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福寺街和護國寺街一樣,都是用寺廟命名的街巷。隆福寺街,呈東西走向。東起東四北大街,西止美術館東街,全長六百餘米。
在我的記憶中,這條街從我小時候到上高中前都很熱鬧,晚上這裏會有擺攤的夜市,街兩邊有很多賣好玩意兒和時尚衣服的小店,還有電影院。在這條街上有吃、有喝、有逛、有娛樂項目,能不熱鬧嗎?最繁華的時候,整條街跟趕廟會似的一樣人擠著人。但是近幾年這裏的人氣大不如前了,雖然電影院還在,但是開在街兩邊的小店卻越來越土,沒有一點想進去逛逛的欲望。開在街裏的隆福寺小吃店依然保持著國營餐飲店的做派,味道和環境都有待加強。現在的隆福寺街我還有兩個念想,一個是豐年灌腸,一個是賣舊書的中國書店。
1.豐年灌腸
這家豐年灌腸店已經開了五六十年了,每次想吃灌腸了就會想起這家小店。走進這家店還能找到小時候的感覺,店內的裝飾很簡單,在櫃台交錢開票,拿著小紙票到操作間的窗口給煎灌腸的師傅看一眼,師傅一般都不做聲,用眼睛看一下窗口的不鏽鋼水盆,意思是說:知道了,放裏麵吧。把票放到水裏就排隊等著吧,煎好了一盤,師傅就會吆喝一聲:“灌腸一盤。”
在窗口排著隊,眼睛直勾勾地盯著油鍋裏的灌腸,不餓也餓了。
豐年灌腸的口味、用料和做法都有別於前麵介紹的護國寺街上合義齋家的特色灌腸,這裏的灌腸和“腸”沒多大關係。它的主要原料是地瓜澱粉,澱粉調濕放在籠屜裏蒸熟後用刀旋成不規則的菱形片,在鐵餅鐺裏煎炸後,澆上蒜汁吃的。
灌腸是漢民的小吃,地道的灌腸講究用大油炸,最正宗的是用網油炸的,也就是豬大腸裏的油。切灌腸也很講究,要是切成了大小均勻的薄片那就外行了,講究的就是這菱形片,這樣厚的地方嫩,薄的地方才酥脆,吃的時候用牙簽紮著厚的地方放入口中。
他家除了在店裏吃炸好的灌腸,還賣生灌腸,可以買些回家自己做著吃。
2.中國書店
我在隆福寺街上的第二個念想就是賣舊書的中國書店。每次經過這裏都要進去呆一會兒才踏實。在書香環繞的舊書店裏,感覺喧鬧的世界變得安靜了,時間走得也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