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腦膜腦炎型由於囊蟲寄生在腦組織,可引起炎性細胞的浸潤,腦脊液檢查可發現白細胞數增高,蛋白增高,患者可表現為頭痛、低熱等。
4、精神障礙型類似精神病患者,不能正確回答問題,認知能力差,胡言亂語,不認識人,哭鬧,外出亂走,或做一些非常人所做的事,或表現為燥動,意識喪失,大小便失禁等。
治療
囊蟲病可以引起這麼嚴重的病症,那能不能治好呢?囊蟲病是可以治療的。有些藥物的療效也很好。但是,由於蟲體寄生在組織內,服藥後囊蟲無通道排出,隻是將其殺死,使之逐漸鈣化或液化,蟲體被殺死後的異性蛋白反應可產生很多甚至較為嚴重的反應。因此如果您不慎感染了豬囊蟲病,請您一定盡早到有關醫院專科進行治療,千萬不要自行服藥,以防止發生意外。
預防豬囊蟲病首先應該預防豬肉絛蟲病,這樣就可以避免因豬肉絛蟲感染囊蟲病。其次,應該注意個人衛生,飯前便後洗手,吃的東西要洗淨,避免將絛蟲卵誤食入口。六、線形動物門
線形動物是三胚層具初生體腔的動物,多數種類是身體細長的圓筒形。消化係統體前有口,體後有肛門,在體壁以內還有與外界不相通的初生體壁。寄生種類多,對人類危害大,蛔蟲、蟯蟲、鉤蟲、絲蟲等,都是常見的寄生線蟲。預防寄生蟲病要搞好個人衛生和環境衛生,不要隨地大小便,飯前便後要洗手,生吃瓜果要洗燙。家中切生菜和熟菜的砧板要分開,以防寄生蟲卵進入人體。
線形蟲
身體蟲是身體呈細線形或圓筒形的一類蠕蟲,常見的線形動物有鉤蟲、寄生在人體的蛔蟲和蟯蟲。在線形蟲的體壁和消化管之間有一個空腔,這是動物界最早出現的一種體腔。這種體腔使動物身體內部的器官有了一個存放之地,但這種體腔與體壁的肌肉層之間沒有體腔膜,也沒有任何孔道與外界相通,所以比較原始。大多數線形蟲是非寄生蟲,也有一些是寄生蟲。
最多的動物
線蟲可能是世界上最多的動物,幾乎到處都可以發現它們。許多作為寄生蟲在動物和植物體內生活,在某些水淺的沙地,這些小蠕蟲每立方米中超過100萬隻。線蟲在外貌上相當一致,大多數長度不到3毫米,長長的圓柱狀的軀體,每一端都呈圓錐形,很有彈性,有肌肉般的體壁。
鐵線蟲
有些寄生蠕蟲如鐵線蟲,能遊泳,並把卵產在淡水裏,卵一孵化,幼蟲就成為寄生蟲,寄生在諸如蟹、昆蟲等動物的體內,它們以後就靠寄生為生,直到死去。它們被稱為鐵線蟲的來由是因為它們是在動物的供水槽裏被發現的,並一度被認為是產生了生命力的馬鬃。1、蛔蟲
原腔動物門,線蟲綱,蛔目,蛔科。是人體腸道內最大的寄生線蟲,成體略帶粉紅色或微黃色,體表有橫紋,雄蟲尾部常卷曲。蟲卵隨糞便排出,卵分受精卵和非受精卵兩種。前者金黃色,內有球形卵細胞,兩極有新月狀空隙;後者窄長,內有一團大小不等的粗大折光顆粒。
感染途徑
隻有受精的蛔蟲卵才能卵裂、發育。在21~30℃、潮濕、氧氣充足、蔭蔽的泥土中約10天左右發育成杆狀蚴。脫一次皮變成具有感染性幼蟲的感染性蟲卵,此時如被吞食,卵殼被消化,幼蟲在腸內逸出。然後穿過腸壁,進入淋巴腺和腸係膜靜脈,經肝、右心、肺,穿過毛細血管到達肺泡,再經氣管、喉頭的會厭、口腔、食道、胃,回到小腸,整個過程約25~29天,脫3次皮,再經1月餘就發育為成蟲。蛔蟲是世界性分布種類,是人體最常見的寄生蟲,感染率可達70%以上,農村高於城市,兒童高於成人。受感染後,出現不同程度的發熱、咳嗽、食欲不振或善饑、臍周陣發性疼痛、營養不良、失眠、磨牙等症狀,有時還可引起嚴重的並發症。如蛔蟲扭集成團可形成蛔蟲性腸梗阻,鑽入膽道形成膽道蛔蟲病,進入闌尾造成闌尾蛔蟲病和腸穿等,對人體危害很大。預防蛔蟲病,主要是普治病人,杜絕感染來源;搞好糞便管理;講究個人衛生,防止蟲卵入口。
蛔蟲病
蛔蟲病是最常見的腸道寄生蟲病。傳染源是蛔蟲病患者和感染者。大量的蟲卵隨患者糞便排出,汙染蔬菜及泥土,在適宜的溫濕度下,約經2周,發育為成熟蟲卵。成熟蟲卵經口到胃,大部分被胃酸殺死,少數進入小腸孵化發育為幼蟲。幼蟲鑽入腸粘膜,經淋巴管或微血管入門脈、肝髒、下腔靜脈而到肺;在肺內脫皮後形成1毫米左右的幼蟲。幼蟲穿過微血管經肺泡、支氣管、氣管上升至咽,然後再被吞入胃,此即構成蛔蚴移行症。蛔蚴到達小腸後發育為成蟲。自吞食蟲卵至成蟲成熟約需75天,在小腸內生存期約為1~2年。七、環節動物門
環節動物是身體環狀分節且有真體腔的動物。兩側對稱,三胚層,具有中胚層及中胚形成的真體腔。體表多具剛毛,有的具疣足,剛毛和疣足為運動器官,排泄器官為後腎管。環節動物有8700餘種,它們生活於海水、淡水或陸地上潮濕的土壤中,是結構較高等的的蠕蟲動物。能改良土壤的動物,除了蚯蚓外,還有螞蝗、沙蠶、螠蟲等。蚯蚓能改良土壤,淨化垃圾,增加土壤肥力。它的蛋白質含量也很高,近年來,國內外人工飼養蚯蚓作為家禽飼料,收到了很好的經濟效益。
環節蠕蟲
環節蠕蟲,或環節動物,包括最熟悉的蠕蟲類型,如蚯蚓、水蛭和沙蠶,釣魚者用它們作魚餌。大多數軀體細長,分成許多充滿流質的節段。環節蠕蟲有著發育良好的神經係統、循環係統和廢物處理係統。許多種類在每一環節上還附著一對與腿相似的附肢。
運動
環節動物如蚯蚓,有一個充滿流質的軀體。軀體有兩個肌肉層:一個是內部的縱向肌肉層,另一個是外部的環形肌肉層。要向前移動,就收縮它的環形肌,拉長它的軀幹,細小的硬毛就從它的前部伸出來,固定在泥土裏。隨後,蠕蟲就收縮縱向肌,將其軀幹向前拉動。
昆蟲的祖先
生活在非洲中部的食肉絨毛蟲,具有環節蠕蟲和昆蟲的兩種共同特征。有些生物學家認為,它們形成了蠕蟲和昆蟲之間的一個進化鏈。身體長度可達15厘米,絨毛蟲的腿有43對之多,這使得它們可以像毛毛蟲那樣爬動。同昆蟲又不一樣,它們的外層很薄,且防水性不太好,這意味著它產隻能生存在潮濕的地方。1、蚯蚓
蚯蚓身體由許多體節構成,這是動物在形態構造和生理動能向高一級水平進化的現象。它有一個肛門,一個口,環節上有肌肉和剛毛用來運動。它們有真體腔,能通過排泄管與體外相通。
蚯蚓的功績
很早以前,人們就認識到蚯蚓是一種益蟲,而最近科學家發現蚯蚓還能防治大氣汙染,他們培養出一種蚯蚓,體長15~25厘米,它們的粒狀蚓糞中,含有能分解惡臭劇毒硫化物和氨氣的放線菌和絲菌,而且1克蚓糞中這些微生物的數量多達3億個,這些微生物以蚓糞為生,它們善於吸附大氣中的硫化物,氨氣等臭氣,並把這些臭氣迅速分解為無毒無味的氣體。
無足而行
蚯蚓沒有足,怎麼能“走路”呢?原來,它有一種特殊的機體構造,細長的身體由許多體節組成。蚯蚓的體壁上有表皮層和肌肉。表皮層起保護作用,能分泌粘液,保持濕度,有利於體壁內的微血管進行吸收。蚯蚓的運動主要靠肌肉收縮。肌肉的外層是環肌,內層是縱肌,由長紡錘形的細胞組成。環肌收縮時,身體就伸長變細;縱肌收縮時,能使身體縮短變粗。環肌與縱肌交錯進行收縮,就能爬行運動。蚯蚓的一個體節上還有生剛毛,這也是運動器官,在爬行時有支撐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