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A
“阿基米德”號
“阿基米德”號是一艘性能良好、能下潛萬米的深潛器。
1973年8月2日,“阿基米德”號離開母船“比昂”號,進行首次下潛,拉開了“法摩斯”計劃的序幕。參加這次下潛考察的共3人,他們是駕駛員德弗羅貝維爾,法國海洋地質學家勒皮雄,機械師美國人米歇爾。他們的分工是,駕駛員負責操縱深潛器和安全,海洋地質學家勒皮雄負責觀察、操縱三架攝影機和錄音機,進行實地觀察和記錄。機械師米歇爾負責管理電子儀器,每30秒記錄一次時間、深度、溫度及航向。
“阿爾文森”號
“阿爾文森”號是一個直徑2.1米的球形深潛器。它有一雙靈巧的機械手,能進行深海采樣,進行打撈作業,功能很先進。在1966年,人們曾用“阿爾文森”號從數千米的海底撈上來一枚3米長的氫彈。選擇的海區是在大西洋亞速爾群島西南350千米的海域。根據資料,這裏是大裂穀與轉換斷層交叉的地方,大裂穀寬4~5千米,裂穀斷層長約20千米,範圍狹小,有地質特征特色。
埃姆登海淵
埃姆登海淵是世界第九深淵,在菲律賓海溝內,深達10 400米,由德國軍艦埃姆登號於1927年4月29日發現而得名。
B
波浪
在海洋中存在著各種不同形式的波動,從風產生的表麵波,到由月亮和太陽的萬有引力產生的潮波,還有表麵看不見的且下降急劇的密度梯度層造成的內波,以及我們在實驗室十分難得一見的海嘯、風暴潮等長波。此外,海水溫度、密度、聲速和海洋深度等,也是物理海洋學中最為常見的基本要素。同樣對目前正在進行的海洋工程、海洋養殖業、海洋環境保護均有特殊意義。海洋深度的測量,是特別重要的;因為一切有意義的海洋學測量值,都必須用深度、緯度和經度坐標進行定位。
渤海
渤海位於渤海海峽以西,由華北海岸、遼東半島和山東半島環抱,出口不寬,屬內陸海。自遼東半島的老鐵山西角與山東半島的蓬萊角連線為界,東接黃海。出口處有廟島群島屏障,並分割成許多水道,最寬處也不足24海裏,麵積約7.7萬平方千米,為我國內海。渤海是淺海,石油、鹽、水產資源豐富,沿岸有天津、秦皇島、營口等海港,為京、津和華北地區門戶。
渤海海峽
渤海海峽介入遼東半島的老鐵山與山東半島的蓬萊角之間,寬約106千米,是出入渤海的惟一通道。位於海峽中的廟島群島,把渤海海峽分隔成11條通往渤海的水道,曆來被稱為咽喉要地,堅守這個要地,就可保護京津。
巴拿馬運河
巴拿馬運河位於巴拿馬中部地帶,橫貫巴拿馬海峽,是溝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重要國際航運水道,是世界上最長的水閘式運河。全長81.6千米。寬152~304米,水深13.5~26.5米。可通行6萬噸級以下的艦船。巴拿馬運河於1881~1914年開鑿,1920年正式通航。該運河的開通,使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的航程縮短了2 700~7 500海裏。
板塊構造說
板塊構造說是一種新的全球構造學說。它認為地球表層是由為數不多的(10~25)大小不等的岩石圈板塊拚起來的。板塊的塊體很厚,一般既有大陸地殼,也有大洋地殼,隻有個別板塊沒有大陸地殼。每一個板塊都“浮”在地幔的某些黏性層之上,彼此都能獨立地運動,並相互擠壓、摩擦。板塊運動時,許多動力活動常集中在其周邊。目前一般認為板塊運動的動力來自地幔對流和海底擴張作用。大陸是板塊的一部分,而且同板塊一齊運動,正如木頭凍結在冰塊中的運動一樣。板塊之間常以洋中脊、大陸裂穀、島弧、海溝以及轉換斷層等地殼構造特征為其邊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