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有脊椎動物6
海蛇
全世界各大洋中大約有50多種海蛇,我國近海產大約20餘種。海蛇是現生爬行動物的一種,與龜鱉目的各種海龜等一起,成為古老的爬行類延續至今的生物。
海蛇與陸地上的蛇原本是一家,由於環境的變遷而轉移到大海裏去“安家落戶”。海蛇的尾巴為了適應海裏的生活,變成扁平的槳狀,它柔軟細長的身軀波浪似彎曲前進,在水中遊動自如。海蛇的頭很小,遊動時常把頭伸出水麵呼吸。它的鼻孔內有瓣膜,能自動關閉,潛水時關閉瓣膜就可以防止海水湧進鼻腔。海蛇還長有尖利的牙齒,隨時準備“出擊”。
海蛇都是毒蛇,它尖利的牙齒與毒液能將對方麻醉,然後吞下去。海蛇的毒牙令它在海裏所向披靡,橫行霸道。
海蛇是一種卵胎生的動物。繁殖期時,海蛇孕育的卵在母體內發育成小蛇,所以小蛇一出世就能自由活動。
海蛇的潛水能力很強。科學家們對它的這種能力進行了研究。結果發現,海蛇停留水麵的時間很短,每次下潛深度有幾十米,下潛時間長達數十分鍾。是什麼原因令海蛇在這麼短的時間內貯存大量氧氣來進行下潛的呢?眾說紛壇。有人認為,海蛇有一個容量極大的肺,而且下潛過程中它能調節體內各種重要器官,盡量降低體內耗氧量。還有人認為,它的皮膚能幫助呼吸,並能將所獲得的氧氣迅速轉化,在下潛時,維持身體需要。海蛇下潛之謎還有待確認。
印度眼鏡蛇
自上世紀以來,印度眼鏡蛇是印度要蛇人的“法寶”。遭到打擾時,它向後躍起,伸出肋骨,形成一種準備反擊的陣勢。它們聽不見任何聲音,因此它響應的是要蛇人的動作,而不是他們演奏的音樂。在眼鏡蛇能產下20~30枚卵,雌蛇會一直看護它們,直到孵化出來。全長約2米的印度眼鏡蛇們白天躲在叢林中,一到晚上才出來活動。12、響尾蛇科
響尾蛇是人人皆知的一種毒蛇。這類蛇具有一個顯著特征,即在其尾部末端長著一個響環,它是由若幹個特殊的環狀鱗片組成的,每秒鍾能擺動40~60次,發出的聲音,最響時30米以外也能聽見。它們體長1~1.5米,最長可達2米,呈綠黃色,背麵有菱形的黑褐色的斑紋。響尾蛇喜歡吃鼠類和野兔,也吃小鳥、蜥蜴和其他蛇類。
角響尾蛇
角響尾蛇是一種沙漠響尾蛇,生活在沙漠地區,那裏鬆散的地表使它們很難移動。但它們不是爬行,而是側著身體在沙地中橫向穿梭,留下一串平行的“J”形軌跡。這種行進方式叫做側進,側進所消耗的能量比爬行要少,而且也有助於蛇自身保持涼爽。角響尾蛇還有一種適應沙漠生活的形式:眼睛上長著一對角,像遮陽傘一樣,保護眼睛不被太陽直曬。
西部菱斑響尾蛇
響尾蛇有35個屬種,西部菱斑響尾蛇是其中最大最危險的。這類蛇都有一個主要特征:尾尖處有一內置的音響器官。這一音響器官包括12節鬆散的骨質環鈴,當尾巴顫動時,會發出嗡嗡聲和格格聲。響尾蛇就是用它們的音響器官來警告敵人走開,不過,當蛇準備進攻時,音響器官也可能有助於分散小動物的注意力。西部菱斑響尾蛇生活在幹燥地區和林區,吃小型哺乳動物、鳥類和蜥蜴。和所有響尾蛇一樣,它們直接產下幼蛇。
矛頭蛇
矛頭蛇是一種大而危險的蛇,屬響尾蛇科。響尾蛇通過眼睛和鼻孔之間的勢敏點,尋找溫血動物。這一點十分有用,可以使它們在漆黑的環境中準確出擊。矛頭蛇是最大的響尾蛇之一,在北美洲熱帶地區,比起其他蛇來,它們致人死亡的例子最多。它們生活在低地地區,常在農田和糖料種植物場裏攝取。13、無毒蛇科
無毒科是至今為止世界上最大的蛇科,包括全世界2500種蛇中的1500種,這一蛇科包括著許多十分常見並且分布很廣的蛇類,同時也有一些十分特殊稀有的蛇類。大多數無毒蛇的長度在50厘米~2米之間。這些蛇在形狀、顏色和斑紋上也各不相同,從很大程度上主要取決於它們的生活習性和棲息地。無毒蛇有堅固的牙齒,但不是真正的毒牙。無毒蛇頭部是橢圓形,尾部逐漸變細。無毒蛇殺死獵物的方式有兩種:一是大多數蛇采用的纏繞獵物的方法,使其窒息;另一種是將獵物製服後吞下。它們主要靠偽裝或快速逃跑進行自衛。
鼠蛇
鼠蛇有的是無圖案的,也有的是有條紋的,而且顏色可以是黑色、黃色、灰色或褐色,但它們都有一個顯著特征:腹部完全扁平,並沿側腹的尖角處向上彎曲。鼠蛇善於攀爬,吃鼠類,這使它們成為農場上受歡迎的賓客。如果一條鼠蛇陷入危險境地,它會向後躍起,發出嘶嘶聲。
灰鼠蛇
這是美洲鼠蛇的一種,這種鼠蛇的成蛇和幼蛇全是灰色的,並帶有不規則的深色鞍形斑紋,在背部的鱗片有不突出的脊,但在腹側的鱗片很光滑。常見於林區、山坡、農場等。擅長攀爬,白天或夜間都出來活動。屬卵生繁殖,每次產卵20枚或更多。
灰條紋王蛇
灰條紋王蛇是一種中等粗細的蛇,長著光滑的鱗片。這種蛇有各種各樣的斑紋:在淺灰色或深灰色的底色上有寬寬的紅色條紋,或者在淺灰色的底色上飾有狹窄的黑色條紋,些條紋通常有細細的白邊。
普韋布拉乳蛇
普韋布拉乳蛇是一種纖細的蛇,盡管它比其他一些乳蛇要粗壯得多。紅色、乳白色和黑色的環狀條紋十分均勻地分布在這種蛇的身體上,但在頭部後麵的那條乳白色的環紋除外,這條環紋經比其它的條紋寬一些。分布在墨西哥中部,主要在普韋布拉州。常見於多石的峽穀。以爬行動物和小型哺乳動物為食。
乳蛇
乳蛇是王蛇中的一種,有17個以上的亞種。乳蛇這個名字源於一個十分普遍但又完全錯誤的傳說,即認為它們能從母牛身上吃奶。
食蛋蛇
根據常規,蛇一般吃能夠動的東西,但食蛋蛇是極少的一個例外。它們吃鳥蛋,而且已經習慣了這種與眾不同的食物,以至於它們很少吃其他東西。和其他蛇一樣,它們不能咀嚼,因此隻好將蛋整個吞下。隨著蛋沿著脖子向下移動,蛇拱起身體,用脊椎上的向下傾斜的脊突,把蛋殼擊碎。蛋中的成分就陸續流出,來到蛇的胃裏,而蛋殼碎片會被嘔吐出來。食蛋蛇有六個屬種,它們都生活在非洲。
海南閃鱗蛇
有鱗目閃鱗蛇科,頭小而扁,背麵藍褐色,具金屬光澤。體側近腹麵有1~2條白色縱紋。腹麵灰白色,尾腹麵藍褐色。頂鱗4枚,其間圍1頂間鱗。背鱗略呈六角形,通身15行,由正背向體側,鱗片逐漸增大。尾短,圓錐形。分布於我國浙江、江西、福建、廣西、廣東和海南島等地。