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後來的采訪中,記者問他,他當時是否害怕老虎會朝他撲過來。馴獸師說,一開始自己確實感到毛骨悚然,但他馬上就鎮靜下來,因為他意識到了一個非常重要的事實:雖然他看不見老虎,但老虎並不知道這一點。“所以,我隻需像往常一樣,不時地揮動鞭子、吆喝,就當什麼事也沒發生一樣,不讓老虎覺得我看不到它們。”

兩個口袋

——高威

有一則古老傳說,講到3個人每個人脖子上都係著兩個口袋,一個在前,一個在後。有人問第一個人口袋裏裝的是什麼東西,他答道:“朋友的所有善行全裝在背後的口袋裏,以免被人看見或很快給忘掉。前麵口袋裝著的,是落到我頭上的一切不幸的事情。這樣,當我向前走時,我便常常可以停下來,把這些東西拿出來從不同角度進行觀察。我全神貫注地看著並研究它們。我把全部的思想感情都用在了觀察它們上。”

結果,他由於經常停下來深思過去各種不幸的事情,一天都走不了多少路。

當有人問第二個人口袋裏裝著的是什麼東西時,他答道:“前麵口袋裏裝著的是我的一切善行。我把這些東西放在前麵,為的是不斷把它們拿出來炫耀給每個人看;後麵口袋裏裝著的是我所犯過的錯誤,不論我到哪裏都帶著它們。它們很沉重,使我路也走不快。但由於某種原因,我就是沒法把它們扔掉。”

問到第三個人口袋裏裝著的是什麼時。這個人答道:“我前麵口袋裏裝滿了人們各種了不起的思想、他們所幹的善事以及我生活中所曾有過的美好東西。這個口袋雖然很大且裝得滿滿的,但是卻不重,其分量隻像船上的一張帆,不但不是負擔,而且能幫助我前進。背後口袋則是空的,因為我在口袋底刺了一個大洞。我把我聽到的有關別人的惡行以及我自己產生的所有不好想法,都裝進這個口袋裏了。結果這些東西便從口袋的洞裏漏了出去,再也找不著了,因此,我沒有任何使我的旅途變得更為困難的負擔。”

失敗計劃

——霍忠義

多年前,蝸居台灣的何應欽以四星上將的身份跑到荷蘭旅遊,荷蘭國防部接待了他,並帶他參觀了荷蘭的國防設施。參觀完後,荷蘭人又做了一個國防簡報,向何應欽展示了一旦戰爭爆發他們如何應對的計劃,這份計劃之縝密、全麵讓何應欽咋舌。但更令何應欽十分驚訝的是,他看到了一份更詳細的計劃,而且被放置在所有計劃最顯眼的位置,以突出它的重要地位,這個計劃的名稱叫“投降計劃”。何應欽表示很不理解,他說,在中國人眼裏,投降是可恥的事情,是被所有人看不起的行為,而為投降作計劃會渙散軍心,是戰爭大忌,中國文化崇尚舍生取義。

而荷蘭人的回答很從容:“我們並不認為投降是可恥的事情,經過充分分析敵我力量和戰爭現狀後,如果勝利付出的代價太大或者完全沒有取勝的可能時,我們會投降。我們不想因為自己的頑抗招致毀滅性的打擊,我們需要保存實力,需要保持國家的完整。我們將把土地、建築、河流山川都留給子孫,韜光養晦,等待某一天真正強大了,再去奪取勝利。”

投降計劃,意在未來。

“二戰”中,盟軍勝利登陸諾曼底之後,最高統帥艾森豪威爾將軍發表了講話:“我們已經勝利登陸,德軍被打敗,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結果,我向大家表示感謝和祝賀。”可是當時誰也不知道,在登陸之前,除了這份講話稿之外,艾森豪威爾還準備了一份截然相反的講話稿,那其實是一份失敗演講稿。失敗演講稿是這樣的:“我很悲傷地宣布,我們登陸失敗,這完全是我個人決策和指揮的失誤,我願意承擔全部責任,並向所有人道歉。”

兩份講稿,萬般情懷。

我曾經采訪過一個非常成功的商人,十年拚搏擁有了8000萬元的資產,他有過無數次利用智慧取得成功的經曆。講到驚心處,他常會停頓,強調其實自己每次行動前都會作一個詳細的失敗計劃。這讓我十分驚訝,而他向我講述了這樣做的理由。在事前假設失敗,可以讓狂熱的心靈冷卻,站在失敗者的角度思維,必然會考慮到成功計劃裏關注不到的因素。另外,作過失敗計劃的人,最終麵對失敗時,就不會驚慌失措、無以應對,準備得悠然,心態就會坦然。

太多的悲劇大都因為把成功當作唯一的目標,其實,失敗計劃裏深藏求勝意願、成功契機、超然心緒。

好運氣緣何降臨七次

——成橙

經濟蕭條時期,錢很難賺。一位孝順的小男孩,實在看不下去父母起早貪黑地工作卻無法維持全家的溫飽,所以偷偷溜到大街上想找個工作。他的運氣還算不錯,真的有一家商鋪想招一個小店員。小男孩就跑去試。結果,跟他一樣,共有七個小男孩都想在這裏碰碰運氣。店主說:“你們都非常棒,但遺憾的是我隻能要你們其中的一個。我們不如來個小小的比賽,誰最終勝出了,誰就留下來。”

這樣的方式不但公平,而且有趣,小家夥們當然都同意。店主接著說:“我在這裏立一根細鋼管,在距鋼管2米的地方畫一條線,你們都站在線外麵,然後用小玻璃球投擲鋼管,每人十次機會,誰擲準的次數多,誰就勝了。”

結果天黑前誰也沒有擲準一次,店主隻好決定明天繼續比賽。

第二天,隻來了三個小男孩。店主說:“恭喜你們,你們已經成功地淘汰了四個競爭對手。現在比賽將在你們三個人中間進行,規則不變,祝你們好運。”

前兩個小男孩很快擲完了,其中一個還擲準了一次鋼管。

輪到這位有孝心的小男孩了。他不慌不忙走到線跟前,瞅準立在2米外的鋼管,將玻璃球一顆一顆地投擲出去。他一共擲準了七下。

店主和另兩個小男孩十分驚詫:這種幾乎完全靠運氣的遊戲,好運氣為什麼會一連在他頭上降臨七次?

店主說:“恭喜你,小夥子,最後的勝者當然是你,可是你能告訴我,你勝出的訣竅是什麼嗎?”

小男孩眨了眨眼睛說:“本來這比賽是完全靠運氣的,不是嗎?但為了贏得這運氣,昨天我一晚上沒睡覺,都在練習投擲。”

“傻”到極處是精明

——知識

在美國的亞特蘭大石頭山公園,公示牌上顯示的瀏覽收費標準是:坐纜車收費12美元,遊遍全公園所有26個景點和項目收費8美元。公園之所以定出這樣貌似“愚蠢”的價格是經過極其科學和精密的計算:一位遊客如果坐纜車從上到下約需20分鍾,這類遊客一般都不會在公園內吃飯、購物。所以,公園從這類遊客身上不能獲得更多收益,故價格就定得高一些,目的是讓遊客望而止步。而遊客選擇遊遍全園26個景點和項目,就需要一天的時間,這樣,他就得在公園內吃飯,還會購物,公園的收入就會大幅度增長,所以才把此項價格定得特低以此來吸引遊客。

有一個經營石場的商人,他靠炸石山賣石頭賺錢,每年的利潤高達幾百萬美元,於是,他把這些利潤變成投資,逐年把石場周圍的土地買下一大片,並一直讓它閑置。而他買下土地的目的,是為了斬斷房地產開發商在石場周圍建房蓋樓的念頭。一旦石場周圍建房蓋樓後就會住進許多住戶,住戶們就會聯合起來投訴石場的爆破聲擾民,石場便很可能被禁止開采,斷了老板的財路,故石場主才不惜投入重金以絕後患。

還有一家頗有特色的飯店,凡來飯店就餐的顧客,都開具發票並記下顧客的地址、姓名,到了年底,老板再從這位顧客消費帶來的純利潤中抽出10%作為回報,返彙給這位顧客,並附簡單說明。已經到手的利潤“不要白不要”地再拱手送與他人似是“蠢舉”,但實際上這才是真正的高明:收到返彙回來的錢後,顧客們先是大大出乎意外,繼又大受感動,便免不了把它當做多少新聞向親戚朋友傳播,無形中便充當了這家飯店的義務宣傳員,這樣,這家飯店又增加了新客源,從而財源滾滾,這比花大價錢去登廣告強多了。

傻到極處是精明,人們都習慣於某種思維定勢,若能跳出這種思維定勢,變換一下觀察事物的眼光來綜觀事物的“全貌”,一切也往往就會是另外一種模樣,另外一種結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