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過南市食品街,可以順道去趟古文化街。這兩個地方離得不遠,大概兩公裏的距離,打車起步價就能到。
以前我覺得古文化街沒什麼可玩的,大概三四年前我和阿呆草草地逛過一次,滿眼看到的都是賣小玩意兒和舊貨的攤位,覺得沒什麼意思,朋友來天津玩我都不向他們推薦這裏。後來有一天,我因閑暇無事想去逛逛天後宮,再一次來到古文化街,自己靜下心來好好地遊覽了一番,足足轉悠了三個多小時。從那天起我覺得古文化街真的挺好玩的,而且內容相當豐富。如果有人再問我來天津去哪玩?我一定說:去古文化街轉轉吧。
古文化街裏不僅有傳統美食和民間絕活,還有供奉天津本地神靈的天後宮,頗有趣味的民俗文化展,天津唯一的明代建築玉皇閣,中西合璧的津派四合院通慶裏。
以天後宮為標誌的古文化街是天津最早的海河漕運碼頭區,元代至清代曾是百川聚會、車水馬龍、商家雲集、寸土寸金的地方。《津門雜記》中記載:“東門外宮南、宮北一帶,萬商雲集,百貨羅陳,雖道旁隙地,亦為本小經營者擺攤交易。”這裏提到的“宮南、宮北”中的“宮”指的就是天後宮,這裏也是早年間的年貨市場。宮北大街大多是賣春聯、聚寶盆、炮竹的,宮北則是賣楊柳青的年畫、蠟燭、絹花的,據說整個臘月,這裏都是熙熙攘攘,摩肩接踵的遊人。現在雖說不是過年,但是古文化街裏依然保留和體現著老天津衛的民間風貌。
剛進古文化街,滿眼看到的都是仿古的二層樓閣建築,挺像古裝電視的拍攝現場。看到的都是些賣紀念品的商鋪,什麼紫砂茶壺、寶劍、項鏈掛墜……沒有太多的新意,你可能感覺沒嘛意思,別著急,往裏走。走到天後宮就熱鬧了,在天後宮和戲樓中間的廣場上有很多小時候見過的傳統美食,還有傳統手工藝的現場表演。
1.賣藥糖
我要是沒記錯的話,上一次吃這樣的藥糖應該還沒上小學呢!放一塊藥糖在口中,好古老的味道啊,甜甜的、入口有點涼,很通氣!賣藥糖的老爺子挺有意思的,他問我從哪來的?我說北京,他用北京話吆呼了一段賣菜的段子。他又問我旁邊的小男孩從哪來的,人家說廣東,他又用廣東話唱了一段。把我們都逗樂了,他的表演比藥糖還讓人舒服,快樂呢。
2.畫糖畫的
糖畫按畫的複雜程度收費,10~25塊錢不等,這個踩著雲彩的齊天大聖算簡單的,10塊錢。記得小時候去逛後海的荷花市場,每次看見畫糖畫的我就走不動道,一定要磨著媽媽買一個。我媽怕我糖吃多了蛀牙,就說:買成,隻能舉著,不能吃。我答應得很痛快,等我媽再轉頭的時候,我手裏就剩根棍兒了。
3.熟梨糕
熟梨糕,其實與梨沒啥關係,這個“梨”字應該與“哩”字相通,意思是“熟哩兒”。熟梨糕,也叫“碗兒糕”,還有一個正經的學名叫“甑兒糕”。“甑”是古代的一種炊具,底部有許多小孔,蒸汽可以透過這些小孔將盛器中的食物蒸熟。熟梨糕的主料是大米磨成粗米粉。在製作的時候,小販們會先將米粉放在木甑中,利用蒸鍋的蒸汽將米粉蒸熟,再在上麵放上各式果料。
4.賣麵人的
現在的麵人師傅也夠與時俱進的,除了仙女和孫悟空,還捏了不少的喜羊羊和天線寶寶。
5.泥人張
泥人張彩塑、楊柳青年畫和風箏魏風箏被稱為天津民間工藝“三絕”。
6.天後宮
天後宮又叫“娘娘宮”,坐落在古文化街原來的宮南、宮北大街之間。建於1326年,原來叫“天妃宮”。據說,天後宮供奉的海神即是浙閩粵省的沿海漁民奉祀的“天妃”,港澳台地區供奉的“媽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