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在九河下梢的天津人愛吃會吃那是出了名的。我覺得天津人對穿的,戴的,用的都不是很在意,就是吃上不能有一點含糊。不然怎麼能有“衛嘴子”的稱號呢。

這些市井小館別看買賣不大,各家店都有各家的規矩。營業時間各有不同,中午有的十一點半營業,有的會得等到十二點。客人就算早到十多分鍾,也不給早上菜,坐那陪你聊天,等到點了才起火。下午一般都得休息三、四個小時,晚上到點就關門。有的餐廳每周還有休息日。

小館的老板們也不會和食客們假客氣,永遠是“不卑不亢”地招呼著所有的客人,對誰都一樣,就算是美國前總統布什來了估計該等位子也得等。老板們說話聽著挺衝的,但卻是真心替食客著想,有很多小館的老板會替客人點菜,你要是點多了,他還怕你吃不了,勸你少點,先吃著再說。給男孩盛米飯的量一般都比女孩的多。在這些市井小館裏不僅能吃到美味,還能感受天津人的熱情和天生的幽默。

下麵我就給您推薦幾家在天津很火爆,很有做派的市井小館。

沈陽道是天津小有名氣的古物市場一條街,有點像北京的潘家園市場。沈陽道不長,很狹窄,像條胡同兒。道兩旁都是賣古物的小店。每周四上午這裏都會擺滿了賣古董、舊貨、小玩意兒的地攤,逛逛也挺有意思的。

1.黃門臉(清真)

天津朋友大萍問我:“天津有一家回民小飯館,黃門臉,特破!味兒特好!你去過嗎?”

“沒有。在哪啊?”我表示很感興趣

“就在沈陽道和新華路交口。特破一黃門臉,門口還有倆大垃圾桶,那兒的燉牛肉和糖醋獨麵筋特好吃!一到飯點就排隊,還有好多人端著碗蹲門口吃呢!”

“等會兒,我拿筆記一下。飯館有名字嗎?”

“沒看見,你就找黃門臉,大垃圾桶就行了。那的老板可牛了,每天晚上七點半就關門,你要是去晚了,說破大天他也不賣了。”

隨著城市的建設,現在的“黃門臉”成“白門臉”,以前掛在門上的牌匾也沒有了,但是裏麵的風格並沒有變。

帶著對黃門臉的各種期待再次來到天津,我決心一定要找到它,好好嚐嚐傳說中的燉牛肉和糖醋獨麵筋。於是我和

阿呆來到沈陽道探訪這家“黃門臉”。還好,很順利的在古董市場北牌坊對麵與近新華路交口處找到了門口有倆大垃圾桶的“黃門臉”,走近一看,人家門口有牌子的,就是牌子太斑駁了,不瞪大了眼睛仔細看,還真看不清上麵的三個大字“祥來順”。

拉開門我被小飯館裏的環境震住了,太複古了!好像小時候爸爸帶我去的豆汁店。

進門後,我看到了一位中年男人,這位大叔估計就是大萍說的老板了。我向老板主動問好,老板看我手裏捧著相機就說:“嗬,又來了個拍照片的,我這有嘛可照的呢?”

老板:“坐吧,看看菜單吃點嘛。”我:“來個燉牛肉、糖醋獨麵筋,再要個素菜吧?”老板:“再來個粉絲洋白菜,好吃!再來個西紅柿雞蛋湯,

好喝!這頓飯齊活!”

阿呆:“成,就按您說的上吧。”

一分鍾後,老板就把燉牛肉端上來了,味道不錯。盛

肉的碗,有好幾處豁口,顯得很滄桑!

老板:“好吃嗎?”

我:“好吃!”

老板:“你是記者嘛?”

我:“不是,是我天津的朋友告訴我您這好吃的。”

老板:“你這相機多少錢?”

我:“不到五千。”

老板:“嘛玩意?五千!買介(這)個,真是的!對了,米飯來兩碗嗎?”

我:“來兩碗。”

米飯很大一碗,而且給阿呆盛飯的碗明顯比我的碗大,估計老板也怕我吃不了浪費。用肉湯澆在米飯上拌著吃,真香啊!

老板:“你拍完的照片發網上嗎?”我:“是呀!給您做做廣告。”

老板:“嗬嗬,我這來拍照的人可多了。北京電視台還扛著攝像機來過呢,都讓我給哄走了。”

我:“為啥啊?”

老板:“嫌煩!你們倆吃這道肉絲粉絲洋白菜的時候撒

上點辣椒油啊,旁邊小罐裏有。這麼著更香,我得對你們好點,要不你在網上該不說我好話了。”

在天津我吃過很多種獨麵筋,有素的、有肉的、還有海鮮的。這裏做得什麼輔料都沒放就是麵筋,糖醋口的,味道很地道!

老板:“把你拍得照片給我看看。”

我:“哦!”

老板:“嘿嘿,這張不錯!唉!這張怎麼有我的臉啊?刪了刪了!”

我老大不樂意地撅著嘴說:“已經刪了。”

番茄雞蛋湯不是用西紅柿做的,是用番茄醬做的,不錯!吃完飯,喝點湯很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