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在五大道上散步看小洋樓,我都堅持每條道要走一個來回,因為走在馬路的這邊才能把對麵的洋樓看清楚、看完整,看完一邊走到另一側再看對麵的洋樓,一定要走一個來回才過癮,才能心滿意足。況且每條道和路上都有很多不經意便會錯過的風景,所以更要慢慢地走,細細地看了,尤其是在有點神秘的大理道上。

“五大道”自南向北,至大理道時,已經是第三條道路。被包裹在區域中心的地理位置,也造就了這條路不同於其他的獨特個性,那就是隱蔽和安靜。比起馬場道、睦南道,大理道上的小洋樓顯得神秘了許多,很多都是庭院深深,有的名人舊居院牆能高三米多,跳著看也看不見牆裏的事,隻能走到二三十米開外,才能遠遠的看到樓尖。

大理道上的名人舊居,並沒有什麼共性。這裏住過下野軍閥,也居住著巨商富甲,另外還有教育家、藏書家等,甚至還有特務。如今的大理道依然很安靜,街道不寬,多年來一直被作為“單行路”使用。

“潛伏諜報博物館”位於大理道57號,在20世紀30年代,這棟三層英式小樓曾是國民黨軍統天津站第一任站長王天木的居住地。他是前段時間熱播諜戰劇《潛伏》劇中主要人物的生活原型。《潛伏》中男主人公餘則成曆經風雨、久經考驗的主要戰場,就是在當時天津的林森路(現在的新華路)36號國民黨軍統局天津站。

這家博物館在下午三點到四點間開業,門票一元。走進博物館我才了解為什麼這裏隻有在下午三點到四點讓人參觀了,因為這裏原本就是一家餐廳,主營業務是經營餐飲,

諜報博物館隻是副業。下午三、四點鍾正好沒什麼客人,才讓大家參觀。

博物館很小很小,裏麵展出了一些圖片和實物,東西不多。如果你是個急脾氣,有個三五分鍾就看遍了,如果你是個慢性子有個十分鍾也出來了。

1.(清真)會芳樓飯莊

孫氏舊宅大理道66號,這裏現在已經改建成和平賓館,毛澤東主席、周恩來總理曾下榻於此。價格也不貴,標準間三百多一間。這裏也曾是《今生今世》、《儂本多情》等多部影片的外景地。這座建築是磚木結構二層樓房,局部三層。

馬三立當初有段相聲,說搞對象吃“會芳樓”,離婚吃“狗不理”,可見會芳樓這個館子已紅了多年。

會芳樓是清真菜館,在大理道74號,店內的裝修很中式,也挺氣派的,滿眼都是鏤空的木雕。很適合老人祝壽擺宴席,宴請客戶也不錯。菜品豐儉由人,有燕鮑翅,也有6塊錢一個的牛肉餡餅、4塊錢一個的韭菜雞蛋盒子,吃什麼就看需求了。這裏的清真傳統菜品口味做得還是挺正宗的,就是菜量不像傳統天津館子那麼大。

餐具還挺講究,盤子、燒、杯子上都印著“會芳樓飯莊”的字樣,還鑲著金邊。好吃的韭菜雞蛋盒子和“牛肉回頭”,牛肉回頭就是牛肉胡蘿卜餡的餡餅。

2.黔城

在張誌潭舊居旁邊,蔡成勳舊居對麵的小洋樓裏開著一家名叫“黔城”的餐廳,聽這店名就知道這家店應該是貴州風味了。這家店很受食客的歡迎,已經不隻一位天津朋友向我推薦這家餐廳了。

餐廳裏的環境優雅又不失民族特色,桌子是黑色的,燈光是暖暖的。在這樣的環境裏一邊和好友聊著天一邊吃著酸辣鮮美的酸湯魚,還是很舒服很享受的,尤其是在天冷的時候。

這家店的風味特色菜品挺多的,除了酸湯魚,還有貴州風格的幹鍋係列,能喝兩口的還可以試試這裏的黑糯米酒。這家店最受歡迎的菜品不是酸湯魚也不是各種幹鍋,而是這道名叫 “小米渣”的貴州小吃。

糯糯的小米裏摻雜著豬肉粒,雖說是甜口的,但是一點也不膩口,反而香甜軟糯,吃了一塊還想再來一塊。

我們兩個人點了條八十多元的鱸魚。魚是當著食客的麵放入酸湯鍋中的。酸辣鮮美的魚湯一碗一碗的喝不停,裏麵除了魚肉還有爽脆的豆芽菜。

最受歡迎的小米渣,牛蹄筋和蔬菜串成串做的風味串串香,牛筋彈牙,蔬菜爽脆,搭配得很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