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無脊椎動物6(1 / 3)

第二章無脊椎動物6

關節

節肢動物的角質層形成了遍布其周身的特殊的甲片,為了易於活動,關節處的角質層更薄、更柔韌。肌肉固定在角質層上,對著角質層拉動,就能使肢幹運動。有些節肢動物的關節如昆蟲中的翼關節,含有一種橡膠樣的物質,被稱為節肢彈性蛋白,它能儲存能量,並高效率地再釋放出來,使得昆蟲能飛行。

運動

當它行走時,一個節肢動物就向前擺動它的腿,並將其放在地麵上。動物同一邊的腿有序地活動著,這樣,呈現出來的運動“波”就沿著,這樣,每邊總有足夠的腿同地麵接觸,防止動物跌倒。

有毒的球丸

有些千足蟲長著多達300條的腿,當它們要強行通過泥土或落葉堆時,這麼多腿就會給它很大的推力。雖然有些是食肉動物,但它們主要以植物為食,大多數千足蟲行動緩慢,有著特殊的抗敵自衛手段。有的從它們節肢上的腺體中產生出毒素,如氰化物和苯醌,而另一些能蜷繞成很緊的球丸,呈現在潛在敵人麵前的就成了帶著很厚的角質層的甲殼球丸。

三葉蟲

節肢動物的一個類型——三葉蟲——隻能從化石中才被了解。大約5億年前,這些海底居民非常普通,被發現的化石至少有4000種。大多數三葉蟲約有5厘米長,但有一些能達到1米以上。有一些能在海底打洞,而另一些則能行走和遊泳。許多種類長有很大的複眼。它們的扁平的橢圓形軀體的化石表明了一種原始節肢動物的結構,它有許多相同的環節。

在“鎧甲”中生活

所有的節肢動物都生有外部骨骼或角質層,它是由一種叫做殼質的化學物質構成的。在甲殼動物中,它又用碳化鈣得到加強,而在許多昆蟲和蛛形綱動物中,它是“鞣革”的——為使外部加強,殼質分子連接在一起。角質層保護軟組織,為肌肉提供附著點,並減少體內水分的蒸發量。隨著動物的擴大,角質層就變得擁擠起來,必須加以更換。大螯蝦在它的成蟲生活中都在生長,所以它需要定期地蛻去其堅硬的外生骨骼。1、甲殼綱

甲殼動物是節肢動物中的一個大綱,它們體外都有一層石灰質外殼,稱為甲殼。典型的甲殼動物具有複眼,兩對觸角和若幹分節的附肢。海洋裏的節肢動物,主要是甲殼動物,全世界共有3萬多種,如對蝦、螃蟹等。它們的生活方式多種多樣:有的水中遊泳,有的海底爬行,有的附著在岩礁上固定生活,有的穴居,還有的寄生。

甲殼綱動物

觀察一下甲殼綱動物如蟹和大螯蝦,它們是怎樣得名的就很容易知道了。它們的軀體被很硬的白堊質甲片包裹著,它們就好像躲在一個甲殼裏。甲殼綱屬於被稱為節肢動物的動物類型,這一類中還包括昆蟲和蜘蛛。像其它的節肢動物一樣,甲殼綱動物被其外生骨骼保護著,並用有關節的腿四處活動。甲殼動物的種類近4萬種,雖然生活在陸地上的種類不多,但有大量的甲殼綱動物生活在淡水和海洋中,最小的比一個句點大不了多少,但最大的直徑超過1米。

甲殼動物解剖學

甲殼動物在大小和形狀上變化很大,但它們有些共同的特征,所有的都長有外生骨骼,隨著它們長大,定期蛻皮。它們還有兩對觸角,且一般都生有複眼。甲殼動物通常通過在腿基部的鰓進行呼吸,有一些長著特殊的腿,能遊泳。蟹和大螯蝦是都有爬行的腿,前邊的一對已成為強有力的螯。

甲殼動物的生活循環

像許多昆蟲一樣,甲殼動物的生命從卵開始,當它們長大後,形狀就完全變了。一隻雌性蟹謹慎地保護著它的卵,直到它們孵化出來為止,卵產生出漂浮的幼體,稱為幼蟲,在水中它們隨流漂走,慢慢變成大眼睛幼體蟹蟲,最終在海床上定居下來,這些幼再由慢慢長成成蟲的樣子,並移向淺水和海岸。

取食技術

甲殼動物以兩種完全不同的方式取食,蟹和大螯蝦大多數是在海床或岸邊爬來爬去,用它們的螯采拾食物,或摔開其它動物甲殼。浮遊甲殼動物,不是四處尋覓找東西下肚,而常常是等待著食物漂流而至,它們使用腿和觸角作小過濾器,從它們周圍的水中篩濾食物顆粒。

生活在陸上

對於大多數甲殼動物,陸地是一個充滿危險的環境,同別的節肢動物不同,它們的軀體沒有防止失水的蠟質層。有些蟹靠陸地生活,但大多數還必須回到水中去繁殖。最成功的陸上甲殼動物是木虱,它們生活在潮濕的棲息地,而且不在水裏繁殖,它們有特殊的盛放卵的“育兒袋”。

大掃除

有些甲殼動物用與其它動物搞協作的辦法得到食物。清潔蝦用它細長的螯,從魚的皮膚上撿取死皮和寄生蟲食之,魚類能辯認出清潔蝦的顏色,它們常常排隊等候著被清理。

藤壺

在許多海岸,有大量的藤壺覆蓋在岩石上,博物學家一度認為這些動物是軟體動物,但是它們實際上是甲殼動物,其形態是適應其特殊的生活方式的。一隻藤壺的生命是從很小的幼蟲開始的,在它碰到岩石之前一直在海裏漂流,以後它將自己固定在一個地點,從海水中過濾食物,並長出外殼,在殼中度過它生命的其餘時間。

有些藤壺具有肉質的柄杆,但大多數是直接固定在岩石上的。它們的甲殼由分開的甲板構成,有些甲殼絞連在一起形成一個蓋子。退潮時,藤壺讓蓋子關閉,在漲潮時打開蓋子進食,藤壺將其羽毛般的腿在水中掠過,捕捉那些漂浮過來的食物顆粒。2、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