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無脊椎動物4(1 / 3)

第二章無脊椎動物4

各種蝸牛

不同種類的蝸牛形狀大小都各不相同。有些殼呈細長的錐形,有些呈帳篷狀,還有的殼很平。這種林中蝸牛就像旋轉的龍卷風一樣。與多數其它蝸牛不同的是,它的殼是逆時針方向盤繞的。你能發現多少種不同形狀的殼?

哪個方向?

看你是否能找到逆時針方向盤繞的殼。你可以從殼尖向下看,用手指沿著螺旋的線向下劃,就能分清殼盤繞的方向。殼的盤繞方向有順時針和逆時針兩個方向。4、蝸牛

蝸牛屬於一個被稱為腹足綱的動物群類,雖然腹足綱動物作為吃植物的害蟲最為人們所熟悉。但是,約7.2萬種中的大多數卻是生活在世界的大海大洋之中。數量最多的是食肉的獵食動物,有一些是用其烈性毒素將獵物毒暈。腹足綱動物連同槍烏賊、章魚、蛤和牡蠣一起,都屬於同一個動物門類,稱為軟體動物門。同大多數軟體動物一樣,腹足動物都有殼體保護著的柔軟的軀體,腹足動物也有肌肉“腳”能四處爬動,舌頭上長著很小的牙齒,能刮取食物。有三種主要類型的腹足綱動物:海蝸牛、海參和陸生的蝸牛、蛞蝓。

庭院大蝸牛

庭院大蝸牛已成為一種危害極大的害蟲。每當晚上或者下過大雨之後,它們就會出來覓食,常常將植物咬斷。天氣幹旱時,它們縮在貝殼內,用一種幹燥後變硬的粘液將貝殼的開口封住。同多種蛞蝓和蝸牛一樣,庭院蝸牛既有雄性生殖器官,又有雌性生殖器官,因此任何兩隻蝸牛都能交配繁殖。

大赤旋螺

大赤旋螺塔高,體層大,殼頂常缺損。殼口大,螺軸光滑。螺層周緣和體層肩部有螺旋狀排列的大瘤,殼表淺紅色或奶油色。

非洲大蝸牛

非洲大蝸牛學名赫雲瑪瑤螺,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東風螺、法國螺,是一種繁殖很快的大型陸地貝類。它們是世界上個體最大的陸生蝸牛,重達800克,外殼長達20厘米。非洲大蝸牛有時被人們當作一種食物食物,近來這種蝸牛成了東南亞地區最大危害的之一。

“建築奇才”

地球上的大多數動物都能為自己建造可居住的“家”。其中,蜜蜂、喜鵲、紡織鳥、珊瑚等,都是名聞遐邇的動物建築師。在提及動物建築師的時候,不應該忘記螺類動物,它們蓋房的本事可也不小呢!

螺類動物有海螺、田螺和蝸牛,都是我們非常熟悉的無脊椎軟體動物。它們的肉很鮮美,是我們餐桌上的美味佳肴。人們最喜歡的是海螺,因為海螺的殼特別美麗,具有很大的觀賞價值。

螺是一位單身住宅建築家,螺殼就是它精心設計的單身住房。我們知道,其他建築師蓋的房子都是固定在一個地方不能隨意搬動的,但螺的住房不同,它既小又輕,負在房主人背上可以四處移動,十分方便。因此,螺不必為回家問題而操心。

螺類動物的外殼雖然都呈螺旋狀,但在外形上卻有很大區別,有像寶塔的,有像圓錐的,有像紡錘的,有像陀螺的,還有像盤子或越南式草帽的,更有像雙錐的。有些螺長得圓溜溜的,看上去跟皮球或雞蛋差不多。

螺殼的建築非常考究,分內、中、外三層。中層最厚,用方解石築成;外層用薄薄的、比較粗糙的彩色角質層作殼麵,並常常飾以花紋;內層也很薄,用文石做成,被“加工”得特別光潔,因為這層殼緊接著主人柔軟、稚嫩的肉體。

螺殼的薄厚和堅固程度是根據所處自然環境來進行“設計”和“施工”的,在多石的水底,為避免磨損,殼就長得很厚實;有些螺是過飄浮生活的,這類螺的殼長得非常薄而輕巧;在多淤泥的水底,螺怕陷到泥裏爬行不出來,所以殼口和殼體長出許多刺,這樣就萬無一失了。

有些螺還在足的後端長著一個角質或鈣質的殼蓋,這是當門用的,螺遇到不速之客侵擾時,立刻縮回身體,關起大門,給來客吃閉門羹。

螺的堅固、美觀、輕便的單身住房,深受海中的“單身漢”——寄居蟹的喜愛。螺死後,它的房產常常被不會蓋房的寄居蟹所占有。

地球上螺類分布得很廣泛,海洋、湖泊、河流、田間、高山、沙漠均能找到螺類動物的蹤跡,連一些嚴酷的自然環境裏,大多數動物都無法在其中生存,但某種類的螺卻能照常在那兒過日子。螺類動物之所以能浪跡天涯,四海為家,顯然是與它們具有驚人的適應各種生活環境的能力分不開的。而這種能耐力與它們奇妙的螺殼有關。螺殼能禦寒,能防熱,還能避敵害,同時又能背著到處走,實在是一件建築傑作。5、虎斑寶貝

寶貝主要生活在熱帶海域。它們的貝殼下方有一條長長的開口,表麵十分光滑並生有漂亮的斑點。虎斑寶貝是寶貝中個體最大的一種。虎斑寶貝在海邊水下的岩石上四處爬動。帶有褶邊的觸手有助於它們發現藻類以及海綿等小動物並作為食物。海中鮮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