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煙袋斜街西口左轉,就是銀錠橋,過了銀錠橋就是現如今越夜越喧囂的後海。後海是什刹海的一部分。什刹海由前海、後海、西海三塊水麵組成,為了與北海、中海、南海“前三海 ”區別,被稱作 “後三海 ”。後海東起地安門外大街,西至新街口大街,南起平安大街,北至北二環。這是北京城內700年以前元大都時期的古老水域。說它是海,其實是一片巨大的人造湖,是舊時皇家獨享的一泓清池。後海地處北京市中心,距天安門僅有四、五站地,與皇家園林北海一水相連,與景山、故宮遙遙相對。後海的水域連著故宮的龍脈,從古至今都是風水寶地。所以王公大臣們紛紛在岸邊選址築府造園,名人們也紛紛遷居湖畔,開始了後海邊上最初的水岸生活。
小時候,我最喜歡來什刹海了,那時候前海荷花市場有夜市,在這裏可以吃到甜絲絲的奶油炸糕和艾窩窩。每到夏天,爸爸都會帶著我來這裏遊泳,冬天就來這裏滑冰。長大了,講究了,夏天不會來這裏遊野泳了,但是每年冬天必定是要來這兒滑冰的,不然對不起我在北新橋委托商行花一百五買的那雙黑龍牌跑刀冰鞋!
初三中考,體育加試有一項是長跑,男生一千五百米,女生八百米,我們集訓的時候,體育老師就帶著我們在後海跑步。
上高中的時候,和有好感的男同學圍著後海騎車,騎累了,我們就推著車,買根冰棍推著車邊走邊吃。
剛參加工作的時候,每個周末我和幾個發小都會到後海坐一坐,那時候每個月的工資少得可憐,去酒吧對於我們來說太奢侈了。我們幾個就從邊上的小賣部買幾瓶可樂和冰紅茶,坐在後海邊上的長椅上,邊喝水邊聊天,耳邊還回蕩著邊上酒吧傳來的現場演唱的歌聲。那時候我不止一次地想:等老子有錢了,就去酒吧裏點杯洋酒看現場去。
現在我算不上有錢,但是去酒吧點杯洋酒的錢還是掏得起的,不過已經再沒有去酒吧喝洋酒看現場的衝動了。後海周邊的酒吧很喧鬧,也許是因為歲數越大人就越喜歡安靜的原因吧,我現在晚上很少去後海轉悠了。我更喜歡找個安靜的咖啡館喝點東西發發呆。
1.宏源南門涮肉城(後海店)
後海除了酒吧之外,還有不少的小吃店和餐廳,如老字號的有烤肉季和爆肚滿。但是我最惦記的還是一人一口景泰藍小鍋的宏遠南門涮肉城,這家店在北京有很多家分店,每家的菜品品質幾乎相同,生意都特別好,服務員也都訓練有素,說話還挺講究,為食客夾肉的時候會說:“勞駕,我幫您布肉。”我每次晚上來這裏吃涮肉都得五點前到,不然就要等位子,吃火鍋等位子那可耗工夫,得等上半天才能翻台。這家餐廳開在一家四合院裏,食客們很喜歡坐在院子裏吃飯,好像這樣更有感覺。吃涮肉用的景泰藍小鍋子,一人一個,看著就講究,也衛生。他家是挺地道的老北京涮肉,麻醬小料味兒很正,料上有韭菜花、醬豆腐、鹵蝦油、熟芝麻。手切羊肉肉質好,涮完之後鍋子裏的血沫子少。每次用這小鍋吃涮肉時,我總感覺自己像皇宮裏的格格一樣,剛開始用餐時總拿著勁兒,裝優雅,吃著吃著就露出本色,越來越豪放了。
2.燕國蓮川麵館
離著後海不遠在前海恭王府邊上有家很小很小的麵館,叫燕國蓮川麵館,是正宗的重慶風味。這家館子小到不注意就會錯過。這家店是一位很會吃的姐姐推薦的,她說這家的小麵和抄手做得很地道。
我第一次去燕國蓮是在一個下雨的傍晚,一個人去的,當時點了一碗小份的麻辣小麵,一碗小份的紅油抄手,一塊鹵豆幹。他家小份的分量已經很足了,單單是一碗小份的麵我都未必吃得了,而我還貪心地又點了一碗抄手,看得鄰桌的一對情侶對我大為敬佩。再說鄰座的那對情侶,他們倆應該是這家店的熟客,和老板熟絡地聊著天。女的說:“上星期我和同學來這裏看到吳京了,挺帥的。”他們三人的對話給這家看似不起眼的麵館又籠罩上了幾許神秘色彩。吃完麵我一個人打著傘從胡同兒向平安大街方向走,路過什刹海體校,當時忽然明白這家平民的小館為啥深受功夫明星的喜愛了,因為他們都是從小在什刹海體校練的功夫,長大後走上了演藝道路。而且這家麵館開的年頭又長,味道好,價位便宜,也幹淨,老板還熱情。其實明星也長著普通人的胃,隻有這樣看似平常又充滿回憶的味道才最值得留戀。
第二次和第三次來這裏都是和老公阿呆一起,一次是專程帶他來這裏吃小麵,一次是在後海溜躂餓了,隨後不自覺地走到了這裏點菜吃飯。在這裏吃飯很實惠,尤其是在後海這樣的地方更感覺實惠。兩個人點兩碗麵、兩瓶玻璃瓶的飲料、一份涼菜,也就二十塊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