵試的問題出乎意料,和業務毫無關係,是一道非常簡單的算術題。

“請你們三個回答我一個問題:十減一等於幾?”

第一位應試者想了想,最後滿臉堆笑地說:“您說它等於幾,它就等於幾;您想讓它等於幾,它就等於幾。”

第二個見第一個回答得這麼精明,不甘示弱地說:“十減一等於九,就是消費;十減一等於十二,那是經營;十減一等於十五,那是貿易。”

總經理聽了,微笑著點點頭又搖搖頭,他把目光轉向第三位應聘者:“說說你的答案?”

“十減一就是等於九嘛!”

後來,這個老實人被錄用了。

——張小石

一個暴君,一個哲人。他們同時生活在一座城市中。

暴君指著哲人的鼻子吼道:“你,必須從內心臣服於我!否則,我殺你!”哲人笑笑,不說話。暴君刷地抽出利劍。哲人笑笑,不說話。暴君突然笑了:“不會讓你這麼痛快地死的!”哲人笑笑,不說話。

這時上帝來了。暴君臣服於地;哲人謙卑地躬下腰。上帝說:“孩子們,不要太吵鬧。”他指著暴君說:“你一吵鬧,我就痛苦難忍。”他又指著哲人說:“你一思考,我就想笑。”然後,上帝建議他們一同穿過沙漠,不帶任何補給。誰活著出來,誰就是王者。暴君罵罵咧咧地上路了,他很自信,多年的廝殺、搏鬥生涯使他藐視沙漠。而哲人依然笑眯眯地,不見任何異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