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蟲
蚯蚓是一種有益的動物,迄今已知世界上陸棲的蚯蚓約2500餘種,我國約有200種。目前世界各國都在利用蚯蚓來處理大量垃圾,變害為益。現在不少地方正在大量飼養蚯蚓,作為家禽和魚類的飼料。國外還有製造蚯蚓食品的公司。中藥地龍,就是參環毛蚓幹燥體,有降壓、解熱作用。蚯蚓的利用,有著廣泛的前景。八、軟體動物門
軟體動物是身體柔軟具有貝殼的動物。軟體動物的身體由頭、足、內髒團三部分組成,體外有堅硬的貝殼保護。貝殼是由包在內髒團外麵的叫外套膜的柔軟組織分泌形成的。有一種叫珍球貝的軟體動物,其外套膜在沙粒或其他異物進入以後,還能分泌形成珍球。軟體動物種類很多,現存8萬餘種,是僅次於節肢動物門的第二大門。除了蝸牛、田螺、河蚌、牡蠣、貽貝等有殼類以外,烏賊、章魚等也屬軟體動物。它們沒有堅硬的外殼,而有輕鬆的內骨骼——海螵蛸,這是與其高速運動相適應的結構。
軟體動物
軟體動物是身體柔軟的無脊椎動物,軟體動物有8萬多種,是無脊椎動物中第二大的類群,有些生活在陸地上,但大多數生活在淡水或海水中。軟體動物不但包括許多體形小,移動緩慢的種類,而且還有一些體形較大、移動迅速,並且在無脊椎動物中十分聰明的動物。所有軟體動物身體都很柔軟,並且多數生有一層套膜。這層套膜能夠分泌出一種可以形成貝殼的物質。大多數軟體動物依靠一個叫作足部的肌肉組織來運動,不同的軟體動物的足部有不同的用處,如爬行、挖土、攝食等。
軟體動物的降生
多數陸地蝸牛在陸地上產卵,之後卵孵化成小蝸牛。池塘和海洋裏的卵是果凍一樣的一團,粘在水下的石頭和水草上。還有的海螺在硬殼裏產卵。多數雙殼軟體動物則把億萬顆卵產在大海中,這些卵發育成會遊泳的微小幼蟲,之後才長成軟體動物。1、軟體動物的殼
蝸牛有什麼共同點?它們都有殼——覆蓋裏麵的軟體動物的硬蓋。殼有助於保護動物不受侵害,也是躲避壞天氣的好地方。
遮陽殼
在幹燥的天氣裏,蝸牛縮進殼裏以保持濕潤,有時它甚至在開口處堵上防水塞。
海灘上的貝殼
在海灘上很容易找到像這隻馬蹄螺這樣的空貝殼,但你知道什麼樣的動物住在裏麵嗎?馬蹄螺是一種海螺,是軟體動物的一種。軟體動物用自己寬寬的肌肉“腳”向前爬行。
雙殼
有時軟體動物有兩個殼,就像這隻蛤蜊殼。在蛤蜊一生中,絕大多數時間軟體都躲在兩片殼中。像其它軟體動物一樣,殼與蛤蜊軟體是連在一起的。
殼體
雙殼類殼體的貝殼是由嵌在有機“膠粘物”中的鈣礦物質構成的,由一彈性絞鏈連接著。而且有牙槽或絞鏈齒,以防兩片殼離脫滑開,好關閉殼體。雙殼類動物就收縮一對閉殼肌肉,閉殼肌肉同貝殼是連在一起的。殼體的大小形狀變化多端,許多很厚又有脊,使敵人不敢碰它;有一些帶刺,好夾緊鬆散的沙子;還有些由於雙殼動物吸收了食物而呈鮮豔的顏色。2、殼的生長
軟體動物自己長殼,隨著動物的生長發育,硬殼也跟著長大。構成殼的那部分叫套膜,是包在軟體動物體外的一層硬皮。如果氣候惡劣或沒有食物,它們就停止生長,這就使殼上的生長線排列不均。
吃白堊的蝸牛
為了保護自己,軟體動物得使殼堅硬。陸上蝸牛必須生活在鈣質豐富的地區,因為吃鈣才能使殼堅硬。它們在白堊或石炭岩中找到鈣,許多蝸牛就以白堊顆粒為食。海螺從海水裏獲得鈣。
逐漸長大
小蠑螺的殼隻有兩三個圈,並且又長又尖。隨著不斷生長,圍繞著開口處長出新殼,在身體周圍形成更多更大的圈,尖刺也逐漸被磨損,但是殼尖是在第一年形成的。
抓牢
一旦鵜鶘腳貝殼完全長成,在它的底部就生出幾個貝殼角,這些角很有用處——使貝殼在生活的水下泥地上能緊緊地抓牢。而且這種殼看上去像鵜鶘的蹼足。
形狀如顏色
不同的貝殼形狀也各不相同,是它們身上的套膜使其獨具特色。許多貝殼圖案和顏色都很美麗,如冠螺。但你也能找到帶疙瘩、帶刺或脊的殼。
層層生長
觀察牡蠣,牡蠣殼顯示了雙殼軟體動物的生長過程。第一年從喙開始生長,之後牡蠣向外延伸,長出層層貝殼。你能看見貝殼上波浪形的生長線,層層殼互相疊加,就像房頂的瓦一樣。3、腹足類軟體動物
具有吸盤狀足部的軟體動物,腹足類軟體動物包括蝸牛、鼻涕蟲等軟體動物和其他幾種生活在水裏的生物。陸地上的腹足動物有的有殼,如蝸鼻涕蟲。生活在海裏的腹足軟體動物稱為裸鰓類,它們的殼已經退化。
石鱉
石鱉是非同尋常的軟體動物,在地球的海洋裏已經生活了5億年以上。雖然同腹足綱有親緣關係,但它們有自己的分類,像蝸牛和蛞蝓一樣。石鱉有單一的肉腳和粗糙的舌頭,但它們有扁平的殼,由8片重疊的板片組成。如果一隻石鱉從岩石上被拉下來,它就卷成一個很緊的球,以此保護自己。
漂流的“幼仔”
有些腹足動物,特別是陸生的蝸牛和蛞蝓是雌雄同體的,雌性和雄性兩種生殖器官它們都有。然而,數量眾多的水生物種性器官是分開的,它們湊在一起交配,產生帶保護殼的卵塊。這些卵一般來說孵化成非常小的蝸牛,但某些種類,它們孵化成漂浮的幼蟲,能被洋流帶很遠很遠的地方。
海蝸牛
海蝸牛形成了腹足動物的最大群體。與陸地蝸牛不同,一般在其觸手的基部長著眼睛,它們長著鰓而沒有肺。海蝸牛通過稱為虹管的管子抽進水,流經鰓進行呼吸。水還流過一個一個特殊的嗅覺器官,稱為嗅檢器,能幫助食肉的和食腐肉的海蝸牛找到食物。海螺、油螺和食用峨螺都是海蝸牛型。
進食
蝸牛和蛞蝓以特有的方式得到食物,有些在水藻和植物中放牧,有的用毒刺叉魚,還有幾種能在雙殼動物的殼體上鑽洞,把它打通。吃什麼無關緊要,大多數腹足動物使用其特殊的舌頭——稱為齒舌,將它們食物粉碎。齒舌上覆蓋著無數鉤子般的細小牙齒,能抓取、挖出東西。
腹腳
腹足綱軟體動物的意思就是說這些動物長有“腹腳”。我們想象一下蝸牛大而扁平的、用於爬行的腳,它就像是動物的腹部一樣。
空房間
注意一下海灘上的這種典型腹足軟體動物的殼,它是蛾螺的空殼,表麵有厚厚的脊突,並且近順時針方向從殼尖盤繞延伸至敞開的尾端。
螺旋殼階
通過蛾螺的孔,你可以看到裏麵的蛾螺軟體是如何圍著中柱盤繞的。活蛾螺的身體靠一塊強勁的肌肉盤繞那根中柱。
活蛾螺
在海灘上找隻活蛾螺,看看它如何移動。蛾螺頭旁邊伸出來的長管叫虹管。腳底長的一小塊殼叫厴,當蝸牛身體縮回後,正好把這塊殼的開口蓋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