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的早餐雖不精致,但種類繁多,而且是個頂個的實惠。天津有著自己特有的平民早餐文化。
我個人認為早餐對天津人民來說是相當的重要。咱先拿阿呆以前單位的大姐們來說事吧。阿呆單位全國各地的營業部開晨會的時間都是早上八點半,隻有天津營業部開晨會的時間是早上九點,因為要給單位的大姐們留出吃早飯的時間。早飯吃不舒服了,大姐們無法進入工作狀態,會大大地影響工作效率。阿呆說早上上班他們單位的氣氛十分熱鬧、和諧、融洽。大姐們都會買上兩三樣的早點,在單位圍坐在一起,一邊說著自己家孩子上學那點事一邊吃早飯,吃的時候還不忘互換早點。
再來說說我以前單位的同事大萍,她是個地道的天津姑娘,在北京工作,每半個月回趟天津。她回天津最幸福的事就是去大福來吃早飯,她一頓早餐能吃一個雞蛋果子、一碗鍋巴菜、一碗老豆腐、狀態好的時候還能來套燒餅夾牛肉。她每次從天津回來都會跟我們念叨她在天津都吃了什麼,聽得我們目瞪口呆。真不能想象她的胃怎麼能裝下那麼多的東西。每次從天津回北京她都要連續喝好幾天的減肥茶,然後回天津再去吃。
1.楊姐煎餅果子
到了天津吃過狗不理包子、耳朵眼炸糕、十八街的麻花後,怎麼著也得來套煎餅果子吧。攤檔作響、出爐溢香的煎餅果子可以算是天津早餐的“老大”級美食了。
“楊姐煎餅果子”在天津已經有六家加盟店了,開在和平區襄陽道永勤裏大樓一層臨街門臉的店鋪是總店,攤煎餅的就是“楊姐”本人。每次來這買煎餅都得排隊,早高峰的時候得有十來個人,錯過高峰期也得有一兩個等著的。楊姐麵前有兩個爐檔,煎餅是一個接一個攤個不停,一上午也得不著功夫歇會兒。排隊的人倒也都不著急,一個個的都探著頭看著楊姐攤餅、打蛋、添料,上下飛舞,忙而有序,頗具觀賞性。
楊姐的煎餅果子製作流程與其他攤主大體相同:用綠豆麵調製的麵糊,在爐檔攤勻後打散雞蛋攤平,翻覆煎餅後放上油條,用煎餅將油條包裹塗抹麵醬,再問清買主口味後決定辣醬的取舍、多少。接下來灑少許蔥花,最後用攤鏟將煎餅果子攔腰輕剁打個對折,再裝入食袋交給買主,前後也就兩分鍾。買主兩眼放光地接過煎餅果子,客氣的會說聲:“謝謝楊姐”,轉過身便迫不及待地咬上一大口煎餅果子,一路走一路吃。
盡管做法與其他的煎餅果子大體相同,可相比下楊姐做的煎餅果子確實好吃、地道。聽說楊姐除了承襲了四十年前老父親的傳統配方之外,用料和做法一直很講究。選用一級綠豆提前在自家浸泡、磨製純豆麵,不添加白麵和其他雜麵。專門雇了一位師傅負責炸果子、果箅兒、排叉、卷圈。煎餅果子的關鍵“配件”用完即停,從不在外麵買。輔料隻用麵醬、辣醬、蔥花這“老三樣”。絕無當今其他攤上用的腐乳汁、韭花醬、黑芝麻和香菜。圖就圖個老天津衛的“原味兒”。
楊姐家還有卷圈,卷圈裏夾的是豆芽菜和胡蘿卜絲。
天津除了像“楊姐”這樣出名的煎餅門臉兒還有很多,
比如董記煎餅、楊秀雲煎餅、二嫂子煎餅、味嘴子煎餅等等,各有各的特色。天津街頭除了有名的煎餅果子門臉還有很多無名煎餅果子流動攤位在街口巷尾售賣煎餅果子。其實很多天津人早上都挺忙的,很少有人會大老遠地繞道去吃早點,
一般都是在家門口或者單位附近解決早飯問題。倒是有很多像我一樣的外地吃貨會走好幾站地專門去買套有“品牌”的煎餅果子。
2.鍋巴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